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私淑


建築相關國家考試、建築師考試準備、心得及經驗分享。

建築表現法

文章陳明城 » 2015 12月 14 (週一) 7:58 pm



贊助商連結

放築塾

在等待放榜的空檔,強化你徒手表現法的能力是最恰當的。
1.有幸過了設、敷,恭喜!建築師接案時更須用到徒手繪的功力。
2.不幸未過設、敷,明年的學習路途上,你已早人一步。
方向對了,起步_路就不遠!
加油~

台北班已開2班,中、南師塾 則尚有名額!看來積極度有差~(但閱卷可不分南北啊!)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
附加檔案
12345618_10205655597931556_9057196537124645179_n.jpg
台中班表現法課表
12390993_10205655598211563_7162030562974673040_n.jpg
台南班表現法課表
12373368_10205645035427500_3295471749577807757_n.jpg
筆記_自己的筆記!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大基地敷地的操作~

文章陳明城 » 2015 12月 15 (週二) 12:05 pm

這些日子聽聞許多考生談到:不擅處理大基地操作。看來考前不計成本,在北中南放築塾各追加一場老人活動中心的論劍課程是做對了!

且一魚兩吃!
1.敷地_大基地(青年活動中心)
2.設計_老人活動中心
附加檔案
最後論劍jube_104.png
104年11月初追加論劍老人活動中心_大基地操作!
敷地陳明城104.jpg
104敷地當晚試解_約30~40分鐘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Re: 私塾‧私淑

文章陳明城 » 2015 12月 15 (週二) 6:30 pm

105年度-放築塾-專技建築師、公務員高考、建築設計與敷地課程~開跑囉!!
能與"陳明城老師"面對面對談~
能與近年考上"建築師"玩繪評圖~
報名如下~歡迎詢問~兜謝~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tOffdY ... s/viewform
附加檔案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明春上榜分享會

文章陳明城 » 2015 12月 16 (週三) 3:13 pm

放築塾

上榜分享會

2016_01/29(星五)晚_19.00~
(今年人數將更勝去年!)
附加檔案
11695961_10203410167373568_3977176058709457014_n.jpg
104春放榜分享會
11695961_10203410167373568_3977176058709457014_n.jpg (11.76 KiB) 被瀏覽 8452 次
1330753162-1541901597r.jpg
成大建築碩士,MIT碩士,陳建築師分享
1330753281-1794081459.jpg
府中教室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Re: 私塾‧私淑

文章陳明城 » 2015 12月 17 (週四) 2:52 pm

表現法班-二期~ 每周三晚上 7點-10點
同學們~放下休息時間~不畏風寒~虛心練習!
附加檔案
S25C-415121621500_頁面_1.jpg
1574_10205667541750144_8035552814172637888_n.jpg
12342385_10205667540430111_8154537151778892245_n.jpg
S25C-415121619150_0001.jpg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建築計畫】的回應

文章陳明城 » 2015 12月 21 (週一) 9:55 am

正在整理104專技建築師考試的【建築計畫】,也對部份老師發出意見函_請他們提供大學時學習【建築計畫】的經驗,下文是大Q老師的回應!

