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越來越像美國的IDP


建築相關國家考試、建築師考試準備、心得及經驗分享。

文章archicwf » 2010 10月 20 (週三) 9:06 am



贊助商連結

張 寫:"制度越來越像美國的IDP,甚至有往CIDP的趨勢(只差沒加上口試)
畢業後要在各個規定的領域項目累積約莫5000-6000小時,然後再通過考試,最後口試,才得與取得執照。而累積的的時數不只可從建築師事務所取得,也能從相關領域例如結構技師或建設公司等,只是有限定只能取得特定的時數(約莫近3000hr),也就是如果你想在美國取得專業建築師執照,你最後還是要有個專業建築師協助指導你到取得應有時數。"

完全認同eirose在Archifeild上的說法,將建築師養成回歸專業教育與專業工作而非考試,應該是改變的趨勢。但是,無論如何改變我都希望將來台灣建築師人數應該倍增,讓建築師在社會發揮更正面的社會形象,才能對抗土木技師來剝奪設計權。


請教一下張老師
如何對考生資格作切割?
美國還是有建築師考試吧
那現在的議題不就只是「時數」問題??

換句話說
學校不改
考試不改
改了考生的應試資格.......
這樣真的就能改進台灣建築師的社會形象???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
頭像
archicwf
 
文章: 620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21 (週三) 9:37 am

文章 » 2010 10月 20 (週三) 9:09 am

目前
學校(寬鬆)+實習(無)+考試(非常嚴格)=建築師(太少)

未來
學校要改(嚴格化)+實習要改(嚴格化)+考試要改(常態化)=建築師(常態化希望可以倍增)
 
文章: 691
註冊時間: 2007 12月 20 (週四) 9:51 am

文章Archi » 2010 10月 20 (週三) 9:15 am

archicwf 寫到:
其實大家要的都只是一個合理的篩選過程

為什麼需要單元認證?
根本就是學校所學的不足養成一個「建築師」的專業知識
當然~大學生本就該自學為生
但是,沒看過大象的人怎麼能畫出大象?

首先要讓這些未來的建築師知道...自己到底缺了什麼?

而這件事....
1.學校的老師都沒做到
2.台灣現今的事務所...沒賺錢的案子..少碰為妙
所以真的能學到的領域也會因所「實習」的事務所而有所差異
3.而補習班~~卻能很完成的提供建築師該有的基本知識
它能有效的補足目前建築師考試(任何考試)所需要的知識
因為它很清楚的告訴大家!它是是賣知識的商店~
如果補習班它真的是個很不符合市場的產品~它早就消失了!


這樣說來要補足「建築師」的基本專業知識
本就該從學校出發
那為什麼不這麼做?
.......大家也替他們想想吧
好不容易爬到今天的位置~年紀也大了~是不容易承認自己的錯誤的
面子問題!
換做是螢幕前的您~也是如此!大家都是人!大家都一樣!

小弟認為~~考試還是改採「申論題」的方式
因為建築師在跟業主虎爛扯蛋時,也沒有標準答案
訓練建築師一個有組織的架構說明方式~
真的很重要

至於什麼認證單元..就算了吧!
沒有基準的認證平台~沒有公平性、信任度可言

從學校出發~
讓建築學子們瞭解到~不是只有設計~不是只有熬夜~不是只有電腦
法規很重要
結構很重要
手上功夫很重要
物理環境很重要
都市計畫很重要

最重要的~~要學會對不合理的制度敢說拒絕接受
Archi
Site Admin
 
文章: 257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3 (週二) 7:01 am

文章 » 2010 10月 20 (週三) 9:32 am

建築教育不是只有培養建築師,每一個學校可以自由發展。建築教育需要培養各類建築相關人才,建築師僅只其中一部分。

全美國有一半的建築"相關"科系畢業無法考建築師,因為課程與學分數沒有符合NCARB的標準(這些學校的教育目標也不是專業建築師,可能是工程科技、環境、藝術...),後面還又IDP實習門檻。
大陸上百個建築"相關"科系也只有29左右符合認證,畢業後可以考建築師,但是超多年工作經驗也是門檻。

我還是不清楚大家希望不用進建築師事務所工作,但是想當建築師的根本依據何在。沒有建築師事務所的工作經驗,憑兩年扣繳憑單可以當建築師?我們含糊的維護考生利益,但是社會大眾利益呢?您願意讓沒有臨床實習經驗的醫師開刀嗎?
最後由 於 2010 10月 20 (週三) 9:37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文章: 691
註冊時間: 2007 12月 20 (週四) 9:51 am

文章Archi » 2010 10月 20 (週三) 9:32 am

[分享]台灣現行法定建築師培養過程表
http://bbs.archi.sdnl.org/viewtopic.php?p=73
Archi
Site Admin
 
文章: 257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3 (週二) 7:01 am

文章dpd0525 » 2010 10月 20 (週三) 9:32 am

想不透 台灣建築教育五十年應該有了,卻沒有培養出像安藤忠雄, 非力普強生, 羅曼佛斯特, 國際大師級的建築師, 台灣建築相關教育部會制度 不會臉紅嗎 :oops:
dpd0525
 
