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學堂_特輔設、敷築基_進階課程心得分享


建築相關國家考試、建築師考試準備、心得及經驗分享。

更何況設計是一個整合的學門,須要廣度、深度及疊積的厚度

文章陳明城 » 2014 2月 24 (週一) 10:30 am



贊助商連結

Hi

在聽完第一堂全修的設計課

相信你對目前建築師設計考試的命題趨勢及閱卷重點有一清晰的認識

但_知
卻不一定能行

因為《術科》是須要不斷的操做練習的_就像結構的計算題一樣(且設計得
加進去的變數及參數...等,還會多更多)

更何況設計是一個整合的學門,須要廣度、深度及疊積的厚度

而且粥少僧多_別以為考生都與你同在一個起跑點上

可能:
1.他在專科、大學 、研究所設計就比你強!
2.他可能已準備練習設計考試好幾年了!(今年上榜許多是我99、100年班密集課程的學員大噴發!)
陸續實力特輔101、102班的學員也等著噴發!_譬如佑新設_敷雙過,尚卡學科,慧芝、威德...等已過單科)

因此若你想及早考上,或你只剩一科。

建議你痛下決心接受特輔班的魔鬼訊練吧!

在我指導的班係裡以台北實力的
特輔班最扎實、最用心,我甚至必須把北科非學分班及私塾的學生送到實力特輔前修班上課。

實力特輔目前的課程安排是:
每週一晚上_由我親授架構課程_這是心法,為幫你打通任督二脈!
每週六晚上_由我安排的優秀建築師教授線條、透視圖、剖面、樹...等表現法_這是硬橋硬馬,為讓你練就一身硬工夫!

之後循序會有繪評圖及論劍等課程!

洽詢櫃台吧!
會給你最優惠的價格鞤助你,早日名懸金榜!



順利


樂在設計教學的
陳明城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文章陳明城 » 2014 2月 25 (週二) 6:55 pm

前修_伴隨特輔築基特別開設的輔導課程
(是近幾年教學下來,發現現在的建築人有學得不扎實及徒手繪圖的困擾,包括不擅透視、剖面、畫樹....,所以不得不加開的課程!)且只開這班,別無分號!(所以還送北科非學分班、放築塾有

偉士老師上第一堂課!

北實力前修(一) 同學很認真,也有程度不錯的
除了科班準備專技公務之外
有兩位大四學生 也準備研究所
有念教育,想補建築學分,先來建立概念
有械系念建築學士後畢業 考了幾年沒頭緒
學生對課程期望與個人需求:
1. 不知道怎麼開始
2. 工作已多年用滑鼠,完全沒用手繪
3. 學繪圖技巧來表達觀點
4. 不知道怎麼抄筆記
5. 沒時間準備想說跟著補習班進度
6. 節省找資料時間
7. 八小時或四小時內可以畫完
8. 覺得自己欠人逼
9. 學習工具與手法
10. 畫圖完全沒想法
11. 放下,一切重新開始
12. 考過10分也考過50分無所適從
13. 眼到、心到,手沒辦法到
14. 在實務界太久
15. 學習案例如何分析
16. 希望學習對業界與考試都有幫助
17. 不知道自己缺點
18. 透過討論學習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277003584-1012558_529581163821898_1282522429_n.jpg"><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93324118-3911724925.jpg?v=1393324129"></a>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277003608-1620645_529581087155239_1841247442_n.jpg"><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93324119-451457966.jpg?v=1393324129"></a>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277003587-1797343_529581260488555_860441108_n.jpg"><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93324119-977327814.jpg?v=1393324129"></a>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在案例解析的過程中,我發現這些都是概念與計畫的養分,...

文章陳明城 » 2014 3月 01 (週六) 11:51 pm

陳老師好:

從去年的課程上下來,真的很有收穫,

我想我大概清楚自己的問題需要如何補足,去年手很差,雖然現在也不到好的程度,今年手有慢慢可以畫了,在案例解析的過程中,我發現這些都是概念與計畫的養分,慢慢體悟到老師所說的不要問自己到底是否進步,去年案例分析對我來說超痛苦,但找到方法後,今年有好些,看到很多優秀的同學,我覺得很棒,可以在他們身上學習到很多方法,謝謝老師的啟發

最後那張是偉士老師的案例,尚未開始分析,先試著畫透視


OO敬上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我就說實力、北科、放築塾101、102特輔要開始大噴發了!

文章陳明城 » 2014 3月 04 (週二) 2:08 pm

剛接到訊息

姚宜君榜首
蘇值正
張邦崧
吳芝恩
林宜蔚
董妍均
陳珮嘉
郭怡伶
黃惠勤
李冠儒

我就說實力、北科、放築塾101、102特輔要開始大噴發了!

看榜單去....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時間,時間,大家都沒有。大家的壓力都很大。

文章陳明城 » 2014 9月 03 (週三) 11:27 am

O德是昨晚設計圖最佳的學員(當然他的廁所大錯特錯!),一早就接到他『敘事明理』的自我檢討!提到他在學2.5年(有訝異到!),所以要比別人更努力!

