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設計解題迷思]住宅對基地的用意?


建築相關國家考試、建築師考試準備、心得及經驗分享。

[快速設計解題迷思]住宅對基地的用意?

文章qq32936 » 2011 6月 10 (週五) 9:12 pm



贊助商連結

<a href="http://www.flickr.com/photos/62936830@N03/5815064904/" title="Flickr 上 qq32936 的 091904_3"><img src="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734/5815064904_59f305ee1d_b.jpg" width="724" height="1024" alt="091904_3"></a><a href="http://www.flickr.com/photos/62936830@N03/5814496447/" title="Flickr 上 qq32936 的 091904_4"><img src="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306/5814496447_9cf52700ca_b.jpg" width="724" height="1024" alt="091904_4"></a>
如題
以這個基地為例,請問住宅對基地有什麼影響?我該怎麼面對這個課題?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
qq32936
 
文章: 55
註冊時間: 2010 4月 18 (週日) 7:55 pm

文章Peter Tsao » 2011 6月 11 (週六) 12:53 pm

1.對基地內部:(建築使用類組部分)
在規劃階段,會影響建築計畫的性質與強度。
拿商業區和工業區作比較。都市計畫住宅區是居住環境相對上優良很多的分區。
參考都市計畫法台灣省施行細則..。
商業區是為促進商業活動而劃定。
住宅區是為保護居住環境而劃定。
法令後面通常會有「不得為....之使用」,對於居住環境良好優美舒適的期待,不言可喻。
而這裡所謂的環境,除了基地內的非期待的使用以外,基本上我認為是回映在,戶外環境與人行道的空間營造。因為在快速設計的題目中,Program是被給定的。不過,雖然是被給定的,仍然有些微的創意、彈性空間。
2.對基地的外週區(人行道空間):
人行空間的連續性、友善性。
在很多都市設計審議與土管規定上,可以看見很多相關的文字喔。
Peter Tsao
 
文章: 980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3 (週二) 7:01 pm
來自: 彰化市中央路橋旁

Re: [快速設計解題迷思]住宅對基地的用意?

文章ChenJay » 2011 6月 11 (週六) 2:17 pm

如題
以這個基地為例,請問住宅對基地有什麼影響?我該怎麼面對這個課題?


引述陳老師的文章,解析「建築計畫」中提到
由於大部分考生惶惑於「建築計畫」此一議題,特約略整理如上。讓考生可以思考與找尋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正確面對『建築計畫』考試!建議可由下述各項著手:
一、勾勒建築計畫之完整架構。〈讓自己了解甚麼是建築計畫、POE〉
二、如何定性、定量。〈定性:從空間的用途、性質去思考;定量:就由客廳、廚房的量推衍起吧!〉
三、如何訂定設計準則。〈準則:為達目的設定的策略〉
四、建築計畫與建築設計之互動關聯。
(其實只要看「設計」之優劣,即已知「計畫」之良窳,是一而二;二而一,一體之兩面耳!)
五、如何「破題」
(其實計畫之撰寫與設計破題已雙劍合體、無堅不摧了!)


你所提及的圖面所示"住宅區"之如何定義,會經由每個人的敏銳度而有差異,
但總體而言,就是一群人,至於是哪些人,是什麼樣的生活品質,題目中也有提起,
台南?? 交通便利??生態環境良好??
不論是否在台南,交通便利跟生態良好,已能解釋當地的生活品質了。

而這些"住宅區","商業區","機關",到底題目寫這個時需要注意什麼,
也是因人而異,有些人甚至不關心基地周遭到底是什麼空間,
在讀題時已經開始從定性定量再決定量體與建築了,
此時可能連基地長什麼形狀都還沒看到,
就已經在做設計了。

而這些"住宅區","商業區","機關",到底重不重要,
看每個人如何應用了,基本上出題者都是希望有所應對的

從使用行為去看待
什麼是住宅
什麼是商業區
什麼是機關
從一日作息應可看出
住宅提供住宿
商業提供辦公或購物
而機關是公務人員上班之所
住宅早出晚歸
商業人潮擁擠
機關則是下班後不見蹤影

進而思考這些人的動線與行為
怎麼介入基地與融合
那才是這些字眼存在的用意

當然這是我的見解
不見得都對
供你參考了

此外記住這句
路易康說:不論業主如何計畫,建築師在瞭解業主的須求和觀察過基地後,一定得提出建築師的『計畫』!
ChenJay
 
文章: 35
註冊時間: 2009 12月 15 (週二) 9:18 am
來自: 台中

文章qq32936 » 2011 6月 11 (週六) 10:16 pm

Peter Tsao 寫:1.對基地內部:(建築使用類組部分)
在規劃階段,會影響建築計畫的性質與強度。
拿商業區和工業區作比較。都市計畫住宅區是居住環境相對上優良很多的分區。
參考都市計畫法台灣省施行細則..。
商業區是為促進商業活動而劃定。
住宅區是為保護居住環境而劃定。
法令後面通常會有「不得為....之使用」,對於居住環境良好優美舒適的期待,不言可喻。
而這裡所謂的環境,除了基地內的非期待的使用以外,基本上我認為是回映在,戶外環境與人行道的空間營造。因為在快速設計的題目中,Program是被給定的。不過,雖然是被給定的,仍然有些微的創意、彈性空間。
2.對基地的外週區(人行道空間):
人行空間的連續性、友善性。
在很多都市設計審議與土管規定上,可以看見很多相關的文字喔。


感謝曹老師的建言,練設計順便背都計法及都審,循著法規思考...也是可以嘗試看看,感謝!
qq32936
 
文章: 55
註冊時間: 2010 4月 18 (週日) 7:55 pm

Re: [快速設計解題迷思]住宅對基地的用意?

