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點起床就有四小時的收穫
思考早睡早起對我們生活的環境是否可以成為一種自然的方式。從氣溫、溼度、空氣離子這三個觀點來看可以很容易理解。 人的脈搏與日夜節律有關,在早上五點左右跳動速度會增加,這是因為外界的氣溫、溼度、空氣離子的狀態原本就處在不安定的時間帶。睡覺時人的身體對外部的刺激的反應和生理時鐘有關,而如果睡眠不深,就會變得更疲勞。睡眠深的話,對於來自外部刺激的接收會變得比較少,這樣是比較好的。相反的,早上五點左右,是原本就不適合人類的睡眠時間帶。在這個時間睡覺,睡眠變得淺,無法好好消除疲勞。也就是說,睡眠效率是很差的。
例如,雖然同樣是八小時的睡眠時間,比起十點就寢、六點起床,不如九點就寢、五點起床,較能獲得深度的睡眠。只有提高睡眠的效率,隔天頭腦的運作和工作能力才能不出差錯。如果是五點起床的話,因為睡眠效率佳,六小時的睡眠就足以消除疲勞。這麼做的話,比十點就寢、六點起床的人還多了兩個小時的收穫。而且,那時是一天中頭腦最清醒的時間,早上的一小時,相當於晚上的三小時,合計就有四小時的收穫。
另外,早上五點左右,在體內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切換的時間,正好是自律神經原本就不安定的時間帶,大約經過兩小時之後,身體狀況會慢慢開始活動。
從醒來以後,如果促進交感神經的運作,身體自動會從不好的狀態切換到好的狀態,對自律神經全體的負擔也會減輕。另外,一般來說,也有人認為體溫較低的情況下比較容易睡得好,從這裡來觀察人體的體溫規律,就可以發現醫學上是在午後兩點左右達到高峰,反之,凌晨兩點到四點是體溫最低的時候。然後四點左右體溫又開始上升。
這也就是說,如果熬夜到凌晨兩點以後才睡覺,體溫馬上就上升,睡眠很淺,結果無法獲得質佳的睡眠。
http://www.books.com.tw/books/series/se ... 0582-3.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