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城 寫:5102 寫:謝謝大大的分享!
這讓我更相信規矩的設計
其實不等同於十年前才會過的設計。端賴設計者注入怎樣的精神於設計中。
這讓我更相信會過的設計
其實不等同於十年前規矩的設計。端賴設計者注入怎樣的精神於設計中。
這是我多年來上課,亟欲破除的「神話」之ㄧ!
台灣的學生喜歡躲著聽,別人的作品、意見都可以聽,但不願意顯露自己的意見,所以捏著一張圖,即使下課後也要壓著到其他學生的圖都看過了、離開了。他才願意請你看圖!真的只是不好意思當眾秀圖?或以為這種教外別傳,機密只有我聽到,不讓別人學到!
高雄的這位學生,閱讀、思考、貼文,喜其態度,所以樂於指導。
老師:
這本書所教導的
<問題定義><觀察記錄><詢問記錄><分析解決>
可用於日常生活的體驗和對於設計考試的解題
書中提到
一.<設計研究-竭盡所能地欲了解人們想些什麼而努力做的事>
這個部分,讓我聯想到我們建築所提到的POE使用者用後評估,這點我覺得建築物蓋好後應該設
計者要去做這類的分析,對以後自己的設 計一定會有所幫助,畢竟建築是給人使用的,如果使用者
使用上有困難,再好的設計方案,我想也是一場空.
二.<企劃-一件事情的開端,也是結束一件事情的階段概念>
對於這事,也是有所體悟.任何事都是由5W1H所構成,對於建築計畫的攥寫有更好的順序與評估的
準則.
三.<消化>
從大處著眼,全方位的看待建築,發覺與外部環境的關係,進而提出問題,締結陌生與嶄新之間,
找到新的接觸點.
這部分猶如老師時常說的
(你們所提的準則都是模糊的沒有好好思考深入的去提出與環境的關係.)
書上還有很多好的概念,是要親身去體會及實踐才能有所得的,這部分如有更好的體會,
再同老師分享.
如何拋開舊思維,如實的呈現所看到的事物,細心的觀察是我在這階段必須去學習的事.
看完書,仔細的思考,心中出現了這段(閱讀增加知識,由實地探討.深入觀察,了解行為/活動,相互驗證,才能真正形成心得)
以上
祝
安康
○○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