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被是這樣被騙大的之 ~勤不能補拙!!!~


建築相關國家考試、建築師考試準備、心得及經驗分享。

等一下!!!!!!!!!!

文章湛盧 » 2012 7月 20 (週五) 5:58 pm



贊助商連結

我有問題!!!!!!

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 書房裡有一個老人家在鑿車輪????

這樣的場景合理嗎?

又是一個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

我又被騙了!!!! :evil:

這世間到底多少事是真實的!!!!!!!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
頭像
湛盧
 
文章: 703
註冊時間: 2009 11月 21 (週六) 8:30 pm
來自: 台北

Re: 等一下!!!!!!!!!!

文章陳明城 » 2012 7月 20 (週五) 6:56 pm

湛盧 寫:我有問題!!!!!!

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 書房裡有一個老人家在鑿車輪????

這樣的場景合理嗎?

又是一個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

我又被騙了!!!! :evil:

這世間到底多少事是真實的!!!!!!!


輪 扁 斫 輪 於 堂 下


中文

建築空間都須修ㄚ!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Re: 等一下!!!!!!!!!!

文章湛盧 » 2012 7月 20 (週五) 8:47 pm

陳明城 寫:
湛盧 寫:我有問題!!!!!!

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 書房裡有一個老人家在鑿車輪????

這樣的場景合理嗎?

又是一個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

我又被騙了!!!! :evil:

這世間到底多少事是真實的!!!!!!!


輪 扁 斫 輪 於 堂 下


中文

建築空間都須修ㄚ!


皇帝御書房外 閒雜人等拿斧頭 在修車輪?
那個時代 "刺客" 是一份不用什麼技巧性的工作阿!!!!!

另 ....這老頭 竟然敢直指皇上的不是 果然也是神人 (不知道是不是 三太子!!!!)
頭像
湛盧
 
文章: 703
註冊時間: 2009 11月 21 (週六) 8:30 pm
來自: 台北

文章Peter Tsao » 2012 7月 21 (週六) 1:02 am

湛盧 寫:...道理之所以不能言傳,如果不是表達能力不好或是藏私,那麼通常是檢測度量的工具與描述技術上仍有所限制,.......通常。

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好像跟六祖又串上了??!!!!!

是風在動? 還是旗在動?? 是地球在動~~~~~~~~~[/quote]
試著回答,見諒:
一、別傳就是教理經典之外,另有傳承、傳授的方法,合稱為「教外別傳」。不一定是依照經典,所以能說明的是[文字不是玩絕對有效的描述工具],還須依賴其他表達能力,例如拈花微笑。既然文字不是最有效的敘述事理的工具,立文字自然不是究竟。剛好佐證我所謂的[有所限制]。
二、據說正解:是心在動。
但其實是風吹動旗在動,因為無風的的時候,地球也在動,卻不一定能看見旗動。但這不是傳道人要說的重點。所以,也可以是說因為意識出現,擾動了緣起性空,所以是心在動。即使是明心見性的禪宗公案,其實還是有討論空間。
Peter Tsao
 
文章: 980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3 (週二) 7:01 pm
來自: 彰化市中央路橋旁

Re: 等一下!!!!!!!!!!

文章Peter Tsao » 2012 7月 21 (週六) 1:07 am

湛盧 寫:我有問題!!!!!!

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 書房裡有一個老人家在鑿車輪????

這樣的場景合理嗎?

又是一個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

我又被騙了!!!! :evil:

這世間到底多少事是真實的!!!!!!!

呵呵!烏龜可以和兔子賽跑,還有什麼廠景是不可能呢?我相信,這些故事場景只是"幡在動",故事寓意的其實是"心在動"的背後道理吧!
結婚生子經常會帶來好運,恭喜湛盧兄,也祝你考試順利囉!
Peter Tsao
 
文章: 980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3 (週二) 7:01 pm
來自: 彰化市中央路橋旁

Re: 正是操練之所得,用現在的術語講:正所謂「達人」也!

文章Peter Tsao » 2012 7月 21 (週六) 1:15 am

陳明城 寫:
果然應驗了一句話:
考上了的,比還沒考上的認真!
曹老師提到兩個觀點,...

老師言重了!這跟考上或沒考上是兩回事啦!只是最近被業主追殺累了,圖一攤,跑去游泳,回來沒力氣,上網瞎晃。才看見這篇文章引發思考。
Peter Tsao
 
文章: 980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3 (週二) 7:01 pm
來自: 彰化市中央路橋旁

而這不能傳授、不能用語言文字表達的部分,才是最珍貴的

文章陳明城 » 2012 7月 21 (週六) 6:02 am

輪扁斲輪向桓公說教 〈天道篇〉
齊桓公在堂上看書,在堂下砍輪的輪扁說:桓公所讀乃聖人的糟粕罷了。桓公要輪扁說出個理由,否則就得處死。輪扁便道出他砍輪的技巧,要不疾不徐,得之於手而應於心﹝手砍下去的與心中想要的相應合﹞,才能做得好。但是這裡面有奧妙的道理存在,卻是嘴巴說不出來的,所以他沒辦法將這項手藝傳給自己的兒子,因而七十歲了還在砍輪。

這段寓言原本講的意旨在古人和他所不能傳授的,都已消滅了。而這不能傳授、不能用語言文字表達的部分,才是最珍貴的。然而遺留下來的,卻是不值得珍貴的糟粕。此外,說明技,甚至於道,不能經由口說而能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旁人只能指點一些要領,至於能不能體會,就靠自己有沒有悟性或有沒有用心學習了。

http://club.ntu.edu.tw/~davidhsu/Lao-Ch ... 208017.htm

上引文中結論:

