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連結
老師
上堂課老師操作「舞雲」後,有位同學提及「空間劇本」這個詞,基地中的活動不應是各自獨立、互不相干。基地中各種活動彼此關聯性越強,故事性越高,空間劇本的情節就越完整,基地內外活動串聯越緊密,空間與空間的整合性越高,設計的整體性就越高。
「游刃有餘」,這是看到老師在白板上,以「舞雲」操作97專技設計題目後的感想!
庖丁在對文惠君解釋自己解牛的訣竅時說:「我依照牛體自然的生理結構,劈擊肌肉骨骼間大的縫隙,把刀導向那些骨節間大的空處,順著牛體的天然結構去解剖;從不曾碰撞過經絡結聚的部位和骨肉緊密連接的地方,何況那些大骨頭呢!」
老師同時提到,安藤對業主說他的設計是剎那間完成的!只是「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剎那的靈光乍現,往往都是之前不計其數的累積後,水到渠成的爆發而已。
庖丁說:「優秀的廚師一年更換一把刀,因為他們用刀割肉;普通的廚師一個月更換一把刀,因為他們用刀砍骨頭。如今我用的這把刀已經十九年,宰殺的牛牲上千頭,而刀刃鋒利就像剛從磨刀石上磨過一樣。」
在連用十九年解牛,刀子卻依然鋒利如新之前,庖丁一定也經歷過一個月換一把刀,到一年換一把刀的歲月!
想要達到那樣的境界,有兩件事情要做,一是實踐,實踐到熟極而流;二是從實踐裡找出事物的規律,從而技進乎道。
「用志不分,乃凝於神」,這句話是孔子在楚國的一片樹林裡,看到一個駝背老人神乎其技的黏蟬功夫(痀僂承蜩),向他請教後對弟子說的結論。
「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唯有鍥而不舍,專心一致,才能出神入化。
殺豬的屠夫、黏蟬的駝背老人,莊子故事的主角都十分「庶民」,卻各個身懷絕技,其中的道理卻十分純樸一致。
相較之下,我們都還在每宰一頭牛(每操作一次題目),得換一把新刀的等級,而刀到哪裡,哪裡就是骨頭,處處是僵滯的艱難境界。
OO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