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被是這樣被騙大的之 ~勤不能補拙!!!~


建築相關國家考試、建築師考試準備、心得及經驗分享。

我們都被是這樣被騙大的之 ~勤不能補拙!!!~

文章湛盧 » 2012 7月 19 (週四) 2:48 pm



贊助商連結

勤是不能補拙的...........
聰明才能補拙!!!

所以 別再呆呆的自己看書了!!!! 偷學才是生路阿!!!!!
(活得快40歲了!!才懂這點 真是悲哀..........)

聖賢書害死人這句 " 勤能補拙" 也算是其中的代表了!!!
現在想想
數量(勤) 與質量 (拙) ,跟本是2種不同事件
所以才有 1個499的 雜牌包
跟 1個100萬的 LV 包
雖然說賣一貨櫃的雜排包可以頂一個LV包
可是人的時間是上帝給的每個人都是24小時

要拿勤來補拙 從某個角度 實在是 " 安慰自己 "
以下文章請參考
http://tw.myblog.yahoo.com/joan-song/ar ... next=48754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
頭像
湛盧
 
文章: 703
註冊時間: 2009 11月 21 (週六) 8:30 pm
來自: 台北

文章Peter Tsao » 2012 7月 19 (週四) 11:15 pm

能夠聰明,就沒有需要補拙的需求。
我想,勤能不能補拙。相對於勤,大約就是不勤吧!也許還不到「懶」這麼嚴重。
問題應該研究的是,哪一種勤可以補拙?哪一種則無益於補拙。
有建設性的「勤」,我相信還是很能補拙的。
積極的偷學並練習,我想就是勤能補拙的明證吧!:)
最後由 Peter Tsao 於 2012 7月 20 (週五) 9:23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Peter Tsao
 
文章: 980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3 (週二) 7:01 pm
來自: 彰化市中央路橋旁

輪 扁 斫 輪

文章陳明城 » 2012 7月 20 (週五) 12:13 am

桓 公 讀 書 於 堂 上 , 輪 扁 斫 輪 於 堂 下 , 釋 椎 鑿 而 上 , 問 桓 公 曰 : 「 敢 問 : 「 公 之 所 讀 者 , 何 言 邪 ? 」

公 曰 : 「 聖 人 之 言 也 。 」

曰 : 「 聖 人 在 乎 ? 」

公 曰 : 「 已 死 矣 。 」

曰 : 「 然 則 君 之 所 讀 者 , 古 人 之 糟 魄 已 夫 ! 」

桓 公 曰 : 「 寡 人 讀 書 , 輪 人 安 得 議 乎 ! 有 說 則 可 , 無 說 則 死 ! 」

輪 扁 曰 : 「 臣 也 以 臣 之 事 觀 之 。 斫 輪 , 徐 則 甘 而 不 固 , 疾 則 苦 而 不 入 , 不 徐 不 疾 , 得 之 於 手 而 應 於 心 , 口 不 能 言 , 有 數 存 乎 其 間 。 臣 不 能 以 喻 臣 之 子 , 臣 之 子 亦 不 能 受 之 於 臣 , 是 以 行 年 七 十 而 老 斫 輪 。 古 之 人 與 其 不 可 傳 也 死 矣 , 然 則 君 之 所 讀 者 , 古 人 之 糟 魄 已 夫 ! 」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文章Peter Tsao » 2012 7月 20 (週五) 2:55 pm

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斬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
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工匠)在堂下砍制車輪,聽到讀書聲,就放下錐子和鑿子,
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
走上去問桓公:“您讀的是什麼書?”
公曰:『聖人之言也。』
齊桓公說:“是聖人之言。”
曰:『聖人在乎?』
工匠問:“聖人還活著嗎?”
公曰:『已死矣。』
齊桓公說:“已死了。”
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工匠說“那您讀的,不過是古人的糟粕而已。”
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
齊桓公大怒:“寡人讀書,你一個工匠瞎議論什麼?有說法還可以,講不出來道理,殺無赦!”
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斬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
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臣不能
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斬輪。
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工匠說:“我是從我生活中體會出來的。比如砍製車輪,太鬆了就滑而不牢固;太緊了就澀而放不進去車軸。不鬆不緊,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嘴裡卻說不出。其中有個分寸,我無法向我兒子說清楚,他也聽不明白,所以這活兒就得我一個人做,到了七十歲還在砍制車輪。古人和他們不可言傳的意思都已死了,那麼你所讀的,不是古人之糟粕又是什麼?”(《莊子˙天道》)
Peter Tsao
 
文章: 980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3 (週二) 7:01 pm
來自: 彰化市中央路橋旁

文章Peter Tsao » 2012 7月 20 (週五) 3:09 pm

莊子天道,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誤繆和一個道理。
誤繆是:
工匠還沒看見書的內容,僅因作者以死,即認定,留下的東西即是糟粕,這樣可能並不科學或不嚴謹,歷代建築大師即使已經離世,其作品及論述給我們的啟示,能然很有價值。這是我們個人讀書和國家辦教育的基本理由,讓我們在前人的智慧累積之下,繼續前進,而不用每一世代都從頭來過。
值得學習的道理是:
工匠之所以會辛苦到70歲,是因為他無法用科學嚴謹準確的描述工序,因此無法傳承,而必須辛苦很久。同時這也說明了,即使得心應手,無法說明清楚,必然有還不夠清楚的部分。

個人以為,道理之所以不能言傳,如果不是表達能力不好或是藏私,那麼通常是檢測度量的工具與描述技術上仍有所限制,.......通常。
Peter Tsao
 
文章: 980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3 (週二) 7:01 pm
來自: 彰化市中央路橋旁

正是操練之所得,用現在的術語講:正所謂「達人」也!

