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固齒器 » 2009 1月 06 (週二) 12:51 am
我想,一開始有「畢其功於一役」的志氣絕對是很棒的好事!
而且趁著這股勁將六科吸收完畢,一開始就會很有成就感,一種做完一件被稱為「建築系畢業的大學生」的本質學能彌補的安慰感。當然如果各位是大學時代每個老師都教的很好,而且自己也相當用功,然後也沒有偏廢設計的學生當然是另當別論。
第一年就通過考試,在新制的時代其實真的相當不容易,在我所認識的的人中一次通過六科變成神話的人裡面,其實只有一個兩個是真的,第一年準備,而且也只準備一年然後通過考試。其他有的是洗過牌,或是舊制的時候就準備過的。不是要打擊大家的士氣而是,希望陳述出中肯的事實。但是給自己更高的目標相信一定是對的。
至於準備考試通過的的比率,我相信比想像中的還要低許多。
筆者有朋友曾經在實力補習班任工讀生,據他所言,補習班的學生資料裡面左上角會有一欄,紀錄該名學員通過考試與否,及考試種類。例如:建築師,或是公務人員等等。該朋友說,有一次整理學員資料時,發現,從83年翻到94年,左上角有登記考上的名單,其實不到一成,而有註記考上的學員名單,謄打的時候,發現經常重複,什麼意思?即是,有許多人反覆報名。沒有人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神。或者說,根據大數法則,平均值左右兩尾的人都有,只是鐘型遞減,雖然沒有人正式統計過,但我身邊的比例帶職考生四年到五年居多,全職考生三年以下亦有,甚至補了九華,翰昇,實力,不過,就我個人認識的建築師前輩(大自己十歲以內)而言,只補一間補習班的人還是居多。一方面是錢,一方面是時間。補習花錢之後,後續要投注大量的時間,一個在實力教快速設計的老師提出一個說法,看完三小時的錄影帶之後:術科大約要再投入十小時理解與練習,記頌學科大約要再投入五小時以上整理筆記與記頌,計算學科大約要再投入八小時理解公式與演練。最後每年度每科目大約要投注五小時練習考古題作答與理解錯處。時間的投注如果換算成時薪,不可謂不低。但一切都可視為投資,且盈虧自負。
我這算是一個保守的說法。
我參加過一次llmj,和Peter Tsao在台北辦的座談會。除了鼓勵的氣氛效果之外,他們的分析與建議,我倒是認為是很中肯不太誇張的。參加過座談會通過考試然後分享的人也不少,我倒也不是要神話他們扮座談會的效果有多好。而是這些新科建築師除了參考了其他人的建議之外,相信自己本身也相當用功,並且程度已經到達了一定水準。
神話補習班的功能,或是因為是營利被賺錢而貶損補習班的價值,其實是不必要的,廣告或是不廣告,我覺得也都還好,不管九華、翰昇、實力,只要提供出來的商品有其價值,就購買,覺得不值,就不買。畢竟不是慈善事業。即使去慈濟醫院看診付掛號費也沒什麼奇怪的。
不過我也認同shaoyen所言「如果一年內要把他家的課上完負擔是大了點。」
但是debby「但個人認為要補習了就要認真~~而不要有還有二年的心態~~慢慢補~~」的這種心態也是相當值得讚賞的!
寫到這裡好像一副自己很厲害的樣子,其實不是啦!自己也是建築界的菜鳥,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