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學堂_特輔設、敷築基_進階課程心得分享


建築相關國家考試、建築師考試準備、心得及經驗分享。

對於歷史性建築物的反省與批判

文章陳明城 » 2012 5月 30 (週三) 6:38 pm



贊助商連結

DEAR 陳老師

經過昨日的課程,剛剛看了這部影片,談到了對於歷史性建築物的反省與批判,深深有感受....

裡頭談到了幾個重點:

1.看不見:身處於每日必經的環境,日復一日的重覆行程,我看不見.......(反思對於制式化生活與汲汲營利都市發展,眼中只有資本開發的追逐,在固速移動的都市經驗裡頭,看不見地方的細緻紋理、精彩歷史,因此有人選擇漠視,有人發動的推倒)(這裡對應題目談到
空間與社區研究反省)

2.看見:
記憶不僅只是存在於大腦,而是存在於.................一片駁牆、一棵老樹,飛簷屋頂、木桁銅瓦,延伸思念的雨林板,坐在門口階梯上穿鞋的回憶,木作紙門的手感溫度,抑或是午後樹梢撒下的縷縷春光,早起聽聞的蟲鳴鳥叫,炎炎夏日地板下吹來的暢快涼意.........在這裡空間承載了個人與集體的經驗,以及建築美學的空間形式(這裡對應題目談到
心理學、人與環境)

3.未來:影片對於日式官舍的保存同樣提出的問號,對於未來的發展願景,想必是需要所有社區居民共同能參與,這是社區營造與參與式設計的想法,即蘊育而生..............其實從之前閱讀經驗,雲林太平老街的營造,除了保留原有空間氛圍,簡易修復使之可用之外,對於未來的發展,居民提出一個重要的觀念..............修復只是讓老房子重新站起來,但引進有創意的年輕想法,才可以讓老房子的價值傳出去,因此他們邀請年輕人回鄉、藝術家進駐等動作,無疑就是在替「社區、歷建」的未來鋪路,所以對於題目談到「過程、未來、時間軸」的概念,呈現不僅是空間,應該是「空間+行動」八..................................

以上附上影片網址 與大家一起分享

看見.樂群街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SDd7RHEq1E
雲林西螺老街和傳產轉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I1NofYM ... neRk7g59eQ
失落的齊東街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YKYTePsuyg


敬祝 健康

學生

O宇
敬上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村莊裡的陽台

文章陳明城 » 2012 6月 01 (週五) 4:57 pm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196603118-%e5%9c%96%e7%89%871%e3%84%9d.jpg"><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38540372-3121756328_n.jpg"></a>
__渡邊誠

DEAR 陳老師

村莊裡的陽台:

剛好這幾天也在構思本週設計「員工渡假中心」

看完本案 讓我心裡引動了許多想法.........

簡易不驕作的手法回應環境需求(大雪、山景、溪流、生態),以及使用者的任務(可以站得地方、躲雪),看似單純的構想,其實也切中要害的提出設計,山巒起伏的靜境象,成了斜交的天際線,尊重環境的態度,對話出低矮的線性量體,素白宛如畫布的質感,成了一面鏡子,讓天光雲影在建築上自由的揮灑,這是變動的空間,具有自然痕跡與時間感。 溪水流動的特性,成為進入建築的引導軸線,躍動的地景鋪面,暗示了自由、連續的大地曲線,至於一根根輕巧的LED照明,像似長出了綠草,隨風搖擺,宛如新宮俊的大地藝術的再現......
嗯霎時好多靈感湧現心頭........

今年我再操作設計時,開始了有別以往的模式進行操練,以前是大圖畫完,評完後再思考。
現在是先思考,先發想、先找靈感,再慢慢一步步進入設計,雖然有作弊嫌疑(因為考題是已知的),但嘗試由新的「過程」,希望能擦出新的火光,而不是擦棒球......

