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Tsao 寫:談談我自己的看法,其實有幾分依據,但我並不負責任的看法。
我個人認為50分-59分之間,是控制人數下的犧牲品。我的邏輯是,國家考試有延續國家政策的使命與責任。例如今年設計放榜150多人,我並不相信今年的所有考卷中,才只有150多人在建築設計能力上是值得通過建築師的,我相信國家機器在統計了國內需求和避免惡性競爭的情形下,決定了建築師放榜人數,而且每年決定。因此在一場考試中,即使人才充沛,也絕對有遺珠之憾。
會有這樣的看法還有一個原因是,我看過太多人在拿到及格數字之前的幾次都是50多分。這些人的能力在前幾次的考試中其實已經足夠。相對上,我比較少看見一位新科建築師告訴我上榜的前一兩年建築設計的分數是20分或30分。
未達50分,我認為是沒有解到重要考點。
可能是審題錯誤、解題錯誤、回應考點的手法錯誤。
雖然建築設計沒有標準答案,但我認為存在著共通要回應的考點,以地下停車場的地面入口為例,地下停車場的入口絕對是考點之一。
在解一個地下停車場的車道入口位置時,避開人潮與交通衝擊是比較正確而通常及格的答案。但如果入口逼近人潮,卻搭配著有其他手法如圍籬緩衝視線或留設緩衝空間供上下車來完成一個和常理推斷下不同的解決方法。我認為還是一個及格的解法。
我認為,49分是解題沒有解到考點。發生原因有很多種可能,審題錯誤、解題錯誤、手法回應錯誤。如果你認為你的圖表現法大致可以,(事實上我認為現在的老師越來越不重視表現法。)我想你不需要補習,但你需要演練題目,練習解題,並增加被檢視、被批評、被評圖的機會,才能確認你的解題邏輯經得起考驗,當然比較保險的作法,是畫大圖,在解題的訓練中,同時確認你的繪圖符號、圖樣是不是容易被理解被讀得正確。(我也看過很多學生自己發明奇怪的符號,經過解釋才知道那些符號的意義是代表人、車、樹。)
其次,已過的科目需要涉獵。建築設計是一門整合的綜合題,而不是一個畫圖題?或位置擺放題?或隔間位置決定題,法規、構造、環控、設備、結構都是需要你複習而灌溉建築設計的重要科目,不過結構計算你應該可以鬆一口氣了。因為我不太相信傾角變位法或結構矩陣會考在建築設計上,除非你決定配出一個不合理的柱位系統,極度強烈地需要結構工具證明你的結構合理。
以上。
感謝曹老師撥冗釋疑.事實上:個人審視.亦覺當不是表現法之問題.或許是我太不將此科嚴重看之了,甚而好像反而覺得其實自己表現法應當還算不錯,也許是在對於審題上或解題上的錯誤,抑或是手法上的回應錯誤.其實今年才算是有在練習設計這顆,但平心而論,確實在上一年其實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學科上,其實設計也才練習了四五張大圖而已,而今年敷地僥倖低空飛過,其實自己都忘了是怎麼解題,怎麼過的.雖僅剩一科設計,反而覺得壓力更大,因為很多人都是在這一科,慘遭滑鐵盧,在這一年裡,也僅能戒慎恐懼,希望早點找到正確的方向,謝謝曹老師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