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題解答搶先對~


建築相關國家考試、建築師考試準備、心得及經驗分享。

文章shaoyen » 2008 12月 07 (週日) 9:36 pm



贊助商連結

現在要擔心的應該是看不見的黑手用有非選擇題的科目來控制上榜人數。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
shaoyen
 
文章: 378
註冊時間: 2008 1月 18 (週五) 5:21 pm

文章archicwf » 2008 12月 08 (週一) 8:34 am

shaoyen 寫:
archicwf 寫:請問:結構38題
大家是怎麼算的?


W/A<=qa=10t/m2

(45+12.5)/A<=10

故得基腳尺寸至少為2.4mx2.4m

答案選(C)


w/a≦qa+r * Df

引述shaoyen的推論

當尺寸至少為2.4mx2.4m的時候
基礎深度為0
那...幹嘛還要做基礎?

看考試題目上的「圖」應為獨立基礎

參照:
http://w3.cpami.gov.tw/br/ref/chap4.htm

4.1 淺基礎設計

淺基礎之型式包含獨立基腳、聯合基腳、連續基腳及筏式基礎等,設計時應視載重情況、地層條件及結構需求等選擇適用之基礎型式。...

【解說】
建築物應視載重及地層條件選擇合適之基礎,使其能安全使用且滿足機能需求,不致發生構造之損壞及傾斜現象。
基礎之型式及尺寸,須視其支承地層而定,使其能傳遞載重而不超過地層之容許支承力,且基礎沉陷量不得超過第4.4.8節之規定,並儘量保持均勻沉陷。
基礎版底須設置於適當之深度,使其基礎地層不致因溫度、草木生長影響而產生體積變化,或受地表逕流沖刷之影響。設置深度一般情形不得少於60公分


是不是應該為
(45+12.5)/A ≦ 10+5*0.6

A≒4.423㎡

√A=2.103.........m
頭像
archicwf
 
文章: 620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21 (週三) 9:37 am

文章archicwf » 2008 12月 08 (週一) 8:52 am

風之笑笑 寫:結構對了一下補習班解答
一共錯了五題.60分能拿到52.5安心不少

不過對於第25題有點疑問
台北市的震區是以里為分區最小單位.故我選C村里而非補習班的B鄉鎮市區

另外第1題問不屬於結構規劃時鋼料考慮的性能.補習班選B碳當量.但是依規範規定碳當量應該是影響鋼材抗拉強度的因素,所以我選了D衝擊韌性.因為與衝擊性有關但題目多加了韌性二字.考試當下也是猶豫許久才選了D

以上二題不知能否有大大能提供說明.


關於第1題
因為題目不在身邊
依稀記得題目是要選「結構規劃設計時要考慮的」
當下也是在B跟D遲疑了很久
但是不選「碳當量」的原因是在於
當鋼鐵廠製造所需要的構件完工後都會檢測該值.....(這點我可能記錯....因為構造是兩年前過的..有錯誤的話望前輩指正)
再加上D有韌性兩個字.....
就給他B下去了

這是小弟選B的原因
頭像
archicwf
 
文章: 620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21 (週三) 9:37 am

文章shaoyen » 2008 12月 08 (週一) 9:08 am

archicwf 寫:
shaoyen 寫:
archicwf 寫:請問:結構38題
大家是怎麼算的?


W/A<=qa=10t/m2

(45+12.5)/A<=10

故得基腳尺寸至少為2.4mx2.4m

答案選(C)


w/a≦qa+r * Df

引述shaoyen的推論

當尺寸至少為2.4mx2.4m的時候
基礎深度為0
那...幹嘛還要做基礎?

看考試題目上的「圖」應為獨立基礎

參照:
http://w3.cpami.gov.tw/br/ref/chap4.htm

4.1 淺基礎設計

淺基礎之型式包含獨立基腳、聯合基腳、連續基腳及筏式基礎等,設計時應視載重情況、地層條件及結構需求等選擇適用之基礎型式。...

