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2 頁)

果然!要偷渡的在此!

文章發表於 : 2013 10月 19 (週六) 12:33 am
陳明城
陳明城 拭目以看:實習認證會開如何的方便之門,如任教某科目多久?實習認證免議!
__10月16日 20:11 (這是我前天提出的懷咦?)


__果然!要偷渡的在此!(且早就公諸於世,只是我們廳他們改革朗朗上口,太相信他們了!_也難怪當我提出質疑後,建築改革社(建改社)公開的臉書社群竟公然的封鎖我與莫老師(其實蠻不好意思,我到現在都沒見過莫老師,也對他不熟,但經這兩天的網上發言回覆,真佩服他!)

__E.教授服務滿2年、副教授服務滿3年、助理教授服務滿5年,得減免。然後經鬆通過此認證辦法,可以想像前幾年就只有這批學者,再以第二試40~50%的錄取率(請注意等於關起門字已玩!),如此不出3~4年這些教授、副教授都以漂白為建築師!考生們!請問你們同意你們的師長以這樣的方法漂白成為建築師嗎?請問這不是當年先射箭再畫靶久為詬病的甲考復辟嗎?原來這就是建改社諸君子打的如意算盤!__

但他們端給廣大學子的菜則是:

1.須修習設計40學分!
2.通過第一試!
3.實習認證:學生畢業後先滿足規定的工作經驗後方能報考建築師考試,工作經驗規定約七百多小時,工作2年(5年制建築系),3年(4年制建築系),研究所(有修設計課及實習可折抵工作年限)及非建築系(4-6年)工作年限另訂。_按:這部分最後定案應更繁複,據悉須有建築師事務所、營造廠、工程顧問公司等各方面的時數、年數認證!
4.參加第二試!(錄取率 40~50%)

http://bbs.archi.sdnl.org/viewtopic.php ... sc&start=0

張老師這篇文章_版面鎖定!_亦即不能回覆文章!__在建築人發文數年,第一次知道建築人有此功能!

文章發表於 : 2013 10月 19 (週六) 9:54 am
dpd0525
台灣的建築設計環境 ...雙方你來我往的吝人匪夷所思的姦情..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lol: ......

請看看ㄖ本一級建築士5 款多元報考資格吧!

文章發表於 : 2013 10月 19 (週六) 12:58 pm
陳明城
建改社口口聲聲為要與APEC接軌:

那就請看看ㄖ本一級建築士5 款多元報考資格吧!

建改社卻硬性規定須修習滿40設計學分。(還聲明不可到賣學分式的學校休習!)



應一級建築士計列 5 款資格如下:
1. 大學畢業,修習國土交通大臣指定建築相關科目畢業,

以及國土交通省令所定建築實務經驗 2 年以上。
2. 短期大學(3 年制)畢業,修習國土交通大臣指定建築相 關科目畢業,以及國土交通省令所定建築實務經驗 3 年 以上。
3. 短期大學或高等專門學校畢業,修習國土交通大臣指定 建築相關科目畢業,以及國土交通省令所定建築實務經 驗 4 年以上。
4. 二級建築士,以及國土交通省令所定建築實務經驗 4 年 以上(建築設備士亦同)。
5. 經國土交通大臣特別承認具前各款相當知識與技能者
(未經確認以外之學歷,如國外學歷,或經認定相當學 歷有證明文件者)。
依 2008 年 11 月 28 日公布新建築士考試制度,應一級 建築士考試應考資格之教育要求,有關國土交通大臣指定 建築相關科目,係自 2009 年入學之學生開始適用。依 JAEIC 公布資料,指定建築相關科目計 9 科如下表:

日本國土交通大臣指定建築必修相關課程科目與學分數


1.建築設計製圖(7 學分)
4.建築設備(2 學分)
7.建築材料(2 學分)

2.建築計劃(7 學分)
5.構造力學(4 學分)
8.建築生産(2 學分)

3.建築環境工程(2 學分)
6.建築一般構造(3 學分)
9.建築法規(1 學分)


以上 9 科,合計為 30 學分,均為必須。此外,尚須修
習其他相關課程 60 或 50 或 40 學分以上。建築實務經驗年 數要求,則配合學制種類與其他建築相關課程修習學分數 而定,其條件分別為:
1. 大學畢業(一般為 4 年制),修習建築相關課程 60 學分 者,建築實務經驗年數 2 年。
2. 大學或 3 年制短期大學或 3 年專修學校專修課程畢業,

修習建築相關課程 50 學分者,建築實務經驗年數 3 年。
3. 其他各種專修以上學校畢業,修習建築相關課程 40 學分 者,建築實務經驗年數 4 年。
各校系科之課程是否符合修習指定科目要求,與相對 應實務經驗年數,應由各學校主動提出課表向 JAEIC 申請 確認後,由「建築士考試指定科目確認審査委員會」加以 審查並公布其結果,至 2011 年 11 月 1 日,業已公布 1,137 所確認課程名單(含應一級、二級及木造建築士課程),通 過者每 4 年須重新審查。日方並表示,所有建築相關系科 均會提出申請,所提課程亦均配合調整合於標準,惟對於 來自未經審查確認系科報考之應考人,仍會視其實際修習 課程,決定是否准予應考。

應一級建築士考試應考資格之實務經驗要求,政府或 JAEIC 並未直接介入管理,但應考人須於報名時提出證 明,採書面審查方式辦理。建築相關實務經驗之要求,原 規定較為寬鬆,其項目如下:

