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評圖]97年專技_品牌員工渡假中心


建築相關國家考試、建築師考試準備、心得及經驗分享。

文章保護好自己 » 2010 6月 07 (週一) 4:26 pm



贊助商連結

這張圖說真的還真有pass的可能,若沒過我想是在入口設計上犯了太大的錯誤,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廚房的車道入口比大廳的入口明顯的多,我不反對作引導式的入口,但是入口該有的廣場及引導動線要明顯。
還有量體太集中了,沒有休閒的感覺,或許這是一個抄自真實案例,但是你要知道你是在快速"設計",在沒有工期及成本考量下,不應該有這般太過實務的設計,尤其是這種建築量體把基地一切為二的設計,是快速設計上的一大禁忌。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
保護好自己
 
文章: 9
註冊時間: 2010 5月 05 (週三) 10:49 am

文章小小許 » 2010 6月 08 (週二) 12:48 am

感謝前輩的叮嚀!個人覺得我的解題方向還不夠熟練.是應該要多練練解題.此外小弟做設計也不夠快速.距離考試的終點.我還有很大的距離!感謝前輩的叮嚀指教.讓我知道該如何去調整呼吸.跑步的節奏.期待年底的考試我也能再及格的那端.
小小許
 
文章: 18
註冊時間: 2010 5月 30 (週日) 9:58 pm

文章jjjjjames » 2010 6月 08 (週二) 12:13 pm

我在五月的TA雜誌裡看到何以立設計師引用日本建築師岸和郎(WARO KISHI)的話:「建築平面是有關建築師對於次序的掌握,剖面是建築師慾望的表現。」我對於剖面的看法大表贊同,但有點覺得平面也能夠表現建築師的慾望。
之所以貼這引言,是看了您設計後的感想,提供一點意見給您參考。
您的立面確實沒有被舊時代的語彙所困住,但您的剖面看不到什麼「企圖」,說得通俗一點似乎是沒有「梗」。
如果改圖老師是觀眾,恐怕不容易給你拍手叫好唷!
在此也感謝陳老師,上課時不斷強調「地景」的重要性。
天曉得這是不是刻意安排,小弟非本科系,但考到目前剩設計一科,
反而有機會專心準備設計,深入專研,反而獲取更多心得。
我必須坦言建築不是只有地景,但是你開始去在意它的時候,他可以誘發你很多靈感。
我深入去在意地景後,發現可以啟發我對於剖面設計的企圖,因為地景會牽動我的剖面。
因而自己設計跟以往的練習成品一比,有趣多了。
如果你對於你的地景有企圖,也會帶動你對於開放空間的想法,這時候你設計來界定內與外的立面會產生一點變化,剖面就自然的活了起來。
一旦剖面精彩,平面也就不會太無聊(但機能也不能太馬虎啦 我是這樣覺得)
頭像
jjjjjames
 
文章: 159
註冊時間: 2010 6月 07 (週一) 1:09 pm

文章陳明城 » 2010 6月 09 (週三) 9:20 am

jjjjjames 寫:我在五月的TA雜誌裡看到何以立設計師引用日本建築師岸和郎(WARO KISHI)的話:「建築平面是有關建築師對於次序的掌握,剖面是建築師慾望的表現。」我對於剖面的看法大表贊同,但有點覺得平面也能夠表現建築師的慾望。
之所以貼這引言,是看了您設計後的感想,提供一點意見給您參考。
您的立面確實沒有被舊時代的語彙所困住,但您的剖面看不到什麼「企圖」,說得通俗一點似乎是沒有「梗」。
天曉得這是不是刻意安排,小弟非本科系,但考到目前剩設計一科,
反而有機會專心準備設計,深入專研,反而獲取更多心得。
我必須坦言建築不是只有地景,但是你開始去在意它的時候,他可以誘發你很多靈感。
我深入去在意地景後,發現可以啟發我對於剖面設計的企圖,因為地景會牽動我的剖面。
因而自己設計跟以往的練習成品一比,有趣多了。
如果你對於你的地景有企圖,也會帶動你對於開放空間的想法,這時候你設計來界定內與外的立面會產生一點變化,剖面就自然的活了起來。
一旦剖面精彩,平面也就不會太無聊(但機能也不能太馬虎啦 我是這樣覺得)


jjjjjames大:很棒的引言及回應,日本建築師岸和郎(WARO KISHI)的話:「建築平面是有關建築師對於次序的掌握,剖面是建築師慾望的表現。」─一旦剖面精彩,平面也就不會太無聊。─值得好好思考!
庫柏聯盟大樓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文章小小許 » 2010 6月 10 (週四) 12:33 am