【解說】
建築物應視載重及地層條件選擇合適之基礎,使其能安全使用且滿足機能需求,不致發生構造之損壞及傾斜現象。
基礎之型式及尺寸,須視其支承地層而定,使其能傳遞載重而不超過地層之容許支承力,且基礎沉陷量不得超過第4.4.8節之規定,並儘量保持均勻沉陷。
基礎版底須設置於適當之深度,使其基礎地層不致因溫度、草木生長影響而產生體積變化,或受地表逕流沖刷之影響。設置深度一般情形不得少於60公分


是不是應該為
(45+12.5)/A ≦ 10+5*0.6

A≒4.423㎡

√A=2.103.........m


5*0.6?題目給的土壤重單位是t,不是t/m。而且地耐力用10+5*0.6來計算是什麼原因?
最後由 shaoyen 於 2008 12月 08 (週一) 9:10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shaoyen
 
文章: 378
註冊時間: 2008 1月 18 (週五) 5:21 pm

文章shaoyen » 2008 12月 08 (週一) 9:09 am

archicwf 寫:
風之笑笑 寫:結構對了一下補習班解答
一共錯了五題.60分能拿到52.5安心不少

不過對於第25題有點疑問
台北市的震區是以里為分區最小單位.故我選C村里而非補習班的B鄉鎮市區

另外第1題問不屬於結構規劃時鋼料考慮的性能.補習班選B碳當量.但是依規範規定碳當量應該是影響鋼材抗拉強度的因素,所以我選了D衝擊韌性.因為與衝擊性有關但題目多加了韌性二字.考試當下也是猶豫許久才選了D

以上二題不知能否有大大能提供說明.


關於第1題
因為題目不在身邊
依稀記得題目是要選「結構規劃設計時要考慮的」
當下也是在B跟D遲疑了很久
但是不選「碳當量」的原因是在於
當鋼鐵廠製造所需要的構件完工後都會檢測該值.....(這點我可能記錯....因為構造是兩年前過的..有錯誤的話望前輩指正)
再加上D有韌性兩個字.....
就給他B下去了

這是小弟選B的原因


碳當量要擔心的是最大值不是最小值。
shaoyen
 
文章: 378
註冊時間: 2008 1月 18 (週五) 5:21 pm

文章Architorture » 2008 12月 08 (週一) 9:41 am

腦筋一片混亂
要對答案的心情實在很緊張, 比考試還緊張
沒有勇氣面對現實
可是 難道要矇騙自己到兩三個月之後放榜

真的該做的是趕快規劃下步
我知道不管這次有沒有考過 該做的事還是該做
只是 真的很想要一個ending
其實考上了也沒什麼用 只是想告訴認為我考不上的人我做得到
真是難以承受的輕

真的該回到該做的事
只是還在強烈徬徨中
Architorture
 
文章: 16
註冊時間: 2008 1月 11 (週五) 12:45 pm
來自: Taipei

文章archicwf » 2008 12月 08 (週一) 10:32 am

shaoyen 寫:

5*0.6?題目給的[/size]=24]土壤重單位[/size]是t,不是t/m。而且地耐力用10+5*0.6來計算是什麼原因?


因為

w/a≦qa+r * Df

又因為
...沒有深度的基礎真的怪怪的

加上我不知道要把5擺在公式的前面還是後面

當下覺得擺在後面又似乎比較恰當......ㄏㄏ

不然....深60公分的淺基礎規定....要怎麼對應
頭像
archicwf
 
文章: 620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21 (週三) 9:37 am

文章shaoyen » 2008 12月 08 (週一) 11:00 am

archicwf 寫:
shaoyen 寫:

5*0.6?題目給的[/size]=24]土壤重單位[/size]是t,不是t/m。而且地耐力用10+5*0.6來計算是什麼原因?


因為

w/a≦qa+r * Df



這是補償式基礎的公式,跟本題的狀況並不一樣,而且應該要注意r的單位並不是t。

我個人認為你把題目想太複雜了。
shaoyen
 
文章: 378
註冊時間: 2008 1月 18 (週五) 5:21 pm

文章archicwf » 2008 12月 08 (週一) 11:08 am

shaoyen 寫:
這是補償式基礎的公式,跟本題的狀況並不一樣,而且應該要注意r的單位並不是t。

我個人認為你把題目想太複雜了。


ㄏㄏ
不過我是把這題列為答錯的題目之一
只是說出考試當時的想法跟過程
頭像
archicwf
 
文章: 620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21 (週三) 9:37 am

文章Pedro Hsieh » 2008 12月 08 (週一) 8:15 pm

風之笑笑 寫:另外第1題問不屬於結構規劃時鋼料考慮的性能.補習班選B碳當量.但是依規範規定碳當量應該是影響鋼材抗拉強度的因素,所以我選了D衝擊韌性.因為與衝擊性有關但題目多加了韌性二字.考試當下也是猶豫許久才選了D