其實頗多土木或在學修習年限不長的學員,還頗多很容易就考上了!因為他們都比正科生努力,也可能少了些學院的荼毒吧!

『敘事明理』會是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關鍵,趕緊加油吧!

老師

真的謝謝老師昨天上課的鼓勵

然而上完課

我確認我自己就是那個分不清楚作品好壞的人

昨天剛看到學長94的解題時

第一個反應是:量體怎麼那麼大?

「圓弧」的語彙對我而言也還是陌生的手法
對於「上下」的議題,其實仍然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階段

印象在前年考完,去放築塾聽老師解102年的題目時

老師一直針對在廣場留設高低差評斷為:阻斷活動

從那時候開始就對於做「上下」這個手法有陰影

經過今年上課慢慢可以理解

是因為處理的手法

以及週邊狀況不同

所以有好壞的分別

但在沒有完全透徹了解的時候

帶著「上下高差阻斷活動」的陰影看到學長的解題時

直覺覺得「怎麼會這樣做呢?」

後來慢慢看

也聽同學解析

也自己嘗試著解析,才慢慢看懂學長解題精彩的地方

現在的我自己評斷

是處在似懂非懂的狀態

經常看案子,看不到重點

也有時把好案子看成爛案子,把爛設計看成好手法的狀況

一邊莽莽撞撞的抄襲著學長們的「手法」來解題

又一邊慢慢摸索著這些「手法」背後的精神以及核心

前半年案例解析 / 描圖 量不夠

所以現在相對要花更大的力氣了...

我也是我們班上懶惰的學生之一

積欠老師許多的功課

Getty Center只解析了外部環境,就讓它一直躺在圖桌旁邊

老郵局同學已經解析很久了,老師早就結案了

但自己還沒有完整的把它整理過

Oskar-Maria-Graf-Gymnasium

Kindergarten Guntramsdorf goya

老師老早就已經寄出來了

但是他們一直躺在我的信箱裡面

還有昨晚上課提到的 Museum of the earth

也很想好好解析一下

它內部的坡道

展示空間的安排

地景高低的結合與處理...

想做的真的很多

但實際做的卻始終很少...

時間太少...永遠是著手操作練習的一個議題

但2014上面

英哲老師的一席話

時間,時間,大家都沒有。大家的壓力都很大。

但,你想不想考上建築師?

沒時間好好思考,好好去設計,那睡前總可以花一小時描圖吧?若連這個都做不到,那我覺得你還是將心思體力用在好好工作上吧!因為考上建築師不是一切,建築師比較像一個起點。但好好工作,偉大的工作不見的非是建築師。

我把拷貝成圖片,放在自己的電腦桌面

不斷提醒自己

我很清楚自己不是比別人聰明的那種學生

也不是sense比別人強的學生

甚至我是三十歲才來念建築,而且只在學校待了兩年半...

所以

比別人加倍努力,是我必須得走的路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是很感謝老師

讓我確定

我走在對的方向上

也感謝老師的耐心

我會加油

恭請教安

學生O德敬上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之前以為地景只是種種樹樹而已。

文章陳明城 » 2014 9月 05 (週五) 1:54 pm

老師你好:
我是實力特輔的學生O榮
我從同學的圖面了解地景的層次,不同的層次代表不同的活動
籍由矮牆、水池、柱列、樹、樹列、建築物的量体來介定空間。
之前以為地景只是種種樹樹而已。
在學校我也只是在處理室內的空間,而不知從室內延伸到室外的可能性。
從同學的圖面中右邊的量体就是很明顯的從室內延伸到戶外的空間。
是地景也是室內活動空間。
如果我早一點上老師的課,我量体就不會處理成一刀二斷跟環境無視的設計。
我知道了,我看案例不是只有看造形、量体而已。
要看環境如何與室內整合和配合。
我了解了,如何創造友善的環境,地景是重點,而建築物只是配合它,而不是主角了。
謝謝老師的指點!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陳明城老師快速設計--以放築塾名號做更深入的教學與訓練

