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學堂_特輔設、敷築基_進階課程心得分享


建築相關國家考試、建築師考試準備、心得及經驗分享。

本次的設計成績為 "62.5"

文章陳明城 » 2012 9月 22 (週六) 10:33 am



贊助商連結

陳老師:



您好:



昨晚下班回來後,把高考的成績單信封打開,

本次的設計成績為 "62.5" (好佳在 跨過50分門檻,否則就-----),

與100年建築師考試設計成績相較,竟有大幅的進步,

感謝陳老師所帶領的特輔班課程,給予本人的指導與

提示,謝謝!







學生

賴憲民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看到他們的努力我也告訴自己要加油

文章陳明城 » 2012 10月 07 (週日) 2:32 pm

Dear 老師

謝謝老師讓我有機會和他們一起學習
除了在備課過程中 學習到很多 也很享受於吸取很多知識的過程

我也被他們的努力而感動
以如庭為例
如庭很用心解析案例並運用於設計
圖面也開始有情感和故事性

朋彥也是
他將桃子腳跟內湖國小 親自參訪與研究後
可發現他的圖面開始產生中介空間與空間的趣味性


看到他們的努力我也告訴自己要加油

老師您除了教學生做設計
更啟發學生求知的慾望

給魚吃 不如教學生釣魚
這樣的概念
影響不只是考試 而是終身對建築的熱誠
謝謝老師

敬祝
平安 健康 快樂


學生
乃君
敬上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在課堂上丟臉 是遠遠不及沒有上榜的衝擊大..

文章陳明城 » 2012 10月 10 (週三) 10:24 pm

老師您好,



我是和您不太熟的O瑄




1.從八月到九月




今天翻了八月到現在的圖 才發現自己似乎是有改變的

也回頭重看了之前看過的書 發現 看到很多之前沒看到的

原來這就是設計
"成功者的想法跟你不一樣 : 擺脫理所當然, 激發新視點"
這本書去年就買了 卻看不出什麼道理

一直到您一直要我們換個角度看身邊的事情

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 永遠都有問題可以問 永遠都可以更好

這本書也是在說這些 換個角度想 好多想法創意都會突然浮出來




不好意思地附上兩張設計練習的照片

呼 您說的對 在課堂上丟臉 是遠遠不及沒有上榜的衝擊大..

第?堂 91年小學圖書館 幾乎是第一次接觸您的課 現在看起來真是慚愧

還在框空間 還在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在所謂建築的框框裡面解決

當然 就不會有地景 也不會有正空間




第2堂 就是9月論劍的時候

還是又落入把建築分成兩大棟

但是 知道要把室內外串在一起 延伸在一起

雖然手法有點粗糙 但是自己終於對手上畫出來的空間 有更多想像和詮釋




第4堂 好像比較知道一點虛空間、穿透、框景、故事這些手法

雖然花了很多時間去找故事 用了鯤鯓來發想永續建築館

似乎已經有一點點基地塗抹的味道

而且 把魚身轉化建築形體 雖然具象 但的確比較好操作

自己也畫得比較開心 比較順手

雖然和高手比起來 還差的遠

很多東西還處理不好

圖底的地景還是不知道在說什麼




2. 基地塗抹 空間轉換

又回想起昨天自己問的問題 怎麼從塗抹轉化成空間

回憶自己的鯤鯓操作 似乎是一部份的答案?




反觀 發想昨天的作業的時候 因為 focus在老街 而不是從具體的東西去發想

反而 沒有辦法變成空間 又卡回處理很多小細節

大架構的那幾條線 就一直沒辦法下手 一直卡住 不知所以




最近一直在攝取台灣在地的故事

那種屬於台灣在地 小人物 小地方 可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

具體的物件 先轉換成空間劇本

希望這些能成為自己設計發想的基礎




3. 空間層次 室內外的關係

現在 遇到的問題 是發現自己的空間層次好像不見了

從最極端 只會排機能 到現在 好像 又太花力氣畫線條

空間內容反而是最後才開始填 在地面層能放的"機能"卻又太少 或是 層次深度不夠

從室內空間 延伸出第一層室內或半室內的走道平台 再到第三層有鋪面的室外

界定建築物的那條線 一直找不到地方用力地劃下去




這上半是現在的心得 還有要努力的地方

不過 自己現在看空間的感覺好像不同了...

