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連結
建築師考試新搖籃_放築塾
一早收到很棒的禮物!
子文捎來的喜訊~
約10年前,雲科機械畢業的他在2次東海建研B組考試失敗後,無奈地報名闖入O力建築師考試的設計課堂(通常我上第一堂課),課後他找我談。了解原委後,我告訴他的第一句話是:別再踏進這個教室(場景在台中)。
恰好他家住板橋府中,我事務所也在府中,返北他就找我,平時mail往返。考試前我問他:你找找機械與建築設計有著甚麼關聯?他找到〈七巧板〉,指導他用一張A2紙印製作品,摺痕能如七巧板般把玩(這就是他的作品即了!)。毫無懸念的,他考上東海B組。
持續著師生情,畢業後他北上工作,入放築塾研習,考過敷地...
工作、結婚,看著他成長;看著他憂傷...
2年前他甚至考慮移居澳洲,後來去了台中,與同時期在塾的小馬有些工作上的搭配。(小馬今年設計65分,設計、敷地已各過2次,第一輪卡環控,這一年卡構造。幸新制單科滾動,只需再考敷地、構造--明年與子文雙雙上榜可期~)
通了!
可喜~
見山不是山
再 見山是山
這段路走得有點曲折遊迤!
但困頓苦思後的「通」!
對要走長路、走大路的建築人更是可貴。
~~~
陳老師 平安 好久不見,我是子文,今天有一件特別的事情讓我想到您,就是去年的建築設計考試我終於過關了,加上前年過的敷地,兩個設計總算是告一段落,接下來今年就剩法規以及結構兩科了,在此特別謝謝老師這條建築路上的教導! 想和老師分享這段過程,這幾年下來台中工作和生活,已經漸漸習慣也定居在此,就在前年我放棄了一第一輪的考試成績,重新洗牌開始,與第一輪最大的不同是,這次不再只準備大小設計而是術科學科並行,如同老師常說的設計就是六科的總和,前年帶著過去放築塾的觀念,下去解敷地很幸運的過關了(和當年過的場景類似,沒畫完但配置起來覺得應該會過),但是設計還是沒能過關。 直到今年這兩年的時光除了搭配學科一起準備之外,考了五次設計的我一直在想,還有甚麼地方是我漏掉的,過去放築塾的老師前輩是怎麼評我的圖的? 後來歸納出一個核心的問題,就是[ 設計脈絡的完整性 ] ,如同老師說的小設計是前半場,大設計是後半場,而我總是以小設計的設定來解大設計,畫完配置後好像覺得應該會過但有說不出來哪裡怪怪的,因為和小設計比起來,這已經是很完整的設計了耶! 因此,我開始把重點放在題目紙的左半邊(建築計畫與設計說明),從基地配置的想法、定性定量甚至到法規檢討,然後慢慢推導出右半邊的結果,有點像是慢慢把電腦主機板上的迴路一條條接起來。 如同一開始提到關於"特別",那個複雜的線路主機板亮起了綠色訊號燈,設計過關了! 其實考試當下並不順利,從題目的推導到配置定案,花費許多使間以致最後沒時間上色,整張圖黑白光溜溜的就送出去了,當下心情很是灰心,如同當年去找陳老師前,第一次考完東海B組後,在入夜的校園裡徘徊,覺得已經沒招了怎麼辦。 如今回想起來,真的很謝謝放築塾的那段時光,因為自己個性的關係難以理解那時候老師、前輩同學們在提醒我甚麼,透過兩年的自我放下,慢慢一點點把各個環節扣起來,才發現原來這些就是當初你們在說的事情。 學生 子文 2020.02.03-04
#建築師考試
#建築設計與計畫
#敷地計畫與都市設計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