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yen 寫:archicwf 寫:請問:結構38題
大家是怎麼算的?
W/A<=qa=10t/m2
(45+12.5)/A<=10
故得基腳尺寸至少為2.4mx2.4m
答案選(C)
風之笑笑 寫:結構對了一下補習班解答
一共錯了五題.60分能拿到52.5安心不少
不過對於第25題有點疑問
台北市的震區是以里為分區最小單位.故我選C村里而非補習班的B鄉鎮市區
另外第1題問不屬於結構規劃時鋼料考慮的性能.補習班選B碳當量.但是依規範規定碳當量應該是影響鋼材抗拉強度的因素,所以我選了D衝擊韌性.因為與衝擊性有關但題目多加了韌性二字.考試當下也是猶豫許久才選了D
以上二題不知能否有大大能提供說明.
archicwf 寫:shaoyen 寫:archicwf 寫:請問:結構38題
大家是怎麼算的?
W/A<=qa=10t/m2
(45+12.5)/A<=10
故得基腳尺寸至少為2.4mx2.4m
答案選(C)
w/a≦qa+r * Df
引述shaoyen的推論
當尺寸至少為2.4mx2.4m的時候
基礎深度為0
那...幹嘛還要做基礎?
看考試題目上的「圖」應為獨立基礎
參照:
http://w3.cpami.gov.tw/br/ref/chap4.htm
4.1 淺基礎設計
淺基礎之型式包含獨立基腳、聯合基腳、連續基腳及筏式基礎等,設計時應視載重情況、地層條件及結構需求等選擇適用之基礎型式。...
【解說】
建築物應視載重及地層條件選擇合適之基礎,使其能安全使用且滿足機能需求,不致發生構造之損壞及傾斜現象。
基礎之型式及尺寸,須視其支承地層而定,使其能傳遞載重而不超過地層之容許支承力,且基礎沉陷量不得超過第4.4.8節之規定,並儘量保持均勻沉陷。
基礎版底須設置於適當之深度,使其基礎地層不致因溫度、草木生長影響而產生體積變化,或受地表逕流沖刷之影響。設置深度一般情形不得少於60公分
是不是應該為
(45+12.5)/A ≦ 10+5*0.6
A≒4.423㎡
√A=2.103.........m
archicwf 寫:風之笑笑 寫:結構對了一下補習班解答
一共錯了五題.60分能拿到52.5安心不少
不過對於第25題有點疑問
台北市的震區是以里為分區最小單位.故我選C村里而非補習班的B鄉鎮市區
另外第1題問不屬於結構規劃時鋼料考慮的性能.補習班選B碳當量.但是依規範規定碳當量應該是影響鋼材抗拉強度的因素,所以我選了D衝擊韌性.因為與衝擊性有關但題目多加了韌性二字.考試當下也是猶豫許久才選了D
以上二題不知能否有大大能提供說明.
關於第1題
因為題目不在身邊
依稀記得題目是要選「結構規劃設計時要考慮的」
當下也是在B跟D遲疑了很久
但是不選「碳當量」的原因是在於
當鋼鐵廠製造所需要的構件完工後都會檢測該值.....(這點我可能記錯....因為構造是兩年前過的..有錯誤的話望前輩指正)
再加上D有韌性兩個字.....
就給他B下去了
這是小弟選B的原因
風之笑笑 寫:另外第1題問不屬於結構規劃時鋼料考慮的性能.補習班選B碳當量.但是依規範規定碳當量應該是影響鋼材抗拉強度的因素,所以我選了D衝擊韌性.因為與衝擊性有關但題目多加了韌性二字.考試當下也是猶豫許久才選了D
內政部營建署的鋼結構設計規範第三章: 寫:3.1.3 鋼材品質證明
鋼結構所使用之各項材料,應由原生產廠家出具品質證明書,或公正檢驗機構之檢驗報告,文件內應備有具體之數據及明確之陳述,足以證明該項材料符合所指定之材料標準。無廠家產品檢驗合格證明書之非整批零星鋼料或成品鋼料,依每5公噸及其不足5公噸部分或依每一群、每種尺寸均須分別各作一組試驗。各項材料如因特殊情況,必須使用同等規格品時,除須經證明其材質及加工性均符合原規定外,並經原設計者簽認許可,方可採用。如對鋼材的品質有疑義時,應抽樣檢驗,其結果應符合國家標準的規定和原設計之要求。
解說: 鋼構造所使用之各項材料其化學成份、機械性質、衝擊值等特性,均應符合CNS所訂定之相關規定,若有未能符合規定需求之鋼材,除經設計者同意,否則不應使用。至於品質之認定方法,依原生產工廠所出具之品質證明書為準。
內政部營建署的鋼結構設計規範第三章3.2解說 寫:
鋼結構主要構材所使用之材質,約分為三類:
1.銲接性良好之「建築結構用」以及「銲接結構用」軋鋼料。
2.可使用於銲接結構之薄板材、冷軋加工材及鑄鋼等鋼材。
3.使用於非銲接結構之鋼鐵材料。
依據上述原則,自3.2節至3.4節將鋼構造可使用之鋼板、棒鋼、型鋼、鋼管、鑄鋼料等,目前CNS正式印行之有關編號列出以供設計者查閱,未列舉者可按3.1.2節處理。
由於國內大量採用以鋼板銲接組立而成之型鋼,對於鋼板材料之選用應審慎為之,如SN、SM或SS系列並不相同,不可混用;由於SS系列鋼材因其材質未包括碳含量之限制,並不適於須銲接之主要結構使用。
建築鋼結構用鋼之鋼種—SN系列鋼材,其優點是:可確保塑性變形能力,確保銲接性,確保鋼板厚度方向之機械性能;本系列鋼材之特點為:規定降伏強度的上限,降伏比的上限,厚度方向斷面縮減率的下限,衝擊值的下值,碳當量(Ceq)、銲接冷裂敏感指數(Pcm)的上限。
熱機處理 (TMCP,Thermo Mechanical Control Process) 鋼材,是一種以控制軋延以及加速冷卻技術所生產之鋼材;一般鋼板當厚度超過40mm時,不增加碳當量(Ceq)就會影響其降伏強度,但運用TMCP之軋延-冷卻技術,不增加碳當量就能使鋼材(尤其是厚板)具有足夠的強度,並且同時保有良好的銲接性。
極低降伏強度制震鋼板,這種鋼材一般使用於降伏強度較梁、柱等構件低的吸震元件。當地震發生時,本鋼材首先發生降伏現象,並利用反復荷重之遲滯現象,吸收地震之能量,減低主結構於地震時受損之機率;本鋼材目前尚無CNS標準,只有一般之商品名,如:CSC LYS100。
厚板於軋製過程中易有夾層(1amination)缺陷,因此對於25mm以上之鋼板,應以超音波檢測或其它可靠之方法,檢驗其是否含有夾層。
另鑄鋼件之使用及銲接,在設計及施工規範中皆無界定,因此僅列入解說;鑄鋼件之選用,可參考下列國家標準之規定。
CNS 7143銲接結構用鑄鋼件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