先附上近日設計前的操作資料,如有方向偏差,煩請老師給於提示.....感謝

祝 快樂

學生
O宇
敬上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文章陳明城 » 2012 6月 05 (週二) 9:19 am

頭一年 徒手畫圖是一件困難的事,按補習班進度做作業,倒是畫了一堆圖。
第二年 開始工作,時間幾乎被工作吞噬。也照進度硬畫了一堆圖,面對不同老師的
講評,其實亂了分寸。沒找到自己的大缺點
-1.沒有program
-2.空間架構沒有確實表達。

今年,短短數個月學到
案例分析 \ 臨場感受 \ 描圖 \ 建築計畫 \ 同學的觀點 (操作)

案例分析我覺得有實地去走去感受,會體會到尺度,城鄉氛圍的不同。
描圖收穫很大,會不經意地畫出沒想過的線條和空間,或許也可以說是手感。
這兩周描了台大博雅教學大樓、桃子腳然後實地去走,與單純描圖領悟ㄉ天差地遠。

目前還不足的是 題目 \ 建築計畫
努力地找神......

祝 健康


學生 O廷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文章陳明城 » 2012 6月 05 (週二) 12:29 pm

陳老師,您好

學到什麼

上課到現在,最大的不同就是看事情的方式變的不一樣,以前看建築,單純只會覺得這樣很帥,現在看建築,比較會以使用人的觀點看建築,從入口意象 動線串連 每個轉角都有活動與故事的發生 柱子牆面甚至景觀引導些什麼,還有與周邊環境的對應,真正會講話的其實是虛空間,而不是機能的空間,和大家一起上課才發現,還有很多很多是我所沒有看見的…也是因為上課方式,常需要思考說話,以前思考的比較少,只是單純的聽,但學習思考消化,才是聽懂。

還缺乏的

案例分析還是不夠,建築計畫與概念的想像亦是不足,缺乏故事性,常常做完設計,題目還是想不出來,而變成有做設計,但好像沒有什麼內容,思考應該要再廣一點,不同領域的知識也需要加強,敘事明理也讓我有點頭痛,明彥老師說:考試其實是了解自己的一個過程。的確在這段時間思考了不少事情,會有疑惑也會有挫折感,也要勇敢面對自己的不足。

請老師指導,謝謝

學生 O妤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辛苦但確有盼望

文章陳明城 » 2012 6月 06 (週三) 1:04 am

陳老師

敘事明理想這幾個月所得,好像應該很容易剛開始想時腦袋卻突然一片空白 慢慢釐清及回想一下這幾個月所學所思所得

這一陣子念的書
建築史-黃定國編著
現代建築-一部批判的歷史
都市設計-陳明竺
中國傳統聚落空間分析-彭一剛

這一陣子上的課
築基特輔-建築設計
西洋古典及近代建築史­-實力龔書章老師dvd
中國建築史-實力黃老師dvd
台灣建築史-實力黃老師dvd
中國建築與文化-李乾朗老師

這一陣子踏勘的案例
礁溪湯圍溝公園
礁溪鄉公所礁溪衛生所及戶政事務所
宜蘭社福館及週邊環境設施
宜蘭楊士芳紀念館
宜蘭縣政府,縣議會

本階段學習計畫及目標
藉由東西方建築歷史的學習以接近當下之座標位置
也藉此真正瞭解那些美麗動人的古典建築其平面及結構
(之前一直未正視其平面,這次則在有了龔書章老師的建築歷史架構後再仔細逐字及按圖索驥研讀黃定國老師編著那本560頁的建築史,才較填滿自己腦袋裡空白需要禰補的那部分)
藉由古典之回顧知道觀念的演進,歷代建築師所在當時時代所面臨的課題及所欲達成的空間形式效果
在讀哥德時期時才注意到聖壇朝向東方讓早晨聚會時美麗的彩繪玻璃 得到最好的效果,
(想到安藤的從屋頂水面而下的佛寺,早上光線由神像後方射入,原來是西方的概念)
通廊比中殿低也使高窗帶來精彩的拱頂光線效果
(曾在德國不解為何科隆教堂如此高大卻沒有深刻感動 ,
現在才瞭解也許因為德國哥德式教堂通常通廊與中殿一般高,故中殿拱頂較暗)
我突然想到也許東方人比較上較沒空間感是因西方人從小上教堂感受出光線與空間之美妙與神聖,不信奉基督或天主的東方人卻少有體驗這種空間的機會...所以可能西方人將室內空間氛圍營造(光即是神)為基本目標,
在東方傳統卻找不到這樣的傾向及案例(不知陳老師有無案例,因為我找民宅, 宮殿廟宇,庭園
似乎都找不到,即使有不錯的光影效果,也不是刻意造成的)
所以也許安藤的一大貢獻是在東方將光線與空間變成一可辨識的空間品質但少了宗教的引導,
光線與空間只是一種唯美的品質,似乎少了一重要的精神
路易斯康說光,是人間與神境相互對話的一種語言,對我們不信奉基督了人來說 , 有點感覺卻又難以入骨總是比信奉基督教的一般民眾,看到光就像看到神之感動,缺乏信仰的說服力,這也造成我們視為極佳極重要及感動卻難以對一般民眾述說,
使他們覺得非如此不可...(這段是插曲,與考試無關)