感謝jjjjjames的指教.小弟又學了一招厲害的招式.剖面的奧妙之處我還會再努力鑽研的! :D
謝謝陳老師的案例分享!!庫柏聯盟大樓門廳的設計真的很棒.服務櫃檯轉一下就是梯聽.在轉一下就是廁所.都不會直接被看見.又離的很近.照片從2F主樓梯看至1F服務櫃檯.而且整個氣氛及空間安排都非常值得學習.
我排的位置真的有點給他....尷尬ORZ :lol:
小小許
 
文章: 18
註冊時間: 2010 5月 30 (週日) 9:58 pm

文章陳明城 » 2010 8月 06 (週五) 11:36 am

Dear陳老師:

學生最近總是會焦躁不安,總覺得畫圖時依舊沒有顯著的突破與進步,重覆的錯誤有時還會一直再犯。在與老師ㄧ起學習的這一個月中,我知道了人文素養對於建築的必要性,建築不該只是機能安排並且又沒有與環境呼應的設計。



最近也常會去想該如何培養?我的養成計畫該如何訂定與執行?尤其對於我這個閱讀速度慢的學生。當進入腦袋的東西又一瞬間非常的龐大時,我反問我自己看完這本書後有什麼感覺心得,我竟然也無法道出精采的幾段。那種感覺就好像我以前看建築師雜誌不懂得如何欣賞一樣。不過最近在老師的指導下,這部份的「經絡」有被打通了一些,稍微懂得如何去「品酒」。



前陣子我讀了一本「銀色的月球」內容記述了王大閎建築師這一生所發表過的文學作品。從他的作品裡,我看到了他人生的態度、他生活的豐富、廣度。他如果是水庫那我應該只是一小灘水漥。要我再仔細想想這本書裡的菁華的話,其實我已經想不起來了!不過我喜歡他說道「凡識字、有眼睛的人應該都要喜歡閱讀,閱讀可以讓我們環遊世界,看盡人生百態,歷代高手一生的菁華也都攤在面前」意思大概是這樣,細節他怎麼寫我也記不太清楚了。另外最近在讀一本書「建築學的14道醍醐味」還沒讀完,我真的讀很慢!書本在前言中就提到「建築學習的方式有很多種,包括設計、建造、讓建築得以建造、使用、觀看、書寫、描繪、修改、拆除、保存建築等」。看到這句話其實就有感覺了。我有問過自己是不是該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因為最近我總是花很多的時間對著草圖紙一張張畫了又畫,感覺就是不對,被焦躁感充滿著,畫到最後只好放棄自己的矜持,把我認為有問題的地方草草帶過去,我覺得我閉在家裡畫圖的時間太長了,沒能在8小時內完成,也畫不好。

直到上禮拜去蘭博、金車外澳,親身體驗了高手的作品,我覺得我在老師這邊上課,「經絡」是有被打通的,是不是有全通可能要持續努力,以前看建築真的是只有看建築物,現在看建築會去思考這建築對應在環境的設計是什麼?怎麼把環境跟設計結合在一起,達到「氣刀體一致」的境界!看雜誌裡的照片可以看出層次,但無法感受空間感及氛圍,氛圍要自己假設想像。雜誌裡的照片都喜歡把人清除光光,照片看起來都是純粹的建築美,但建築應該是給人使用,有人、有活動的時候,氛圍就出來了,這是我去蘭博的體驗到的。以前也沒太注意氛圍是什麼,心裡就是一個形容詞就帶過了,其實氛圍是很多東西一起來形成的,應該沒辦法只用一個形容詞就帶過它。



因此我現在也有個養成計畫,內容是讓我自己最近不停的出去體驗空間,並且加以記錄分析。並且繼續閱讀,畫圖的練習就先只作描圖,欣賞作品、分析手法、手感的持續與基地的解題、草圖的勾勒,我覺得我花太多時間在想設計、上色、畫一個很像正圖的東西但是內容又是這麼的不堪一擊。暫時我想以體驗分析代替我的設計練習。不知老師您有無更好的良藥配方。學生感激不盡!









身體健康




學生 ○○


上文是一位學生在學習快速設計路程上的反省,相信對想參加專技考試的考生會有幫助。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文章archguo » 2010 8月 07 (週六) 10:23 am

最近將一本書又重新閱讀一次,書名就做:『看藝術學思考』...潛顯的文字卻讓我一再地回味無窮,告訴自己切勿陷入表層的思考模式,應該要深層思考,思考設計者希望的空間情境....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oops: :oops: :oops: :oops: :oops: 小小分享.....
頭像
archguo
 
文章: 58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5 (週四) 11:30 am
來自: 嘉義-雲林

上一頁

回到 建築考試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