文章qq32936 » 2011 6月 11 (週六) 10:46 pm

引述陳老師的文章,解析「建築計畫」中提到
由於大部分考生惶惑於「建築計畫」此一議題,特約略整理如上。讓考生可以思考與找尋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正確面對『建築計畫』考試!建議可由下述各項著手:
一、勾勒建築計畫之完整架構。〈讓自己了解甚麼是建築計畫、POE〉
二、如何定性、定量。〈定性:從空間的用途、性質去思考;定量:就由客廳、廚房的量推衍起吧!〉
----這點我逐漸有感覺到!
三、如何訂定設計準則。〈準則:為達目的設定的策略〉
四、建築計畫與建築設計之互動關聯。
(其實只要看「設計」之優劣,即已知「計畫」之良窳,是一而二;二而一,一體之兩面耳!)
五、如何「破題」
(其實計畫之撰寫與設計破題已雙劍合體、無堅不摧了!)

你所提及的圖面所示"住宅區"之如何定義,會經由每個人的敏銳度而有差異,
但總體而言,就是一群人,至於是哪些人,是什麼樣的生活品質,題目中也有提起,
台南?? 交通便利??生態環境良好??
不論是否在台南,交通便利跟生態良好,已能解釋當地的生活品質了。

而這些"住宅區","商業區","機關",到底題目寫這個時需要注意什麼,
也是因人而異,有些人甚至不關心基地周遭到底是什麼空間,
在讀題時已經開始從定性定量再決定量體與建築了,
此時可能連基地長什麼形狀都還沒看到,
就已經在做設計了。

而這些"住宅區","商業區","機關",到底重不重要,
看每個人如何應用了,基本上出題者都是希望有所應對的

從使用行為去看待
什麼是住宅
什麼是商業區
什麼是機關
從一日作息應可看出
住宅提供住宿
商業提供辦公或購物
而機關是公務人員上班之所
住宅早出晚歸
商業人潮擁擠
機關則是下班後不見蹤影

進而思考這些人的動線與行為
怎麼介入基地與融合
那才是這些字眼存在的用意

當然這是我的見解
不見得都對
供你參考了

此外記住這句
路易康說:不論業主如何計畫,建築師在瞭解業主的須求和觀察過基地後,一定得提出建築師的『計畫』!

以上這些光看文字字義就覺得深奧,時常又會想的對,設計出來又是另外一回事,您之前提過的:"先把課題目標訂出來,設計1.5hr時,回到當初訂定的目標是否符合,..."最近都是以這點來抓方向,礙於敏銳度幾乎是零,我的看法會覺得,住宅以外的用途,如:機關,公園,商業,辦公,學校...等,大致上都有工作性質,唯獨住宅我沒有什麼感覺QQ,早中晚有人的行為活動,其他時間幾乎是空城計,晚上人就比較多,不過不會太熱鬧,大概就是出來閒晃的,例如去公園走動...
所以會不會有角地退縮需要?行人穿梭?時間性活動?舞台廣場?----這些手法都會感覺很薄弱

說也慚愧,每天就是住在住宅,卻對住宅區沒有想法,對於租屋的需要我會認為:有商店,有公園,有加油站,有提款機,有夜市,有餐廳...等等,最主要還是吃為主,其次是休閒去處,換成基地內就是:餐飲部,綠景

回過頭想想,我都是以解決機能為主去做設計,因為實在找不到自己想做什麼,只能抓出什麼就塞什麼
以上不知是否各位看法與我相近。
qq32936
 
文章: 55
註冊時間: 2010 4月 18 (週日) 7:55 pm

文章Peter Tsao » 2011 6月 12 (週日) 1:12 am

qq32936大大,只是分享自己看法,別客氣。
再補充說明一下的是。
閱讀一個題目的時候,除了有一部份是「個人見解」,從人的行為或是到人一天的活動,另外一部份是,原始理由或意義,而釐清意義,這部分是還沒有培養出所謂的敏感度之前重要的基本工作。就像你詢問的問題,簡單而重要。

你的問句用「住宅」,但是題目的圖上標示的其實是「住宅區」。
如果題目標示得是住宅,或是幾層住宅,關於環境建築的密度,是比較詳細的說明,但氣氛還需要其他線索。如果是住宅區,則是環境空間氣氛的描述,這只是基礎,其他的透過文字再添加堆疊。

想說明的是,都市計畫的規劃程序中(不是分析調查的程序喔!)其實不太過在意行為人或使用者的種類,而是重視人口結構、比例與總數,針對人口或土地總量予以配置、指派、分配。都市計畫的規劃過程中,重視的是每一個城市居民人的都市生活經驗的通則,所以你不會看到老人區或是小孩區,而是同時任何一個分區都可能同時存在各種使用者。

所以有一件事要補充的是:閱讀文字要準確,對於定義要明白,法規是很值得參考的文獻之一。在天馬行空之前,對於用語定義的確認是重要的習慣,讀到正確的資訊比較會有正確的判斷。當然你處類旁通,認為可以同時複習法規,也是一件好事囉!:)

同時,對於都市分區資料的重視也是好習慣,因為實務上,幾乎所有的建蔽率、容積率的數字都從分區來的,甚至是住一、住二、住三等都有不同的土地使用密度要求。不像考試明明明白的寫出來告訴你,非要設計者收集或瀏覽一下,閱讀一下該地土管文件,也是值的注意的事。
加油囉!
Peter Tsao
 
文章: 980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3 (週二) 7:01 pm
來自: 彰化市中央路橋旁


回到 建築考試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