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喜歡設計滯洪池的人看的.....


建築相關國家考試、建築師考試準備、心得及經驗分享。

給喜歡設計滯洪池的人看的.....

文章阿玄 » 2010 12月 07 (週二) 11:04 am



贊助商連結

滯洪池要設計的好...很難!
一般業界的滯洪池設計如下圖片: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地點是"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的新館!!
這基地就有兩個滯洪池,一個比一個還大還深.......而且緊鄰停車場旁邊!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的前身是"社教館",現在屬於文建會底下,是公家機關耶~~~
常辦一些研習營,展覽的.......
到時候會不會有去參觀的民眾淹死呀??

這兩個滯洪池都是水保計師設計的.....然後送去審查後,那些"審查委員"覺得還不夠大,不夠深.....於是改了兩三次.........於是變成這樣他們才滿意!!

當然了,好的滯洪池設計不是沒有,但是當你畫滯洪池的時候,閱卷老師會不會有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
甚至質疑你的蓄水量(你有算過?真的會算?)......等等的,這絕對是減分的!!
所以,別再畫滯洪池了........那跟景觀生態池是兩碼子事情@@"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
阿玄
 
文章: 26
註冊時間: 2010 11月 30 (週二) 10:18 pm

文章Peter Tsao » 2010 12月 07 (週二) 1:28 pm

請問是公園路接近自來水公司那邊嗎?
我也想去看看。
Peter Tsao
 
文章: 980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3 (週二) 7:01 pm
來自: 彰化市中央路橋旁

文章阿玄 » 2010 12月 07 (週二) 3:29 pm

Peter Tsao 寫:請問是公園路接近自來水公司那邊嗎?
我也想去看看。


是的!這塊地剛好在藝術高中跟自來水廠中間!
進八卦山牌彷後沿著公園路然後左轉卦山路即可看到!!
阿玄
 
文章: 26
註冊時間: 2010 11月 30 (週二) 10:18 pm

文章詹天仁 » 2010 12月 07 (週二) 9:28 pm

此案為本事務所設計,雖然是水保設施,
但當初為了取得生物多樣性指標而作成不透水的生態池,
後來不知什麼緣故,竣工時結果底下還是透水的。
反倒是增加了基地保水的效果。
但考試時除非是給你5公頃以上非都市的山坡地,
否則如此設計可能會適得其反,以上意見酌參。
詹天仁
 
文章: 17
註冊時間: 2008 8月 10 (週日) 10:53 pm
來自: 台中

文章阿玄 » 2010 12月 07 (週二) 11:09 pm

詹天仁 寫:此案為本事務所設計,雖然是水保設施,
但當初為了取得生物多樣性指標而作成不透水的生態池,
後來不知什麼緣故,竣工時結果底下還是透水的。
反倒是增加了基地保水的效果。
但考試時除非是給你5公頃以上非都市的山坡地,
否則如此設計可能會適得其反,以上意見酌參。


可是我去德國的時候,他們說會透水的叫做生態池,不透水的是景觀池....?
能透水,才代表那塊池塘是會"呼吸"的,才能與土地做自然元素的循環交換,才有養分,也才能真正的自然產生生物多樣性!
怎麼台灣的觀念相反了?
阿玄
 
文章: 26
註冊時間: 2010 11月 30 (週二) 10:18 pm

文章詹天仁 » 2010 12月 08 (週三) 10:32 am

玄大可參考生物多樣性指標之~水域生物棲地,
鼓勵創造溪流、埤塘、水池等自然護岸,若全部透水何來之水生動植物?
當然生態池也非全部不透水,只要在池底作不透水層以保有部分水不至乾涸。
詹天仁
 
文章: 17
註冊時間: 2008 8月 10 (週日) 10:53 pm
來自: 台中

文章阿玄 » 2010 12月 08 (週三) 11:36 am

詹天仁 寫:玄大可參考生物多樣性指標之~水域生物棲地,
鼓勵創造溪流、埤塘、水池等自然護岸,若全部透水何來之水生動植物?
當然生態池也非全部不透水,只要在池底作不透水層以保有部分水不至乾涸。


所以我才說那台灣的想法跟做法呀!!
創造溪流、埤塘、水池等自然護岸的應該是"活水",水可以自己流進流出.....算是河川流域的旁支,或是天然池湖的附屬!
因此如果該水域的水源源不絕,我們的生態水池又怎會因為透水層而沒水呢?
反過來說,原來主要的河川,或是湖池是處於自然季節循環的枯水期或是沒水的狀態的話,那我們做出來的"生態水池"非硬要強求仍然保有許多水量?
當那些在自然生態系統裡的生物已經習慣這種環境裡的時候,反而我們創造的生態水池會不會擾亂了該地原生物種的生理循環?
所以,要做生態水池,可不是建築師依自己的意思創造,而是要對當地的自然環境有正確的認知才可以!