另一方面我也將將理解陳老師的設計方向及案例當成目標
希望可以真正瞭解陳老師所推崇的案例及教導內容
而不是一頭栽進去而不知所以

所以這幾個部分幫助了我
1.經由老師上課之內容及提供案例之學習臨摹
2.近代建築史之都市涵構主義也提到先決定軸線,開放空間層級,

再來做建築設計
---即是
1.先做戶外空間
2.建築當牆來圍塑空間這也與陳老師之講法一致
3.宜蘭實地勘查黃聲遠建築師的作品並研究平面及相關論述
4.最近又看到中國傳統聚落空間分析-彭一剛,

也進一步在描述這種有機多角度的有機戶外空間,也將之研讀臨摹 經過了這些我似乎慢慢可以接受陳老師所揭諸的這一套設計教學方向了
在台灣由現代主義及汽車文化所造成的單調醜陋及非人性的都市裡已經不可能產生像傳統聚落或歐洲城市那般人性化的豐富巷道及廣場空間
而且整體的區域都市計畫很難由建築師決定
考試也不會出這種題目
單塊基地上要達到迷人的廣場及通道90度的建築及寬度相等的通道是很困難的
當然傳統古城也大都是垂直水平的分區
但依現在的眼光看卻都是沒有汽車的人行徒步區而且整體建築古樸優美並不需要下此歪斜有機聚落的猛藥
但當我們被迫只能在汽車所圍閉的方框框土地作設計就非得下猛藥不可了
這十幾年來我學的工作經驗其實是在真材實料及真實美觀的結構及配合地方風格
及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來塑造建築空間及環境
郭老師於日本求學時與象集團師出同門-吉阪隆正老師(科比意粗獷時期的弟子),
已將粗獷主義推至地域主義的東方日本朝向更豐富多元之實踐
面對現代主義無感及單調造成的粗慥混亂的城市
在台灣郭老師在與象集團合作也依此方向發展台灣形式多元之實踐(如冬山河及羅東運動公園)
但之後自己所主持的公司並不追求複雜的空間組成與傳統裝飾之演化變形圖案反而以單純當地之傳統形式(日式台式原住民式),
簡單的建築空間,優美的木頭結構,結合戶外活動空間及植栽及
自然排水道造成的起伏地景來擦亮感官之感受,來融入與天地及歷史的關係
(如北投溫泉公園,卑南文化公園,新竹護城河等)
我知道我參與的都是好案子可是也知道這一套在建築考試是極難表達出色的通常這樣會流於庸俗形象化,
大家都會講(因為這個方向,決勝點在最後成果而非圖面及文字表達) 而且我雖然工作很久卻很少接觸較具建築多樣功能之案子(大都遊客服務中心,廁所等簡單的案子)
腦袋其實很少做建築思考所以也還蠻焦慮的
不過一開始接觸陳老師的教法對我來說很像還沒有學會走路就被說你應該要快跑才會贏
因為做出一般的以機能為考量的設計對我來說也仍是一大困擾
而之前一直未題筆畫圖主要也還有在知識及觀念並未真正信服與融入
所以一下子要連學走帶學跑,還真是不知如何下筆
現在,大概可以開始了
開始從”笨拙”的平面開始練習發展了也要克服被罵與被嘲笑看輕的心理
未來三個月計畫研讀臨摹更多案例,努力發展設計,希望能藉此累積更多經驗
希望在八月底前可以接近軌道
九月後設計可運轉順暢
就再請老師多多指教了