文章: 121
註冊時間: 2009 6月 17 (週三) 2:46 pm

文章 » 2010 10月 20 (週三) 10:06 am

Google 建築學會 建築教育改革 約有 265,000 項結果
 
文章: 691
註冊時間: 2007 12月 20 (週四) 9:51 am

文章archicwf » 2010 10月 20 (週三) 10:15 am

張 寫:建築教育不是只有培養建築師,每一個學校可以自由發展。建築教育需要培養各類建築相關人才,建築師僅只其中一部分。

全美國有一半的建築"相關"科系畢業無法考建築師,因為課程與學分數沒有符合NCARB的標準(這些學校的教育目標也不是專業建築師,可能是工程科技、環境、藝術...),後面還又IDP實習門檻。
大陸上百個建築"相關"科系也只有29左右符合認證,畢業後可以考建築師,但是超多年工作經驗也是門檻。

我還是不清楚大家希望不用進建築師事務所工作,但是想當建築師的根本依據何在。沒有建築師事務所的工作經驗,憑兩年扣繳憑單可以當建築師?我們含糊的維護考生利益,但是社會大眾利益呢?您願意讓沒有臨床實習經驗的醫師開刀嗎?


後學認為「考取建築師資格」與「建築師執業」
這是不同的事件
但!這兩者為什麼不能併行?
為什麼強制要求需先取得時數~才能應考?
如果以前是個錯誤~而且是很嚴重的錯誤!
那麼這些錯誤所造成的建築師~是不是也該重新出發?

為什麼他們不用?是因為後來的經驗補足了該有的知識嗎?

再,
如採行認證方式後再取得的建築師資格
於執行業務時?能不犯錯嗎?

每個承辦對於法令的見解並不統一
每個主管機關的要求更不相同

那如何要求其一致

至於老師所提之「兩年扣繳憑單」,難保日後不也如此!

台灣醫生養成階段有教學醫院這個角色!
台灣建築師目前沒有
以後應該也不會有
因為開事務所是要來賺錢的~
目的?
是要訓練一個能完全執行建築許可業務的執業人員?
還是訓練一個「建築師」?

老實說小弟認為:建築師..也不是個挺偉大的名稱
而對大多數人來說:建築師,僅只是個認證~
頭像
archicwf
 
文章: 620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21 (週三) 9:37 am

文章 » 2010 10月 20 (週三) 10:26 am

eaGer:"當建築師執照的考試變得更普遍性,當建築師考試的分數不再是由閱卷者來決定,當建築師人數繼續成長,建築師的專業才有可能產生「流動」,建築人才的專長不應在於「考試」,而是可以往建築相關產業供應更多的人、去貢獻設計專才,讓技術層面與美學層面結合。在可見的未來,我期待看到更多建築師「流動」到建築的顧問工作裡頭,像是燈光、機電、聲效、帷幕牆...等,形成一種緊密的產業鏈結。"
 
文章: 691
註冊時間: 2007 12月 20 (週四) 9:51 am

文章Pedro Hsieh » 2010 10月 20 (週三) 10:28 am

張 寫:我還是不清楚大家希望不用進建築師事務所工作,但是想當建築師的根本依據何在。沒有建築師事務所的工作經驗,憑兩年扣繳憑單可以當建築師?我們含糊的維護考生利益,但是社會大眾利益呢?您願意讓沒有臨床實習經驗的醫師開刀嗎?

有關張老師的問題,敬請張老師做一次學術性的建築師事務所普查即可知道。
另外,開刀的醫師有 外科專科醫師的甄審 ,一個外科手術的完成更不是醫師一人獨力完成的,例如:外科專科護理師
現在建築師事務所的執業型態屬於個人業務執行,建築師是mentor;他影響了轄下人員的業務內容、行事風格甚至專業倫理準則。在大型事務所內,限於商業利益的考量,一位建築師不可能將他的業務分工與整合能力傳授給員工,在極致的分工體系下,該名應考人所學的只是細枝末節,甚至是一個學校研究專案中的子題,而小型的事務所依照草案卻又無法參與硬是人考核,張老師身在科技業的首善之地應該可相當清楚所謂的創新研發事業是怎麼一回事,而事務所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它不是一個企業法人組織,無法以商業模式甚或法令監督,所以在這種社會現實的產業架構下,是否會另類產生專門適用應考人甄審的"大型"事務所,新的考試改革是否在實質上將「社會大眾利益」送交幾個事務所去決定呢?
Pedro Hsieh
 
文章: 1203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0 (週六) 10:23 pm
來自: 台灣中部草地

下一頁

回到 建築考試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