也就是說,如果基地所在地,根本就沒有這類自然環境可支援的話,做出來的生態水池,其實只是個仿生態系統,要支持這個仿生態系統,可是需要消耗很大的能源的,例如"抽水設備","循環過濾設備"....等等的!
除非有很好的理由支援這種設計,例如"教育","實驗",要不然單純的只是景觀美化,大可不必利用生態水池........
最後由 阿玄 於 2010 12月 10 (週五) 9:05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阿玄
 
文章: 26
註冊時間: 2010 11月 30 (週二) 10:18 pm

文章disciple » 2010 12月 09 (週四) 10:39 pm

阿玄的想法與我頗為相近
在水源不充沛的地方被要求設計生態池,在完工時常常得接管注水進池子裡
說再多,說太多,專業在這時顯得渺小
製造為數不小的挖方,外加皂土毯、抽水馬達、沉水泵浦、循環設備...只為"營造"出一種生態"池"的感覺
完成的空間真的有生態嗎?

試考完了,但還是有點困惑考上了要繼續面對這環境嗎?
如果本人有離題佔版還請告知會儘速刪除!!
disciple
 
文章: 6
註冊時間: 2010 12月 02 (週四) 11:14 pm
來自: TW

不離題

文章陳明城 » 2010 12月 10 (週五) 12:30 am

disciple 寫:阿玄的想法與我頗為相近
在水源不充沛的地方被要求設計生態池,在完工時常常得接管注水進池子裡
說再多,說太多,專業在這時顯得渺小
製造為數不小的挖方,外加皂土毯、抽水馬達、沉水泵浦、循環設備...只為"營造"出一種生態"池"的感覺
完成的空間真的有生態嗎?

試考完了,但還是有點困惑考上了要繼續面對這環境嗎?
如果本人有離題佔版還請告知會儘速刪除!!


不離題,且對考生及生態都是大功德。

約十月初,上完課後有一位李姓女同學過來跟我說:(她理應在去年榜上有名)
老師,我終於知道去年八八重建社區的敷地我為什麼沒過?
因我待的事務所有經手八八重建社區的案子,依水保技師對生態洩洪池的要求,我在基地南側挖了一個漂亮的大生態洩洪池,考完時我自認一定會及格的,因為少有人有此機會(經手八八重建社區的案子)懂得這個竅門(水保技師對生態洩洪池的要求),結果就差敷地這科沒過,我納悶了大半年,不知道錯在哪裡?現在終於懂了,是那個大生態洩洪池讓我沒過的!


是的,她弄錯了兩件事:
1.閱卷的是建築委員,不是水保委員。
2.她畫的縱向生態洩洪池,在10趴仙度的坡地上低側將出現一道高達10米高的擋土牆。(這時候山坡地就很重要了! :evil: )

水保審查的觀念是若台灣的土地(包括高山)每一筆都能挖一個生態洩洪池(將台灣搞成大癩痢頭),當大雨時就能把雨水留在基地內,減少逕流量,最最簡單的邏輯就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1.台灣不可能如此全面開發的(那些國家公園怎麼動)。
2.這種生態洩洪池一下子就蓄滿水─滿溢了,在美國的作法是須打深井至沙質層,成為地底蓄水池,下再大的雨都吃不飽,但地面卻是一沙層景觀,而非一大窟窿! :evil:

幸好看今年的敷地考題,依她今年的努力,明「春」必定金榜題名,先恭喜她! :lol: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文章阿玄 » 2010 12月 10 (週五) 9:44 am

"德國"基地保水的做法.......其中一項是草溝的設計!

在德國,很少有所謂的"水溝"設計!!
去那裏的人一定會覺得很奇怪,這個國家是都不用水溝來排水嗎?

排水是一定要的,只不過他們用的是"草溝"......
無論是高速公路兩旁,一般道路,公園,人行道,住家基地.......他們全都是用草溝的設計.......
於是全國的土地基本上就是保水基地呀!!

來看看我們經濟部水利署生態工法專屬網站   
http://eem.wra.gov.tw/ct.asp?xItem=1199 ... om=lp#2247
結果,草溝只被定義為適用於果園、農場、高爾夫球場等地
==============================================================
經濟部水利署生態工法:
"草溝"
草溝的種類可分為簡易草溝、複式草溝等,皆以種植草類以防止土壤沖蝕,目的為渲洩逕流及截排分流。
其適用範圍:
(1) 坡度在30%以內之排水系統。
(2) 水流連續不斷或流速超過1.5m/sec或鬆軟土質時,宜採用複式草溝。
(3) 草溝可適用於果園、農場、高爾夫球場等地,日照不足以供草類正常生育或砂礫地含石量較多之土地,均不適用。
===============================================================
把草溝的功用跟定義完全弄錯了@@
當我們台灣還在為防堵淹水而傷透腦筋時,德國已經在做"故意讓某地區淹水"的規劃了!
http://activity.pts.org.tw/hakka/Progra ... &CMNum=199
阿玄
 
文章: 26
註冊時間: 2010 11月 30 (週二) 10:18 pm

下一頁

回到 建築考試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