O昌 敬上

很高興,
兩個月的課程,能讓學生重拾書本,樂於享受一個人的饗宴。
且困思敏行,勇於「敘事明理」。

一週兩堂的課程:
一堂架構課程
一堂四或八小時的繪圖課外加評圖
透早出門,披星戴月返家。

辛苦但確有盼望

加油!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由宜蘭衛生所與聚落的關係觀察開始

文章陳明城 » 2012 6月 11 (週一) 6:12 pm

陳老師

您好


最近由於追尋 陳 老師所提的歪斜空間
由宜蘭衛生所與聚落的關係觀察開始
然後看到 彭一剛 先生所著”村鎮聚落的景觀分析”
所得甚多
他提到傳統聚落之傳統研究為”求同”
十幾年前已開始轉為”求異”
“民居建築並非都是千篇一律的四合院,他可以隨地形環境的變化,以及人們的生活習俗的不同,而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變化,….研究結果會給建築師以更多的啟迪”
“儘管比較單調的單體建築作為基本要素,卻可以組合出極富變化的建築群”

在村鎮聚落型態的形成上
分為8節
1.平地村鎮
2.水鄉村鎮
3.山地村鎮
4.背山臨水村鎮
5.背山臨田村鎮
6.散點佈局村鎮
7.漁村
8.窯洞村鎮
在村鎮聚落景觀分析上分為19章節
1.街 2.水街 3.橋 4.巷 5.牌樓拱門過街樓門樓 6.廣場 7.水塘8.井台9.路徑
10.溪流 11.台地 12.屋頂 13.馬頭牆 14.層次環境意境15.仰視天際線
16.地方材料構造作法 17.質感肌裡 18.虛與實 19.色彩
都以實際案例分析
其中的景觀分析1.街 2.水街 3.橋 4.巷6.廣場9.路徑
對於有機不規則空間著墨極多,收穫匪淺

書裡頭也提到傳統的村鎮聚落與傳統的園林之間的共同處
都注重於借助整體空間環境的形成而具有某種藝術感染力
就是使建築物盡量與自然或人工環境巧妙的結合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從而自成天然之趣
只是傳統的村鎮聚落出於村民自建,”自在”的成分居多
傳統的園林出於文人畫家精心的推敲,謀畫,”自為”的成分居多

然後才又想到 彭一剛 先生所著另一本書”中國古典園林分析”
去年掃讀過一次,卻不知如何運用
現在經由傳統聚落有機空間的聯繫
及觀看空間的新角度
突然產生較為真切的感覺
作者在曲折的論述上
“蜿蜒曲折”章節中
提到中國古典園林在格局上”忌平直而求曲折”
”造園如作詩文,必使曲折有法, 前後呼應,最忌堆砌,最忌錯雜,方稱佳構”
“一轉一深,一轉一妙,此騷人三味,自聲家得之,便自超出常境”
“每經過一次波折,便可產生一種新的境界,而且隨著境界的層出不窮,便會使人產生一種玩味不盡的妙趣”

章節標題就呈現豐富之感
1.園林建築歷史沿革
2.….
…..
8.內向與外向
9.看與被看
10.主從與重點
11.空間與對比
12.藏與露
13.引導與暗示
14.疏與密
15.起伏與層次
16.虛與實
17.蜿蜒曲折
18.高低錯落
19.仰視與俯視
20.滲透與層次
21.空間的序列
22…..

然而”中國建築的一個特點便是單體建築十分簡單,一般成方形或矩形平面,….,所以借可長可短,可曲可折的”廊”來解決這個問題”

有這樣的傳統園林手法及境界的認知來加上現在對建築及其結構的認知便可與歪斜的建築及空間連起來了

由於現代建築結構技術及機能空間形狀之解放
所以單體建築已可變化萬千
加上”曲折空間極富妙趣價值及境界”已經認知其價值之傳統
當可使此種設計手法不至淪為”只是抄襲模仿國外大師”之不值得驕傲的心情

感 謝 老師提醒我們觀察聚落的有機發展,
我現在似乎更能體會及接受此種歪斜空間之妙處了
而且也瞭解到我以往的快速設計空間過於直白,沒有層次等缺點
當然實質設計上由於尚未操作過
目前可能還在眼高手低階段(眼也不見得高)
就看這幾個月的操作與發展及自己的潛力了

目前學習認知至此

祝老師
愉快

學生 O昌 敬上




這學生由於有豐富的工作經驗

去年操作帶著很固定的想法與價值觀

很高興兩個多月的課程下來

經由
實地參訪
閱讀
思考
討論
.......

