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齒器 寫:{都在問一步登天的解答@@......而無看辛苦整理的內涵.........}
坦白講,聽起來心裡覺得很酸很酸。圖面、年紀、實務資歷不見得在你們之下,一起考試而落榜然後虛心請教,然後,我們的積極請教,被視為只想一步登天。很酸很酸,真的很心酸。
其實大部分準備而落榜的我們不是想問一步登天的解答,而是想知道當場一針見血、命中問題的對策與想法,
那些用心整理的筆記其實,我們真的、真的不是沒做..........。
大家就當我只是幼稚地發發牢騷吧!經常有種錯覺,
考上,說什麼都對。
要談故事,要有想法,要講清楚,要告訴老師我們在想什麼?要辛苦地整理內涵,但考場上到底做了那件事,是你們心中覺得敲到核心的,卻好像從來沒講清楚。只是重複著'引述著別人的台詞.........
舒坦多了!還是感恩你們。給了不少意見。唉~繼續畫圖。
陳明城 寫:我不擅安慰人..
陳明城 寫:日期: 2012年3月4日上午12:30
主旨: 謝謝老師
收件者: a.u.fundesign@gmail.com
Dear老師
昨天回私塾上課,就像回娘家一樣,好興奮也好開心
可以聽老師上課,可以和大家互相關心,互相鼓勵
真的很謝謝老師
好懷念大家一起上課的日子 等畢業希望可以再回去上課
今天和一個學長聊天
(這個學長很用心在準備考試,99鐵路特考,100年高考,100年建築師都榜上有名
100年建築師 敷地80 設計69 高分過關,也是他推薦我去找老師您的)
他談到過的關鍵他覺得是
建築計畫的邏輯與敘事明理
想一想
小妹我手上功夫完全不行 好像真的是靠建築計畫過關的
回家後我就重新整理了一下
甚麼是建築計畫(programming)?
我想大概可以分成兩個部分
一 top-down 環境紋理與形式分析(也就是基地塗抹)
二 buttom-up 建築空間本質與概念發想
一 top-down 環境紋理與形式分析(也就是基地塗抹)
讀萬卷書 不如行萬里路
藉由體驗空間氛圍,從城市走到鄉村,才能從二維平面圖轉成有生命的三維空間
在旅行的過程,可以看到台灣319鄉,每一個鄉村都有其特殊 的風貌,當題目下來才可以對空間有所想像
這件事是老師耳提面命的
基地的塗抹
可以從競圖的案例中 找尋到設計的關鍵字
例如:很多競圖都會提到與廟宇的中介空間 鄰里公園的縫合
其實每一個題目都有可以發揮的key 只要將點擴散到面或連成線,整個環境就塗抹開來了
我覺得基地塗抹似乎是multi-layer的
只要將人行動線 車行動線 人的活動 可逗留產生活動的廣場 可短暫停留休憩的帶狀空間 廟宇活動的動線.....
也已自行想像與假設,可以讓自己接下來的操作更精采
等一層一層畫上去 想得越多 畫的越細 塗抹的越多 對空間的想像就越多 就越容易對基地產生情感
有的情感與想像 才能創造出有情感的空間
二 buttom-up 建築空間本質與概念
概念發想---心智圖的練習
一天的生活都有很多零碎的時間,這些時間,我們操作心智圖,創意的發想練習,
我上次看天下雜誌 就有提到,這些隨筆都是創意的來源,
因為家裡很偏遠,每次來上課,坐捷運的時候 我都會想 每個禮拜操作的題目 有甚麼idea可以放進去,
因為有智慧型手機,就會把平常生活看到的東西拍下,這時候就成了我創意的來源,看到曾經走過的地方
看過的展覽等等....做發想....一個idea就這樣出來了
建築空間的本質
每次在操作設計的時候,我都會從建築空間的本質開始探討,可能是受路康光與影那本書的影響
以兒童圖書館為例,兒童圖書館的本質是甚麼?
二十年後的孩子想要或需要怎麼樣的圖書館,我想了想
它的本質是 孩子學習的空間 如果我是孩子 我想要怎麼去學習
但未來的學習應該不是僅侷限於書本
還包括五感的體驗與學習 五育的學習
眼 動態的: 兒童劇場 阿嬤的舞台 (老人本身就是社區裡的活書本) 靜態的 社區文史展覽 書 多媒體互動 蚊子鄉土電影空間
耳 貝多芬用音樂說故事 鄰里小學的音樂街角舞台
鼻 本土生態花園 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教室 阿嬤帶小孩種菜的菜圃 小朋友的小花園
手 DIY動手做空間
當把這些轉化到空間,
利用實建築量體圍封虛的開放空間
每個空間清楚的定義
(可利用鋪面(硬鋪面與軟鋪面)與植栽 清楚將開放空間定義出來)
這些都是從平常上課老師給我們做的案例中學習來的
最後 再藉由情境透視圖將空間氛圍與場景描繪 讓空間有生命
就像一場競圖 很清楚的邏輯 敘事明理
這也是學校現在在訓練學生的
一篇天下關於整理出創意的文章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 ... 788&page=1
謝謝老師的鼓勵與教導
讓基本功很差 曾經想放棄的我
可以重拾對設計的熱誠
在私塾的日子 很美好也很快樂
敬祝
平安 健康 快樂
學生乃君 敬上
乃君
真真真精采的「敘事明理」啊!
我昨天剛好想起30年前在東海建研
都市規劃課的印度老師Chakrawarti先生(英國都市計畫碩士)在基地操作時與我們溝通用的字眼
_MAKE UP(那時班上英文都不好,他又第一年來台,費了好大勁用英文向我們解說,還是有聽沒懂.....)
學習真是愉快有趣啊
祝
喜樂
明城
在 2012年3月4日上午7:38
ckw 寫:...因此給未過的人一些建議(再次強調僅供參考)
過的圖一定有些共通點 一定有些基本的普世價值 建議從案例或實際體驗去找出那些基本元素
相信應該可以遠離秒殺
祝大家加油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