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連結
一. 學到什麼?
1. 觀念上,的確有進步! 破除以往的設計迷思,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會影響大局,並體會出配置真的能決定你及格與否。
2. 機能是水(大配置只要對,空間其實是很彈性的)
3.設計的確是要互相討論,才容易發現自己的盲點。
4. 最大的收穫在於,能瞭解別人對於設計的操作流程與整體架構如何組織並落實到概念發展。
5. 因為有循序漸進的課程引導,及別人的設計操作分享,並由互相討論的過程中,慢慢建立起自己的設計方式。
目前設計流程;
1.讀題_確認基地位置(都市、山林、老舊城鎮...)
2.尋找問題點_利用心智圖去發想,尋找議題與設計概念。 (發散與收斂)
3.基地塗抹_先擴大基地範圍(6公里)之範圍去分析;
a.基地場景重新建構,並加入一點想像力。
b.在地人民活動據點(廟埕,街屋騎樓,巷弄,鐵皮)與基地之連結性
c.開始想像~~一直畫畫畫(腦中有一個小劇本) ex: 情侶約會 . 老人與小孩 . 外來遊客 . 遶境活動 . 之類的各類活動進入基地的情況。
4.原則上,依此方式操作,大約可以確認出虛空間(廣場、庭院)位置,剩下空間便是可以配置建築物的位置。
5.概念的融合_ 可能在_前頭產生 或 過程中修正,將概念轉化為建築場景融入到我的設計。
6.機能置入(機能是水....不用去斤斤計較,方整、好用、管理等太細碎問題)
8.利用地景來強化我的配置與虛空間留設位置或主題概念。
樹的種法_方向性、樹種大小棵
鋪面_大-小(表示使用強度)、方向性(縮放)
街道家具_ 點景並提供想像
二.還缺什麼?
0.基本上----用刀子砍自己 這點的確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只會批評別人的圖...要勇於面對自己,對自己的圖提出問題!
1.基地的環境判斷與場景建構感覺不是每次都能很準確的判讀。----我認為這點非常重要..明明是都市卻以為是鄉下...那後面就整個都錯了。
2.概念發展不是很熟悉_心智圖的發散與收斂
3.題目還是沒有辦法很精準的知道他要問些什麼? ---總感覺沒能把題目看的很透!
4.對於 "尺度" 的感受力 與 掌握度 很弱。
5.虛空間的圍朔能力不足,圍不好...總感覺很生硬! 虛空間與建築物沒有很融合。
6.地景_樹不太會種... 只會 方向性 跟 半圓圈 方式去經營。 但..還不是很懂。
7.生活經驗太少導致場景建構與概念發想 資料很貧乏。 的確~應該多旅遊....
8.建築的設計手法太少..決定好虛空間後,變成建築物不太會畫.! 或是說不精采!
9.reprogram 不知道該如何去做? ---這點顯露出我對建築計畫還是不懂。
10.動手畫太少--- 總感覺,知道怎樣做...但我還是懶得用手去畫去操作一次!
三.剩下時間如何充實?
1.時間的分配與落實
工作-休息-上課-消化吸收-娛樂
要好好製定我的時間表.並多把時間用案例分析上面! 多動手畫...
2.課程進度的掌握
自己知道..沒有好好跟緊課程,並與老師回信 案例分析!
哀...藉這機會再提醒自己! 資料是很多的 真的是要花時間好好消化吸收!
3.與幾位同學組成讀書會一起討論分享
討論分享 蠻有幫助的.. 可以激發很多想法 並 再次整理自己的資料。
學生 溫O強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