看到他的

眼界
開了

可喜!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看而不熟_學而不精

文章陳明城 » 2012 6月 17 (週日) 2:55 pm

Dear 明城老師:

今日論劍時
學生嘗試用誘導式設計的手法操作
但結果一敗塗地
自我檢討後
發現是看而不熟
學而不精
看到其他人的圖 雖然老師說只是六月中 但仍有感覺 練習不足

每次要上老師的課之前
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期待是老師今天要教的內容
受傷害的則是
不知道今天輪到我時要講的內容為何.
但 逃避 就是老師所說
是大腦不喜歡我們做的事 所以還是會堅持的去上課

今天論完劍 雖然有挫折
但其實知道自己的練習不足
只去看.想 但沒動手及討論
冀望老師繼續給予鞭策

老實說 看到老師比學生認真 有熱忱
真的讓學生汗顏
之前沒練習再多都是藉口
感謝老師的耐心教導


祝老師 順心

特輔B班 O勛

今早恰在報上讀到大郭(郭源治)給陳偉殷的壹段話:
「莫忘自信,懂得虛心受教,多跟別人請益,將所學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1950年代洋基傳奇捕手尤基貝拉(Yogi Berra);
「失敗是一種學習經驗,它教你謙遜,教你更努力,它也是一個強大的激勵來源。」

和我的學生互勉!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Re: 是否淡定許多

文章Pedro Hsieh » 2012 6月 17 (週日) 11:13 pm

陳明城 寫:幫他看看

是否淡定許多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195826638-%e6%96%b9%e6%a1%88%e4%ba%8c.jpg"><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37262051-2779143494_n.jpg"></a>

這裡面有一些 principle: Site Planning for Cluster Housing [Paperback],也是學生最基本的知識,符合了這些敷地的ABC才有機會過關,雖然這題考的是88風災,但是答題的核心還是在大學部的敷地期末考重點。
Pedro Hsieh
 
文章: 1203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0 (週六) 10:23 pm
來自: 台灣中部草地

論劍‧評圖‧解析

文章陳明城 » 2012 6月 18 (週一) 4:42 pm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197578308-dsc01574.jpg"><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40008326-4244585485_n.jpg?v=1340008331"></a>
論劍‧評圖‧解析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197578312-dsc01579.jpg"><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40008337-1858518939_n.jpg"></a>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197578340-dsc01586.jpg"><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40008382-2603803795_n.jpg"></a>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197578344-dsc01587.jpg"><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40008392-4102570938_n.jpg"></a>
邱老師講解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197578320-dsc01580.jpg"><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40008347-1676526924_n.jpg"></a>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197578328-dsc01581.jpg"><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40008359-194278544_n.jpg"></a>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197578332-dsc01582.jpg"><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40008372-140396367_n.jpg"></a>
謝老師講解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197578348-dsc01592.jpg"><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40008401-414946208_n.jpg?v=1340008406"></a>
陳老師講解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197578352-dsc01595.jpg"><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40008412-3169972808_n.jpg"></a>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197578306-dsc01601.jpg"><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40008315-3650659278_n.jpg"></a>

QandA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現在要好好來品嚐這些美味了

文章陳明城 » 2012 6月 20 (週三) 9:05 am

陳老師您好:
昨天上課時看到老師放的一張照片,突然有好多感觸,其實不過是一張東南亞風格的亭子,當下腦袋覺得好熟悉,
今天打開電腦之後,找出過去出國的照片,發現原來這些東西我都有記錄也都親身感受過,但卻沒有把他的細節以及珍貴性拿來好好品嚐,讓她們孤孤單單的待在硬碟裡真的很浪費~哈!光是打開一個國家的旅遊照片,就有好多好多的細節跟元素在裡面,現在要好好來品嚐這些美味了~總之,謝謝老師您的提醒跟教導讓她們(照片)除了是美好的記憶以外也變得更富意義了!謝謝~

祝平安 健康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建築考試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