連在信義新天地的空橋上 都覺得空間好有張力...

似乎哪裡可以拿來用




4.現在的FOCUS

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 手不好 設計也不好

但現在想先focus在三項 如果在50天裡能有收穫 對未來也好:

1. 在地故事的空間劇本

2. 空間層次的操作+圖 底

3. 版面的表現....敘述明理的小圖




劇本應該是大量的閱讀加轉換練習 另外兩項應該是大量的臨摹 可以有點心得




5.敘事明理

下面是未完成的敘事明理....筆拙 原本想就自己一直寫下去

但昨天老師的一席話 決定還是應該寄給您

決定一邊工作一邊準備考試

自己覺得這樣生活比較充實 時間擠的滿滿的

今天也想專心衝刺 設計這個大門檻




麻煩您了 謝謝老師!!!!!




--------------------------------------------------------------------------------------------------------------------------------------

七月底到九月初學到的敘事明理:





看案例的方法:

1. 不是只是描圖 看座向 要看到設計的主軸 虛實空間的互相滲透

2. 選案例 不再是滿滿的室內空間 也要有精采的虛空間

3. 從getty center發現軸線(或是空間主軸)的重要性 軸線的一點點扭轉 就有柳暗花明的效果

4. 還是getty center: 空間可以方正 可是 可以用一點轉向 一點額外的弧線 創造趣味

5. 不同的空間元素表達甚麼"感覺" 成為故事裡甚麼樣的腳色




下手作設計之前:

1. +1的巧思: 看到許多優秀同學的設計 是圖面上的"主軸"明顯 不管是強烈的+1巧思 或是圖說的風格

2. 建築計畫: 不是死板板的"計畫" 是設計的過程 是空間要訴說的故事軸線

3. 環境指認 空間想像:

a. 在善意的社區那次解題 對於環境指認或是空間想像 讓我大開眼界

原來空間設定是這樣來的 由主軸發展出小空間的趣味 或是用小空間的趣味強化大主軸的故事

b. 在空間劇本那次課程 也有類似的意思 強化一個主題 用空間來說故事

4. 用不同角度看世界:

那些自以為理所當然的東西 空間 其實背後都有故事

之前看過一本書 "成功者的做法和你不一樣" 看得當時沒甚麼感覺

現在再重看 其實是教大家要換個角度思考

眼前看到的 習以為常的 也可以更好 或是根本就不是對的

5. 要愛台灣:

很多故事其實都可以信手拈來 但是 肚子裡要有足夠的在地故事

要有鄉愁 要愛台灣 要有對地方的共鳴

6. 要對空間有感覺:

自己其實旅行過非常多地方 在國外念書時 也努力當背包客 可是 那時真的對空間沒有感覺

可是 如果有人說明要怎麼樣的空間 我可以說出在哪個國家 哪個景點裡有甚麼空間可以參考

自己卻想不出那個原創的故事 現在才上到您的設計課 真的有點相見恨晚....