文章陳明城 » 2012 7月 20 (週五) 3:44 pm

Peter Tsao 寫:莊子天道,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誤繆和一個道理。
誤繆是:
工匠還沒看見書的內容,僅因作者以死,即認定,留下的東西即是糟粕,這樣可能並不科學或不嚴謹,歷代建築大師即使已經離世,其作品及論述給我們的啟示,能然很有價值。這是我們個人讀書和國家辦教育的基本理由,讓我們在前人的智慧累積之下,繼續前進,而不用每一世代都從頭來過。
值得學習的道理是:
工匠之所以會辛苦到70歲,是因為他無法用科學嚴謹準確的描述工序,因此無法傳承,而必須辛苦很久。同時這也說明了,即使得心應手,無法說明清楚,必然有還不夠清楚的部分。

個人以為,道理之所以不能言傳,如果不是表達能力不好或是藏私,那麼通常是檢測度量的工具與描述技術上仍有所限制,.......通常。



果然應驗了一句話:
考上了的,比還沒考上的認真!

曹老師提到兩個觀點,當然莊子要我們思索的還有更多,譬如


陳明城 寫:節錄文章_洪蘭:比分數更重要的​事

"在實驗上看到經驗是促使神經連接最好的方式。神經的迴路經過反覆練習,連接得又密又緊,原本需要很多神經元才能做的事,在熟練後,一點點神經元就可以圓滿完成任務,活化的區域不但減少,還會改變地區。例如,小提琴生手和大師在彈奏時,大腦活化的區域不同:生手的小腦會大大的活化起來,而大師只有一點點;大師活化最多的是前運動皮質區,表示他在拉這一小節時,已在預期下一個動作了。所以古人說「熟能生巧」,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做,因為孩子需要經驗來幫助神經連接以強化學習。"


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斬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
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

正是操練之所得,用現在的術語講:正所謂「達人」也!

但記得當年在華崗上課時舉這例子,思考層面並不僅此。
所謂考設、敷兩科,重思考廣度及邏輯。

十二月有約的朋友,盍興乎來?


(剛接到一個12/02的約
_湛盧大俠大囍─席設永和 怡人園餐廳)

難怪我太太自我收到他囍餅起,就常問我:
你確定小白(話說桓公當公子時就叫小白)要結婚了,他不是買盒囍餅尋你開心?

怡人園

娛人園?
愚人園?

待老夫依約親探看看!
最後由 陳明城 於 2012 7月 20 (週五) 9:17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恭喜公子小白(湛盧大俠)

文章陳明城 » 2012 7月 20 (週五) 4:08 pm

恭喜

公子小白(湛盧大俠)

賀喜

公子小白


https://picasaweb.google.com/ssn533/201 ... irectlink#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文章spooky0613 » 2012 7月 20 (週五) 5:05 pm

先恭喜湛盧兄
話說12月2日不是考試當天嗎?
喜宴後背著圖板再抱著老婆直奔考場嗎?

還是12/02是指明年二月十二日?
spooky0613
 
文章: 28
註冊時間: 2009 8月 05 (週三) 4:12 pm
來自: 胎萬

歡迎朋友蒞臨.......................

文章湛盧 » 2012 7月 20 (週五) 5:31 pm

我開始擔心現在男方朋友桌會空空蕩蕩了!!!!!!

現在老師已答應要來........

凡 建築人 的前輩朋友願意來一會的 小白倒履歡迎......
12月2日中午 於永和 愛買旁 怡人園設宴 陳高府喜宴 凡聲明小白的朋友 我一律親自迎接........


只是我的敷地掛定了..............
隔天再賭設計吧!!!!
ps.說真的.....考上的話 我會比結婚來的高興 (被新娘知道的話可能菜刀又要被拿去磨了!!!)
頭像
湛盧
 
文章: 703
註冊時間: 2009 11月 21 (週六) 8:30 pm
來自: 台北

文章湛盧 » 2012 7月 20 (週五) 5:38 pm

Peter Tsao 寫:莊子天道,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誤繆和一個道理。
誤繆是:
工匠還沒看見書的內容,僅因作者以死,即認定,留下的東西即是糟粕,這樣可能並不科學或不嚴謹,歷代建築大師即使已經離世,其作品及論述給我們的啟示,能然很有價值。這是我們個人讀書和國家辦教育的基本理由,讓我們在前人的智慧累積之下,繼續前進,而不用每一世代都從頭來過。
值得學習的道理是:
工匠之所以會辛苦到70歲,是因為他無法用科學嚴謹準確的描述工序,因此無法傳承,而必須辛苦很久。同時這也說明了,即使得心應手,無法說明清楚,必然有還不夠清楚的部分。

個人以為,道理之所以不能言傳,如果不是表達能力不好或是藏私,那麼通常是檢測度量的工具與描述技術上仍有所限制,.......通常。


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好像跟六祖又串上了??!!!!!

是風在動? 還是旗在動?? 是地球在動~~~~~~~~~
頭像
湛盧
 
文章: 703
註冊時間: 2009 11月 21 (週六) 8:30 pm
來自: 台北

下一頁

回到 建築考試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