應可幫助仍須面對【建築計畫與設計】考科的學員。

~~~~~~~~~~~~~~~~~~~~~~

專技時代的建築計畫

整合這詞從建築系聽到建築師考試,但是考生面對專技時,大家卻都在找公式和背題庫,10年以前這可能是個過關的捷徑,但到了2006開始建築計畫是個需要整理、歸納、思考並轉繪的流程。

跟著陳老師 我開始學習

審題:環境、區位、調性...。

批判:大小尺度、需求強度、使用者...。

整合:地景、環境、社區、活動、常民...=SITE PLAN

從彭老師身上 我一直熟記三件事: 發現問題、 陳述問題、解決問題。

發現問題: 在題目上找, 好的問題、待改進的問題、需整合的事項。

陳述問題: 誘發議題衍伸設計策略。

解決問題:建築的配置會說話,用你的圖繪話。

透過這些邏輯思考與設計分析。嚴謹的去閱讀專技考題、整理、歸納。這一過程自然會推導出切題的建築計畫。

在今年考試前和朋友談自己考後心中的感想...

...........


所以建築師在考什麼?

...............

以上是我對計畫的陳述



大Q

*此為節錄版,完整版請見放築塾_學員版,或2016元月號放築塾代誌。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Re: 私塾‧私淑

文章陳明城 » 2015 12月 21 (週一) 2:53 pm

嗨~12.19、12.20 設計、敷地 課程~分享~
附加檔案
早鳥100年專技設計_5240.jpg
100專技設計-
100成大兒童圖書館_8391.jpg
100年成大兒童圖書館~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當你心中沒有建築,建築師執照就會到你手上

文章陳明城 » 2015 12月 22 (週二) 2:53 pm

這些年我總告訴學生:當你心中沒有建築,建築師執照就會到你手上;當你心中滿是建築,建築師執照就會離你很遠、很遠~

「弱建築」的觀念,約是隈研吾在一九九五年提出,距今已近二十年。「這段時間,我的想法也慢慢改變,其中包括,早年的我主張建築應該融合在環境之中,不要太引人注目,那是為了對抗當時的風潮,許多建築像龐然大物般杵立在地上。但最近,我有些不一樣的想法,」隈研吾說,他已能接受建築有較強烈的風格,但關鍵在於,建築要能為土地發聲,「也可以在土地上有比較明確的主張。」

隈研吾建築師這段話約略貼近我部份主張!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4843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104專技設計考後討論

文章陳明城 » 2015 12月 23 (週三) 10:38 am

【104專技建築計畫解析】

*完整版_請見2016元月號放築塾代誌登載圖文~

檢視這10年專技建築師考試術科《建築計畫與設計》的命題與閱卷結果,不得不為這些入闈命題、閱卷者大聲喝采!因為命題方式已跳脫早期只給一塊基地及簡單周邊環境,因而只期待考生操作基地內建築及景觀等較技術性層面回應。

目前的命題題目則更進一步呼應社會變遷及未來走向議題,考生若無厚實之社會文化、社區生活、環境塗抹想像等能力,將很難進入題目描摹的需求想像已以一步提出具個人特質的回應設計,反而容易在見木未見林的淺層思考及偏執中,一窩蜂且前仆後繼的踏入雷區,尤以今年的考後討論更見此一現象。

題目:【友善】社區小學

題目是【友善】社區小學,但要處理的是社區小學範圍內增添進來的【健康老人活動中心】與小學的分合機制,這是因應目前社會走向少子化及老年化的必然需求。題目【友善】社區小學VS.增添進來的【健康老人活動中心】與小學的分合機制,這思考模式及題旨呈現非常符合當今趨勢:考背後的深層思考整合,而非僅表面的字意需求。

因此【老人】vs.【學童】的分合、共用,彼此不干擾卻又能各自在自在的天地裡成長(或老化)、學習。是題目設計及要求解決的重點。

題旨:
臺灣都市高齡化及少子化早已成為社會重要問題,社區設施與高齡者生活需求之間
的依存關係逐漸淡化,隨著高齡者人口急速成長,都市社區設施設備嚴重缺乏,也
衝擊重視倫理的中華文化,如何尋回以往高齡者對社區生活依賴之精神及功能,亦
符合世界【在地老化】之發展趨勢,加速建立現代社區對高齡者友善之學習、休閒、
資訊交流、互相關懷之需求空間設施及環境,已成為都市建設不可容緩的工作。
反觀臺灣少子化現象也很嚴重,相較日本、德國等國家更為嚴峻,衝擊最大的是社
區國小新生入學人數大幅下降,形成國小教育空間過剩的事實已存在多年,如何利
用過剩的國小土地資源,重新分配給社區高齡需求者,使國小教育得以永續發展,
平衡社區土地使用,達到地盡其利的原則。
因此,如何釋出社區國小過剩空間讓需要的高齡者作學習、休閒活動使用,整合社
區公共財土地資源,為臺灣都市計畫之重大課題。

【整合社區公共財土地資源,為臺灣都市計畫之重大課題。】這最後一句重點,應明顯凸顯了命題者為何會在一長形校園中,整理出南北兩塊大(A)、小(B)基地來讓考生做整體規劃考量。給的是整理後的土地資源A、B基地,而非把整個校園(含現有既存建築)交給老人使用。因而衍生了2個考生無法迴避的問題。