7. 要從正空間開始:

先確立好重要的虛空間 再用實體圍塑出來




8. 基地塗抹: 就像是在臉上化妝一樣 突顯基地的美和優點 就算要用假睫毛也要用




9. 室內空間的延伸 室內外的互動及交流 像螞蟻路一樣蔓延的虛線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很大聲還有回音

文章陳明城 » 2012 10月 11 (週四) 11:03 am

陳老師
這禮拜已經失眠一晚了,今天又要睡不著了
明天好好描一下
我想差別除周遭環境漫延徹底外
1.引用衛星城市概念
2.我的圖是單點放射,于老師是壓力鍋內聚式的,合題意.中心還偏心
3.動機好清楚好清析
謝謝陳老師,很大聲還有回音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感覺終於有了,也稍稍開竅了。

文章陳明城 » 2012 10月 13 (週六) 11:40 am

老師日安:
10/7上完簡兆芝老師的課,有關概念發想與轉譯,思緒猶仍陷在死胡同裡,昨日忽現一靈光,今年4月去參觀台中大都會歌劇院,把PCM的簡報再讀一次,感覺終於有了,也稍稍開竅了,附上台中大都會歌劇院的簡報與老師分享。

學生 O卿 敬啟 20121011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近來的心得整理:

文章陳明城 » 2012 10月 25 (週四) 1:12 am

Dear 陳老師:



您好,以下為近來的心得整理:




1.對照上次整理的心得Q&A:




(1)整合性及整體架構不足:

調整思考方向:基地塗抹→題目要回饋的事、自己想達到的目標?→關鍵字發想→總合概念→轉譯建築空間→確認基地基本空間量→組織各空間水平、垂直關係
結果:整張圖面繪製速度拉長了二至三倍,但整體較之前有邏輯(茁藝芽)。因第一次嘗試,還要再試試看是否有其他狀況產生...




(2)立面與屋頂:

調整思考方向:立面→牆面的厚薄、是否開口、凹或凸、斜面?取決於對外部環境的態度;屋頂→也許是對天空、採光、周邊形式的態度。

結果:立面及屋頂停留在樓層分離的狀態下思考,應先規畫整個量體要給的感覺為和?




(3)廣場太乾:

調整思考方向:之前直接畫一個大圈→畫出各適宜的活動空間大小(先定義主題活動)

結果:配合敷地強調的分群分區以及舖面的活動暗示性、適宜尺度,感覺較佳







2.論劍心得整理:




(1)題目以特定族群出發時,更需仔細研究使用者→其該有的生活空間?

(2)概念須避免無轉譯後直接套入基地(須仔細解構其本質),並避免在無周詳計畫下直接畫平面

(3)注意分群分區及道路整體架構、主次關係

(4)圖面排版要有邏輯性且要下圖名、比例、指北

(5)思考搭計程車來的人可在哪裡下車?如何指示司機?(入口意象、地標、入口廣場的思考)

(6)景色與端點的差別?遠觀→用餐面對;端點→明顯的路徑指引

(7)軸線→軍事、政治、宗教、紀念性等...

(8)以草地連接安養中心及30米道路旁的人行道→視覺蔓延、活動延伸→交織

(9)環境 任務 I Designer的順序思考

(10)停車場考慮因素:

人員停留的時間(行李多寡)、

車輛停留的時間(下車即開?司機或其他人員陪著去?)、

車輛種類:有無遊覽車(腹地是否充足?下雨時怎麼辦?若是休息站,離公廁的距離以及路徑經營?)等等

與廚房或其他機能(藝術中心館藏)的服務動線




附件:

1.上禮拜操作的鋪面練習

檢討:左下深入的草皮被我改壞了,另因猜測其想在左邊營造一大廣場就試著改了,應題目重新閱讀後更改

2.研發中心:雖提出數位網絡的想法,試著以逐漸抬高的二樓讓一樓與地下一樓對話,配置感覺還不夠呼應

3.茁藝芽:聽了陳老師的建議後,發覺自己雖試著多面向思考,但量題上還是衝太快,須要退一步想環境和活動需要什麼空間後再整合...







