贊助商連結
工作的工時與薪資是一門學問,這是出社會前很少會交涉的一項經驗,但某些時候這一件事卻遠比於個人專業(設計/繪圖)還來的重要。
如果重視它面對它應該會更貼近自己的期望,當然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總是得先付出一些代價,隨著工作經驗的充實與
談判經驗的磨鍊,薪資應該是大大成長,至於工時則在於自己的選擇(工作性質)。
比較少談個人經驗,因為並不是適合每個人,僅供案例分享。
小弟今年也30好幾,工作約10年,去年年薪(薪資與獎金+加班費約850K+50K)=900K,在台北工作薪資永遠嫌不夠,但薪資行情是因人而異。畢業幾年,同學聚會總不免俗討論一些行情(像版上前陣子也有類似統計),每次討論下來有些心得,個人認知某人A明明是能力好又拼命型卻是薪資水平中標,某人B能力尚可卻坐領高薪,當然其中或許有些不為人知因素,但應該是有些學問在裡面。
反覆思考後,開始問自己要的是什麼,我就朝這方向努力,發現薪資談判是一門技術(請各位大大體會),此外工作性質是一種取捨,當然這與每個人心態調整有一定的因素,當您突破後薪資即使不是2倍成長應該也暫時可以安慰自己。
這裡談薪資談判應該是有些事務所的建築師不願意見到的(小本經營維持不易),但請容許小弟簡述。
老闆薪資依據來自於員工經驗與實力,除此之外就是老闆對於員工的印象,當然這通常是在短暫的5MIN到1HR做出決定,那這短暫的時刻裡要表現的絕對比8HR快速設計來的有挑戰性。(大概是這樣子吧..)
此外,工作的產值也是另一門學問,事務所有很多規劃與設計的趣味是無法取代,但這是關係個人取捨,工資與工時通常不成比例,曾經以為事務所是最適合自己的作業環境(熱衷設計),隨著年齡增長,漸漸的被朝九晚五的生活吸引(一週加班不超過8HR),不得以近幾年轉換至顧問公司,目前薪資調整有限(尚可),工時尚合理範圍,但設計離我愈來愈遠(承接非建築主流的案子)。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