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連結
陳老師以及站上的各位朋友大家好
小弟我貼上第3次練習-「89年公務人員-綠建築推廣中心」,懇請各位給予高見與指教,以下我先略述我的設計內容:
1.關於基地的看法:由於本案基地西側與南側為住宅區,而東側與北側為公園,因此附近住戶對於基地將產生常態性的穿越,並且基地也處於住宅區往公園看的視覺座向當中,因此,我將基地視為公園部份的延伸,讓基地之後的設計,不至於對住宅-公園之間產生阻隔。
2.對於題旨的解讀:綠建築推廣中心,除了建築物設計符合綠建築指標規定外,對於都市與鄰里,應有開放、生態之理念,使建築、空間成為生動活潑的有機體。而關於人的部份,除了題目對於展示、研習的需求外,我有考量到樂活市集、生態體驗、綠色生活交流等概念,讓整體空間有機會成為一種「體驗」。
3.本次設計說明:
在整體配置上,將活動性較高的展示空間,處理在基地西側與南側,西南側部份,保留榕樹整體規劃為大樹廣場,考量以後有樂活市集的行為,營造入口廣場活動熱鬧的氣氛。
在入口廣場右側,配置接待門聽(樓上為行政空間),並結合餐廳空間,讓較具活動行為的空間結合在一起。
而展示空間,配至於入廣場上側,並結合原有榕樹,規劃半戶外迴廊,形成室內外展示區域。(我假設展示內容為綠建築科技、材料,有的是直接應用在建築上)。一樓為大型展示區,而在一樓也有設計大階梯與斜坡通往二樓小展區,二樓小展區亦有規劃空中綠橋通達餐廳屋頂處。
在基地的東測與北側,我選擇配置研習空間(比較屬於靜態區域),並與餐廳戶外咖啡區共享中介空間與陽光草坪,(考量到研討休息時間人員可以到此喝杯咖啡)。而大型研討室,則是結合原有榕樹,設置一個下沉式廣場,配合水慕屏蔽效果塑造寧靜氛圍,給於大型研討室一個獨特、安靜的場所。
在人行動線上,希望附近住戶來到基地裡面,能藉由建築有機活潑的造型,愉快地漫遊或有目的行的導引到公園或展示空間,並且能利用空橋、迴廊、土丘、下沉廣場,體驗生態、建築、空間三者之間的趣味。
而本設計暫定公園已有地下停車場提供遠處而來人停車需求,因此只考量暫時性停等機能(遊覽車上下車),故只在基地西側配置小型停等空間。附近住戶可利用蜿蜒的散步道,遊覽於本案,並前往公園休閒。
大致設計如上,報告完畢。 感謝陳老師與各位高手賜與高見。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