文章陳明城 » 2017 12月 12 (週二) 4:25 pm

因為某些機緣
自104年起
我沒繼續在實力指導快速設計

但我們以放築塾名號做更深入的教學與訓練

老師你好
我是OO,去年有上過老師的課,但以前我卻總是因為一些很奇妙的原因不敢寫信給老師,現在想想其實都是自己嚇自己跟逃避考試造成的。
這次之所以決定好好重頭來一次,並開始寫信,是因為11月的考試看到敷地跟設計的時候,突然想到老師上課教過的東西,但我卻不會應用,也許隱約知道哪些東西配置該怎麼做,但地景卻是大大的卡關。這才讓我意識到我雖然知道我在逃避,但我根本沒正式去面對它,給自己找了很多藉口敷衍了事,所以才開始了這次的起步。這封信也算是我對自己第一次面對這件事情給自己的一個鼓勵。
這週上的詩歌中心,其實去年也跟過一次課,不過當時就是對著描圖紙畫了一次平面,看了照片大致做了一下空間分析,當時課堂上也學到了很多東西。不過這次再重新打開詩歌中心的時候,我嘗試了不再只做內部空間的分析,主要針對外面的開放空間進行探討,雖然自己分析的東西還是不夠全面,經課堂過後也注意到很多同學不一樣的切入方式。
課後我又再次針對了北側與南側的入口進行分析,除了需要處理的基本環境外,兩者主要針對進入基地的對象不同,所以在處理的手法才會有不一樣,造成地景跟視覺感的差異。另外我特別感興趣的是種樹的部分,其中以南側原本老樹保留,在面對老樹的牆面(資料室的牆面)我猜測做的斜面不單是因為趣味感,也是為了退縮讓樹冠可以得以生長接觸陽光,使屋簷的部分也沒有全部做實,反而與建築物本身留了一條縫,讓陽光灑下,算是一種對原樹的尊重。而這棵老樹也因為鋪面的引導成為南側廣場進出基地的一個焦點,或是經過基地去停車場路徑上的焦點。
隨信附上案例分析。
祝 順心
學生 OO
附加檔案
設計改未命名.png106.png
106設計解答之一
24131442_10208466165850370_208132898730951029_n.jpg
擴大論劍+行腳
A4_考場發放DM2.jpg
106公務高考成績
A4_考場發放DM.jpg
早鳥架構課程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方向對了! 邁步! 路就不遠。

文章陳明城 » 2017 12月 23 (週六) 12:48 pm

一件事情只要試著去嘗試,
之後就不會那麼排斥,
要跨出那第一步總是最難的。
沒錯!
方向對了!
邁步!
路就不遠。
有些學長姐,進放築塾--只聽,不動作。
則進步有限,會拉長學習時程的。
加油~
~~~~~~~~~~
陳老師您好:
回想起幾個禮拜前,
老師第一次請我們回家試著分析案例,
因為不知從何做起,其實有點不想面對,
回家後就裝作沒這回事,
更貼切的說應該是想逃避吧。
雖然到目前只有短短的三堂課,
但能感覺自己開始有所成長,
知道尚要學習的還很多,
知道準備考試的路辛苦,
既然決定做,就不想放棄。
等待放榜前的這段時間,
反而更能敞開心胸,隨心而畫,
一件事情只要試著去嘗試,
之後就不會那麼排斥,
要跨出那第一步總是最難的,
現在只要有空就會想反覆描繪思考案例,
開始享受這種思考的過程。
謝謝陳老師,紹遠老師,同學們。
學員 OO丞

放築塾公眾版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U.FUN/
附加檔案
25626243_10208575148854877_3763122565051709553_o.jpg
案例解析操作--input練功厚實底蘊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放築塾--input架構課程

文章陳明城 » 2018 1月 05 (週五) 12:06 pm

OO
output時還是會有點卡卡的,
其實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兒,
無法準確判斷題目所要我回應的事情,
這件事已經困擾我一段時間。
--這部分屬-理解後-
對人類行為
活動
抉擇
整合-抓大放小
計畫
落實到設計
....
一連串心智的活動結果
放心!
你的困擾正是放築塾
input(架構課程+行腳)
output(繪評圖課程+論劍)
雙劍合璧,堪稱最擅長引導、克服、解決的部分!
這也是我們在公務高考設計、專技設敷術科會有大好成績的關鍵。
明晚你就有解答了!
加油~

順利
明城
~~~~~~
陳老師您好:
經過前幾堂課的學習,
慢慢領會到input的重要性,
感覺的到這是需要慢慢累積。
output時還是會有點卡卡的,
其實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兒,
無法準確判斷題目所要我回應的事情,
這件事已經困擾我一段時間。
這題目是我第一次接觸,
可能還有些過去思維的影子,
希望隨著課程的學習,能找到自己一直在尋找的答案。
謝謝老師,辛苦了。
學員 OOO

回響

張睿宬 其實只要不那麼急(我知道很難),跟緊課程,一步步的去累積,多看、多畫、多思考、多臨摹,慢慢的也就會通了,前提是不要太有壓力,能力的累積需要的是時間

陳明城 睿宬 當年是最急的學員之一,當底蘊厚了!設敷過了!回頭看來時路,會發現很難緩下來的急躁,不只沒幫助到自己,反而可能拉扯了自己的腳步。
謝謝睿宬願在走過了!回頭提醒學弟妹!

加油~
(學科對好答案了吧!等著月底名懸金榜!先說聲:恭喜~)

張睿宬 陳老師是啊,真的急一點幫助都沒有,穩下來才是上策

*當年案例解析input就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學習到的方法也將伴隨、幫助你往後的路途啊!

加油~



放築塾_公眾版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U.FUN/
附加檔案
KMBT_215_140818132604_頁面_1.jpg
當年操作的案例解析。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上一頁

回到 建築考試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