藉由技的臻於極境而入道的方法,從《莊子》書中的寓言,可得到下列幾點:

1.境界的轉換:庖丁、梓慶和那隻鬥雞,都是經歷了三個階段才成為具有 絕技之身。若是心靈沒有成長,那麼技巧也只能停留在一定程度。
2.專心一志、心無旁鶩:唯有專心,才能忘卻一切外界誘惑,才能專於技的精進。而要達此,需要心齋、坐忘的功夫,消除心中的雜念,進入無待的境界。
3.不可言傳:道與技皆是,需要自己的體悟與學習,別人是無法幫忙的。
4.連續性:技的進步是一步一步來的,雖然禪宗有頓悟的說法,但在頓悟之前的歷程是不可磨滅的。在再怎麼高超的技藝都須踏在初階的基礎上,以神欲行之前仍要官知的運作。
要真正入道,還得與萬化合而為一。雖忘卻眾用,為了成就一用,而使心靈仍有所黏滯,還是不及聖人既能忘亦能不忘一切的用,而獲致超過固定形相的大成大用﹝註四﹞。像庖丁一樣終生屠牛,畢竟仍屬小成。我們不是聖人,現代社會要忘記一切外在事物實在不容易,不過我們在學習時,上述的幾點卻多有幫助,值得我們一一體會。

但那仍只是別人的心得,你的心得呢?

唉,湛盧給的這段討論,恰可給我那些問『神』不問『技』的學生一些參考!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知識必須納入主體生命的思考層域中

文章陳明城 » 2012 7月 21 (週六) 6:43 am

輪扁所說的「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或許是過於偏頗。的確,一味的批評,斥為糟魄,也許是有失理性;不過我認為,輪扁所要表達的是:齊桓公只知盲目的稱所讀者為「聖人之言」,卻沒有身體力行去咀嚼古人所要解釋的真諦,亦即是說:對於齊桓公而言,由於只是空讀,才使得聖人之言變為糟魄。這讓我們有很大的體悟:惟有實際去做,始能透過經驗的累積達到避免重蹈覆轍或得到他人生活中所吸納的體驗與便利之目的。

莊子曾說:「最高的真理,只存在於直接的體驗中,而經驗則是靠自己去賺取,是難以用言語表達的。」舉例來說,數學即是一門須自己去算,才知道難處所在,或解題關鍵的科目。在臺下看老師淋漓盡致的寫著一行行的算式,一幅幅的橢圓、角錐、拋物線,看是看了,聽是聽了,於是產生了自己似乎已經會了的錯覺。當自己實際去運算時,才會發現自己根本一竅不通,公式的套用,數字的加減乘除全然毫無頭緒。

知識就是「過去」。倚靠前人辛苦的研究及努力才有今日進步的景象。如何防止知識酸化成「糟魄」,並且將知識釀造成陳年美酒,即是我們精製、提煉智慧所需要揣摩的重點。我認為,知識必須納入主體生命的思考層域中,經由靈魂,也就是自體與知識的深入接觸,深入對話,才能萃取得到知識裡真理的結晶。

我們可以從過去汲取過去,如何把過去轉化為現在,並更進一步將過去磊疊成為未來的基石,就是此文的真理。以過去為借鏡,以當下為把握,以未來為放眼,將過去以實際的體會及行動層層堆砌成現在與未來的階梯,才不會淪為輪扁所譏:「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http://www.wretch.cc/blog/TOMMY9714/21182772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文章Pedro Hsieh » 2012 7月 21 (週六) 10:13 am

建請參考這篇,裡面已經說明書要怎麼讀、試要怎麼考:http://en.wikipedia.org/wiki/Knowledge#Scientific_knowledge
Pedro Hsieh
 
文章: 1203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0 (週六) 10:23 pm
來自: 台灣中部草地

Re: 而這不能傳授、不能用語言文字表達的部分,才是最珍貴的

文章Peter Tsao » 2012 7月 21 (週六) 12:14 pm

陳明城 寫:輪扁斲輪向桓公說教 〈天道篇〉
...得之於手而應於心﹝手砍下去的與心中想要的相應合﹞,才能做得好。但是這裡面有奧妙的道理存在,卻是嘴巴說不出來的,所以他沒辦法將這項手藝傳給自己的兒子,因而七十歲了還在砍輪。

這段寓言原本講的意旨在古人和他所不能傳授的,都已消滅了。而這不能傳授、不能用語言文字表達的部分,才是最珍貴的。然而遺留下來的,卻是不值得珍貴的糟粕。...
http://club.ntu.edu.tw/~davidhsu/Lao-Ch ... 208017.htm

還好隨著檢測技術與描述技術的進步,很多所謂不可言傳的黑盒子,逐漸被系統化、知識化、技術化、應用化。所以,精密儀器與3C產品能被工業化的量產與客製化的生產,不會連[砍輪]這樣的技巧都傳承不下來。
!!
莊子曾說:「最高的真理,只存在於直接的體驗中,而經驗則是靠自己去賺取,是難以用言語表達的。」
這....就有點扯了!從文法、用語看來,都不像是莊子裡面的文字。
最後由 Peter Tsao 於 2012 7月 21 (週六) 1:05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Peter Tsao
 
文章: 980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3 (週二) 7:01 pm
來自: 彰化市中央路橋旁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建築考試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