以上







敬祝 平安 順利 健康 愉快




學生 O庭 敬上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看到物件即能想像其延伸的活動」,反推也是先有活動才有物件。

文章陳明城 » 2012 11月 02 (週五) 11:27 pm

Dear 陳老師:

1.整體規劃:
昨天終於看到報紙廣告的意涵了!但回歸到版面上我又疑惑了,這也是兆芝老師點出的問題之一。
回望所繪的圖面,的確是無思考過整體版面配置,僅畫好欄位把東西填塞進去。

檢討:配置思考應該會有量體方向,基地形狀、想強調的方向等元素,在放樣前可先思考一下整張圖面想強化的故事,再以小圖輔助陣型

2.基地的感動:
感謝陳老師昨天禮拜四的課,
照著SOP走真的越來越忘記畫圖的初衷,其實有點訝異整理自己的思考邏輯把自己逼成這樣的結果。
我還是喜歡跳躍跟漫遊的思考

檢討:為避免不知從何開始,回歸到最原始的基地塗抹找基地的故事、找感動,然後藉力使力。

3.物件代表的靈魂:
感謝乃君老師及家誠不吝轉寄的熊凱老師意見,
使我想到活動而衍伸的物件,最終的圖面目標即是「看到物件即能想像其延伸的活動」

檢討:
「看到物件即能想像其延伸的活動」,反推也是先有活動才有物件。
在劃分活動分區實忘記其主次順序,導致陷入膠著。因想好要重點圍塑的區域,其他放掉。



十分感謝


學生 O庭 敬上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好案例原來在身邊

文章陳明城 » 2012 11月 05 (週一) 10:25 am

老師:



原來好案例都在身邊




只是眼睛沒帶出門




雖然我不是東海學生




但是我絕對比東海學生出入校園更頻繁




因為我每天都送我女朋友去美術系館上課




哈哈




大四那年一位陳漢江老師跟我們談了N-P空間(POSITIVE-NAGTIVE)




叫我們去看東海管院




那時還沒有體悟




上了陳老師的課之後




最近到東海校園走走




我看到了"神"我被感動




之前看案例都在硬幹




自己走了一遭




發現原來建築是這麼有趣的




好的空間活動容易產生




空間是互崁的




因為互崁創造了好的外部空間




東海館院做的還滿精彩的




另外再查張樞建築師還發現




東海基礎科學實驗館




目前只有看到照片




有一些東海校園的元素




像紅磚牆運用在建築量體上




下個假日便去現場體驗一番




附上一些照片與老師和同學分享


O翔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可以更踏實的知道了解「環境」的重要性。

文章陳明城 » 2012 11月 13 (週二) 12:14 am

郭子在此先感謝老師的教導,

唸四年建築系比不上被您駡四個月學得快。
(按:今年精進班非我主責,所以這四個月只能斷斷續續的罵! :oops: )

謝謝老師提供這部影片,可以更踏實的知道了解「環境」的重要性。

分析影片:

影片一開始2分鐘是描述環境,

接著2分鐘專訪皮耶諾,

第4分鐘後又描述了環境1分半,

之後才出現建築,

講的是空間的情境和中介空間,

最後又是描述環境約2分鐘,

十分鐘的影片

百分之六十都在講環境耶⋯

大師如是也!




考量環境才是王道

在這個推展「文創」的時代

沒有對基地有獨到的創見,是考不過的,對吧?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時間真是快速

文章陳明城 » 2012 11月 13 (週二) 3:16 pm

陳老師

時間真是快速
從四月加入陳老師的課到現在
轉眼已近入十一月
而且考試也剩下不到二十天了

雖還沒到終點
但回想這一年
其實是很有意思的

去年考試設計雖勉強畫完
但還是抱著設計有可能及格的心裡
所以當看到成績單時還真是一時無法接受

但是現在反而蠻慶幸去年考試設計沒有過
想到:萬一幸運過了
那今年我所讀的書,上的課
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去接觸了
我可能會自以為是的大言不慚那些自己也不是很清楚的想法
不知自己的淺薄
被人笑還不自知

