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陳明城 » 2015 10月 23 (週五) 8:06 am
因放築塾代誌11月份刊載專技建築師考科之「建築計畫與設計」解析,增補98『建築設計作為一種善意的公共行動』,對這題目的要求又有另番體悟!
北科班_04/Nov_加課
北師塾_07/Nov
中師塾_15/Nov_加課
南師塾_16/Nov_加課
課前請先列印此題詳讀、詳解!課堂上再印證所學!加油~
_______
【特殊的98考題】
有人說95年的16頁設計考試是第一次危疑震撼的考題,當年讓許多考生看不懂、提前繳卷離席,據信提前繳卷者佔1/3左右,但當年閱卷通過設計者達OO%,換算只要畫完者,其通過率近五成左右。
那98年的附彩色照片無基地考題則又是一次震撼考生的設計考題。
題目:建築設計作為一種善意的公共行為
在題旨說明:開宗明義地談建築需整合技術、功能與美觀,建築師須誠懇地對社會懷抱使命感。建築師應從自身所在的真實生活中了解庶民習性,從中淬鍊基本設計素養,被藉此去型塑新的真實生活場景。
換言之技術、功能、美觀暫擱一邊,台灣一般生活場寓所發生、該有的氛圍是考生必須去體會並整合提出自己的觀點的!
考生該有的態度交代後,才端出題目。題目:建築設計作為一種善意的建築行動
以俯瞰照片及地形圖標示一台灣普遍存在二級城市邊緣地區,不是以前考試所給明顯長、寬、面積的一塊基地。
勝自除給約略指定範圍外,你還得配合增加略同大小的週邊自選基地。然後假設其環境之自然及人文態貌!
接著進行空間解讀及想像,也就是以平、立、剖面及透視等簡圖圖釋你意想中環境。
進一步才開始撰寫計畫書,除定出3000人、1200戶,中等收入及教育為主,少比例之低收入戶。滿足展演、社交
、遊戲及體育、知識、生態生產、交通等需求外,還可擇定2種以上如廟宇、產業、衛生所...等指標性背景並要有分時共用的特性(這真是台灣庶民智慧而官方所不肖為者)。
綜上提出未來10年後願景,逐步達成。再接下來設計才登場,(但考生不是在讀題就讀得霧煞煞或不知如何撰寫計畫下亂畫設計)且土管及法規可從寬、善意解釋。也就是充分尊重庶民因需求所曾搭建的自發性需求,因此棄慣用的混凝土而以植栽、磚、石、木、紙、竹、輕鋼構或再生材料為主。也就是如果民眾能擷取身邊已有材料且親自動手更佳!
圖面表現強調提出社區願景圖的重要性,透視+文化地景常向剖面,希能看到改造前後差異,及不同季節的不同情境。
另還希望繪製構造性大剖面,要接天接地並詮釋菜料轉換等。最後還希望至少一處設計行動是衝撞、跨越法規限制並闡述其價值及對未來環境可能構成啟發。
可以說98考題給予考生極多的課題及極大的想像空間。若你讀得懂題目,可須極容易選擇自己擅長之部份好好發揮,就能圖文並茂地打動閱卷者的新,獲得高分!
但實際上台灣教育出來的考生卻多在探索有無標準答案,能否剛好可以套下。看到如此需抽絲剝繭的考題描述,先就慌了!及結果九是更看不懂題目在要求甚麼?我該如何精準回應?因此缺計畫回應、撰寫能力,設計變成無地放矢!其不中,乃必然之結果矣!
目前設計考試依建築計畫引領建築設計的必然態勢而言,雖是提名定建築計畫佔30分;設計佔70分。但以實際上前因導致後果言:建築計畫佔分100%亦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