題目原文:
建築物採用鋼結構系統設計時,下列何者不屬於結構規劃時鋼料之設計需求?(A)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B)最小碳當量(C)延展性(D)衝擊韌性

解題─
內政部營建署的鋼結構設計規範第三章: 寫:3.1.3 鋼材品質證明
  鋼結構所使用之各項材料,應由原生產廠家出具品質證明書,或公正檢驗機構之檢驗報告,文件內應備有具體之數據及明確之陳述,足以證明該項材料符合所指定之材料標準。無廠家產品檢驗合格證明書之非整批零星鋼料或成品鋼料,依每5公噸及其不足5公噸部分或依每一群、每種尺寸均須分別各作一組試驗。各項材料如因特殊情況,必須使用同等規格品時,除須經證明其材質及加工性均符合原規定外,並經原設計者簽認許可,方可採用。如對鋼材的品質有疑義時,應抽樣檢驗,其結果應符合國家標準的規定和原設計之要求。
解說: 鋼構造所使用之各項材料其化學成份、機械性質、衝擊值等特性,均應符合CNS所訂定之相關規定,若有未能符合規定需求之鋼材,除經設計者同意,否則不應使用。至於品質之認定方法,依原生產工廠所出具之品質證明書為準。


內政部營建署的鋼結構設計規範第三章3.2解說 寫:
鋼結構主要構材所使用之材質,約分為三類:
1.銲接性良好之「建築結構用」以及「銲接結構用」軋鋼料。
2.可使用於銲接結構之薄板材、冷軋加工材及鑄鋼等鋼材。
3.使用於非銲接結構之鋼鐵材料。
  依據上述原則,自3.2節至3.4節將鋼構造可使用之鋼板、棒鋼、型鋼、鋼管、鑄鋼料等,目前CNS正式印行之有關編號列出以供設計者查閱,未列舉者可按3.1.2節處理。
  由於國內大量採用以鋼板銲接組立而成之型鋼,對於鋼板材料之選用應審慎為之,如SN、SM或SS系列並不相同,不可混用;由於SS系列鋼材因其材質未包括碳含量之限制,並不適於須銲接之主要結構使用。
  建築鋼結構用鋼之鋼種—SN系列鋼材,其優點是:可確保塑性變形能力,確保銲接性,確保鋼板厚度方向之機械性能;本系列鋼材之特點為:規定降伏強度的上限,降伏比的上限,厚度方向斷面縮減率的下限,衝擊值的下值,碳當量(Ceq)、銲接冷裂敏感指數(Pcm)的上限。
  熱機處理 (TMCP,Thermo Mechanical Control Process) 鋼材,是一種以控制軋延以及加速冷卻技術所生產之鋼材;一般鋼板當厚度超過40mm時,不增加碳當量(Ceq)就會影響其降伏強度,但運用TMCP之軋延-冷卻技術,不增加碳當量就能使鋼材(尤其是厚板)具有足夠的強度,並且同時保有良好的銲接性。
  極低降伏強度制震鋼板,這種鋼材一般使用於降伏強度較梁、柱等構件低的吸震元件。當地震發生時,本鋼材首先發生降伏現象,並利用反復荷重之遲滯現象,吸收地震之能量,減低主結構於地震時受損之機率;本鋼材目前尚無CNS標準,只有一般之商品名,如:CSC LYS100。
  厚板於軋製過程中易有夾層(1amination)缺陷,因此對於25mm以上之鋼板,應以超音波檢測或其它可靠之方法,檢驗其是否含有夾層。
  另鑄鋼件之使用及銲接,在設計及施工規範中皆無界定,因此僅列入解說;鑄鋼件之選用,可參考下列國家標準之規定。
CNS 7143銲接結構用鑄鋼件


看到這裡,碳當量(Ceq)是否為結構設計的要素?
Pedro Hsieh
 
文章: 1203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0 (週六) 10:23 pm
來自: 台灣中部草地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建築考試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