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連結
這個題目看完之後腦子裡想到的是府城經驗
網路上找不到大遠百興建前的吳園照片
不過請看台南市吳園日本時代的老照片

(引用網站 http://boylondon.pixnet.net/blog/post/7 ... 9%E7%90%86)
旁邊是沒有高聳的建築物的
但是再看看現在吳園的背後...站立著一頭名叫大遠百的"巨獸"

這張是古蹟修護前、大遠百興建時拍的

如果重視歷史紋理.....那麼古蹟周邊天際線不該如此突兀
所以一開始就從這一點出發
以中低樓層、鄰古蹟側退縮的方向思考
請看圖

個人畫後檢討與想法:
1.社區入口與地下車道入口對調
車道入口距轉角近...社區入口有路衝問題
兩者對調的話...車道距路口太近的問題可以改善
社區入口還可以配合東北街角做個廣場
2.2F庭園
原設定為社區住戶專屬庭園...維持住宅的私密性
避免住商混合的混亂
不過圖畫完之後...認為應該把1~2F都做商業用
2F庭園仍對外開放使用...3F以上才做住宅比較妥當
3.太注重古蹟天際線
從前述府城經驗...因為印象很深刻
所以很堅持剖立面圖上那一道視線...反而建築被限制住了
例如基地西側緊鄰古蹟處植大型喬木便可有效遮檔
至少圖面上樓高還可以再加個兩層也不影響
如此一樓半戶外商業空間將可以挑的更高...
半戶外的開放性更加明顯
最後是地下車道選定的問題請教各位先進
本案基地三面臨路 南側最寬15M 東側10M
而北側8M道路最窄...是無尾巷
基於個人開車進入無尾巷的經驗
進去是正著進去...出來時如果巷道內沒有迴轉空間
則必須倒車出來
個人認為不適合再將車道擺在這裡
(車道入口可能會被道路北側居民當成回車道)
但是看之前許多大大們..同一題目的貼圖幾乎都擺在北側的八米巷道
開始有點懷疑...自己這樣的思維是否符合現在設計的要求?(主流?)
不知各位有何見解?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