1.串聯_如何串聯南北兩端的B、A基地。

2.串聯_如何串聯老人與小孩的活動需求(這時除合以外還有分的議題待克服)。

【整合社區公共財土地資源,為臺灣都市計畫之重大課題。】這最後一句重點,應明顯凸顯了命題者為何會在一長形校園中,整理出南北兩塊大(A)、小(B)基地來讓考生做整體規劃考量。給的是整理後的土地資源A、B基地,而非把整個校園(含現有既存建築)交給老人使用。因而衍生了2個考生無法迴避的問題。

1.串聯_如何串聯南北兩端的B、A基地。

2.串聯_如何串聯老人與小孩的活動需求(這時除合以外還有分的議題待克服)。

基地:

使用者範圍以600 公尺社區內步行之高齡者為
主,或由高齡者子女接送或自行車代步到基地,基地需設獨立大門供高齡者出入以
及60 輛自行車位。

目前源於考上建築師前輩的心得分享,考生都能朗朗上口:考任一科,是考六科的總和。所以考【敷地計畫與都市設計】須有建築計畫與設計的及格能力;也因此考【建築計畫與設計】須有【敷地計畫與都市設計】的及格能力,是全面性的能力有待建構與提升。都市設計的上位為都市計畫。

培雷(G..S. Perry)計畫的鄰里單元
1929年,美國都市計畫學家培雷(G. S. Perry),對於鄰里單元理論.共提出下列六項規劃原則:

3.鄰里的人口規模應以支持一所小學所需的人口為原則。

雷特朋計畫的超大街廓空間單元
  雷特朋計畫(Raeburn, New Jersey)係以培雷的鄰里單元為規劃藍圖。依照史坦恩(Clarence Stein)與萊特(Henry Wright)二位規劃師的構想,則將鄰里單元的發展與大街廓相結合,其規劃原則如下:
1.由小學、遊戲場及商店等構成鄰里中心。
2.鄰里中心的服務範圍為半徑800公尺。
3.鄰里的人口規模為7,500至10,000人。

這就是上課時我屢屢提醒同學,不要以基地旁的Block為社區,而要有社區的概念是以基地公共設施劃一半徑600~800公尺範圍為社區的概念。那若未記得人口數,則可如何推估?

使用者範圍以600 公尺社區內步行之高齡者為
主,或由高齡者子女接送或自行車代步到基地,基地需設獨立大門供高齡者出入以
及60 輛自行車位。

自行車60輛,但主要為步行者,所以推估步行者約為使用自行車者的3~4倍,則約為200人左右,若再加上子女接送者約30~40人,則A、B基地之容留老人數約在300人之譜。(政府為社區300人左右建設安身立命的老化設施厥為必要!)

但老人來老人活動中心活動非屬強制性活動,若以40%前來來計算,則社區瞭年人口約為750人之譜。那麼小學生數可約估為其40%則約為300人左右,但國小學童是義務強制性教育。所以300學童都須上學。因此基地上現存教室及行政空間等建築恰符使用。

今年有人把600公尺社區範圍看成600人社區從而推估出老人及學童極少,或依95、101、103等答題經驗主觀認為房舍已夠用,不必在於A、B基地上建築房舍,而將老人及學童軍擠入那三排教室,是不懂都是計畫人口推估及考旨:如何串聯老人與小孩的活動需求(這時除合以外還有分的議題待克服)。

未完待續.....

*完整版_請見2016元月號放築塾代誌登載圖文~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104專技建築計畫解析】_結語

文章陳明城 » 2015 12月 23 (週三) 5:02 pm

【104專技建築計畫解析】

*完整版_請見2016元月號放築塾代誌登載圖文~

前、中略

此段為結語

《基地需設獨立大門供高齡者出入》這一需求是大部分考生所忽略或不解的,認為為何有此特別管理之需求?事實上這一要求是針對老人心理特別要求做一「自明性Identity」的入口營造,讓老人部會有如附設幼兒園般寄人籬下的感受,循此在房舍設計上亦應考慮及此一自明性的經營。至於大門位置選擇:西側為快速道路不宜;北側有東得季風問題亦不宜,東側已有國小主入口及地下車道入口亦較不宜(但可於A基地東側遠離路口處設置老人次要入口,宜有避車灣以容許轎車接送等)。

因此最適老人主要入口宜設計於B基地南邊(所以題目給為長邊,達40m},由此進入活動草坪在前,操場居側,展望最為良好,且臨近行政部門、既有警衛室不遠,亦方便看顧、求援。當然

亦宜有避車灣以容許轎車接送等。

文前即提出的「串聯」可能將是本次閱卷重點,中央主軸走廊適學童使用,所亦東側適合加入一條廊道,自A基地往下串聯至行政棟挑高前廊,自B基地往上串聯至行政棟挑高前廊,行政棟挑高前廊自然成為匯集節點處。此一串聯改造亦將活化校園難向立面,產生多個坐憩節點!

至若在西側較窄空地設置一條步道,加植林蔭,可形成迴環呼應之效亦是好辦法!

今年題目出得極佳,看似簡單,每人都大顯身手,個個有希望,卻又多人沒把握。有人直覺與99年小學「加一」有似曾相似之處。那年閱卷嚴謹,幾乎無一誤放者,那年及格率6.52%是近10年最低。至於今年結果,就看誰入「闈」閱卷了!

加油~

*完整版_請見2016元月號放築塾代誌登載圖文~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建築考試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