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耳目盡虛無 卻見了境在雲衢 歸去塵心三千法 照看人間平瀾處


建築的實質是空間,空間的本質是為人服務。沒有永遠的教室,只有永遠的學習。人生因學建築而美好。
http://bbs.archi.sdnl.org/
hsinway 寫:基地左方的小斜巷和小廟間的聯繫好像被忽略了 ~~
周小宇 寫:好像沒有提到開放式校園和社區的關係?
敢問下面那塊+1半戶外遮雨棚的作用是?
綠覆看起來覺得不太夠
而且活動的中庭(不論前後)都缺少了一種包被感
建議可以用綠籬當圍牆
比較有圍封感
以上請參考
vick6337 寫:與小廟廟埕的連接很直接的用兩顆樹擋掉了 似乎有點可惜
其餘的陳老師及其他人已有著墨 故不再多提
除了外部空間上的圍封以及與環境的連接外
比較次要的乎建築本身的比例感也沒有抓好
例如教室的長寬比(應該沒有那麼細長)
集會堂的大小(雖說沒有畫2F以上平面 但是很明顯感覺的到似乎沒有考慮到集會堂的大小)
還有車道的處理上 似乎放一進一出並不是那麼恰當
雖說小弟也是還在努力中 希望透過彼此給意見及討論
激勵出更多的火花 一同進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