那真是太恐怖了

所以可能還要感謝老天爺
去年並沒有給我設計僥倖過關
讓我有了這一年的學習

敷地倒是很僥倖
因為基地特質與曾參與的新竹護城河親水公園很像
所以我大概套用那架構做發展
幸運的過了
但我也很清楚
如果像99敷地高科技園區學校與社區中心這種題目
我應該還是就掛了
因為去年對群體建築組織的架構與秩序創造
實在沒什麼清楚的概念
真的是運氣好

今年除了再回顧一遍建築史
也在陳老師的引導下
進入了建築空間、造型與環境無止境探索的世界

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
有機聚落與當代潮流的聯繫
自由、穿透、圍封、內外、上下、滲透……
以人與活動為主的,充滿各種誘發可能的活動與方向的巷道、廣場空間
多角度有整體構圖力量的配置關係
與環境呼應及人的引導與暗示的多重軸線
Getty center案例也讓我對直線與弧線在空間組織秩序的組合
產生硬與軟的豐富性的效果 產生學習的認同
…………..
太多的機會與可能
讓我覺得原來建築設計這麼好玩
雖然大學時的恐懼陰影仍在
但現在已知道
只要靜下來
一步一步想
反而是面對各種機會要如何取捨的問題
而不是恐懼與亂打拳

與老師分享游泳的經驗
老師也給予肯定並要我不要忘記
這種做一件事情由不會到會的感覺
是可以套用在其他的學習的
尤其是設計
真是感謝老師的正面能量的灌入

但可能性太多來不及發展
令我不禁緊張起來
實在是來不及發展完整了
怎麼辦

我有天突然覺得
其實 現在應該只是我自己設計發展的新起點
考試只是初步驗收
這一段時間
所學習的一部份

未來有太多可能
不用急於這一時發展

像上次法藍瓷員工度假中心的自由弧線造型
雖然老師覺得這方向可行
但我再嘗試其他題目發現我其實根本仍不熟練這線型
需要累積更多案例與經驗
而且我也無能力畫出較正確吸引人自由曲線透視圖
這樣是不可能應付考試的
而且風險也太大
還是以後能交給電腦繪圖,有時間時再發展

所以現在就退到較單純的
正幾何圓或橢圓系統
再加上多重軸線系統
整體圖面也較易畫出

還有老師上次上課時提到
我應該是想做到
出古入今
我雖一時因被看穿的心理
而不好意思說
"不完全是"
其實 如果可以考上建築師
有機會
未來還真是很想玩一玩
而且玩得方向也變得更寬廣

當然還有許多
以前很抗拒同學那些歪七扭八的複雜平面
現在則是很欣賞與羨慕
奇怪我怎就是學不好
也是想希望繼續發展

所以現在一方面很緊張
考試快到了
整體表現圖卻還沒到位
眼高手低
配置仍鬆散
量體造型剖面也還不行
需要在考前好好加強
超緊張

但一方面也有種舒坦的心理
未來發展的可能性似乎是寬廣的
我雖有自己的特殊喜好
但也可從別欣賞人的案例中
得到養分
而且整個價值是沒有矛盾的
只是不同型式表現秩序的方式不同
這都是豐富世界的一部份

去年曾想
空間柱位尺寸模距化
就像把不同野獸(活動)關在模距化尺寸的籠子裡
雖不得已
但如此才能造就人類的文明世界

今年卻是覺得
陳老師引導我們看到當代潮流要我們把野獸(活動)的力量展現出來
一起與周遭環境
合演一齣美妙的戲劇

所以

如果沒有這一年
如果我僅是以去年的狀態
要去面對未來的專業生涯
那真是可怕啊!

真是感謝陳老師創造了這個神奇的平台
帶著我們以朝向無止境的美好的可能性
的心裡來迎接未來



上次國小行政中心圖書館寄給您看
您說配置太鬆散
後來我再檢討
重新依著雙軸線去簡化構圖
似乎看起來較嚴謹
覺得好像順眼多了
還請老師再指導一下
(或者晚上再與其他圖一起討論)
謝謝啦



愉快

O昌敬上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建築考試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