1. 設計事務所、建設公司等建築物的設計、工程監理、施 工管理。
2. 政府部門的建築行政、營繕。
3. 大學、研究所、工業高校等的建築相關研究、教育。
4. 建築(工)學關係大學院的建築相關研究。
2008 年 11 月公布之新建築士考試制度,依建築士法第
14 條頒訂的國土交通省令,其所定建築相關實務,須與建 築設計、工程監理必要知識、能力獲得之實務為限。依 JAEIC 公布資料顯示,包括下列 8 項建築相關實務:
1. 建築物的設計相關實務。
2. 建築物的工程監理相關實務。
3. 建築工程的指導監督相關實務。
4. 建築工程的施工技術上的管理相關實務。

5. 建築基準法第 18 條之 3 第 1 項規定之相關實務。
6. 消防長或消防署長依建築基準法規定同意相關審査實
務。
7. 建築物的耐震診斷相關實務。
8. 經採認合格的大學院(研究所)相關實務演習(實習), 後者之內容限於,以培養建築設計或工事監督管理之實 踐能力為目的的建築士事務為實務演習(實習),如其 取得與實習相關之必選科目其所訂的學分數(30 學分以 上或 15 學分以上),且該大學院課程並經確認審查委員 會審定確認者,視為該當於 2 年或 1 年之實務經驗。(審 查基準由大學院實務經驗確認審査委員會依據相關法 令訂定公布,至 2011 年 7 月 6 日為止,計 120 校所課 程經過審查採認)。

美、歐、日三位建築大師都未真正上過大學,更遑論40設計學分?

文章發表於 : 2013 10月 19 (週六) 4:07 pm
陳明城
●萊特__早年,萊特一家人过一种游牧式的生活,在1878年来到Madison之前,他们曾经在Rhode Island、Iowa、和Massachusetts住过。从11岁开始,赖特在Madison待了九年,他总是和他的叔叔James Lloyd Jones一起在Taliesin hill附近的农场里度过夏天。其时,他的父亲在Unitarian教堂里当牧师。这段早年在威斯康星州农村的生活经历对赖特的影响非常深刻1885年他的父母离婚了,那之后赖特再也没有见过他的父亲。为了支持这个家庭,赖特开始为Allan Conover工作,此人是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工程学院的院长。在威斯康星州立大学,赖特花了两个学期的时间学习土木工程,同时他还为建筑师Joseph Lyman Silsbee画图、监督Unity小教堂的施工。 ●柯比意__這位改變二十世紀建築風貌的巨匠非但不是科班出身,而且學的還是鐘錶雕刻,(在他的家鄉瑞士這是最夯的行業,他老爸也是鐘錶雕刻師)。其實他從小視力不佳,並不適合從事這種需要好眼力的雕刻工作,他的恩師因此拼命鼓勵他朝建築領域發展,他卻一心想當畫家,努力學油畫,參加畫展。

他的建築知識完全是四處旅行、打工實習,從實務累積而得。 這位改變二十世紀建築風貌的巨匠非但不是科班出身,而且學的還是鐘錶雕刻,(在他的家鄉瑞士這是最夯的行業,他老爸也是鐘錶雕刻師)。其實他從小視力不佳,並不適合從事這種需要好眼力的雕刻工作,他的恩師因此拼命鼓勵他朝建築領域發展,他卻一心想當畫家,努力學油畫,參加畫展。

他的建築知識完全是四處旅行、打工實習,從實務累積而得。

●安藤忠雄__并未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仅在建筑公司工作过一小段时间。在高中毕业后,参加了Semi Mode研究班(Semi Mode Seminar,Seminar是一种由大学教授创立的研究班,属于大学教育的一种),Semi Mode研究班是由已故的长泽节所创立,被称作是“传说中的美术学校”,毕业生包括饭野和好、金子功、寺门孝之、山本耀司等人,毕业生大多都是如今在业界第一线活跃的创意工作者。之后独自利用各种管道学习了室内设计和制图等技巧。在成为建筑师之前,曾担任过以关西为中心,许多茶馆和咖啡厅的室内设计。萊特__早年,萊特一家人过一种游牧式的生活,在1878年来到Madison之前,他们曾经在Rhode Island、Iowa、和Massachusetts住过。从11岁开始,赖特在Madison待了九年,他总是和他的叔叔James Lloyd Jones一起在Taliesin hill附近的农场里度过夏天。其时,他的父亲在Unitarian教堂里当牧师。这段早年在威斯康星州农村的生活经历对赖特的影响非常深刻1885年他的父母离婚了,那之后赖特再也没有见过他的父亲。为了支持这个家庭,赖特开始为Allan Conover工作,此人是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工程学院的院长。在威斯康星州立大学,赖特花了两个学期的时间学习土木工程,同时他还为建筑师Joseph Lyman Silsbee画图、监督Unity小教堂的施工。 上述美、歐、日三位大師都未真正上過大學,更遑論40設計學分,在台灣人稱建築界一匹狼的吳增榮建築師(設計前台中市議會大樓、現台北市政府大樓)設計稱一流,他畢業自台北工專五專部土木科。但今日建改卻努力想要框學生必修40設計學分!__進步?退步?

部分補教老師認為目前學校教不好學生,此點所言甚是。

文章發表於 : 2013 10月 19 (週六) 4:37 pm
陳明城
曾光宗 若能確實落實目前考選部及建改社,對於建築師考試機制的改革方向的話,相信未來一定會衝擊到現有的建築補教業者,因此對於部分補教業者提出對於蘋果日報報導內容的爭議與看法,個人充分理解並尊重。

然而,建築師考試制度的問題絕非僅在於「設計答題技巧」上,該篇報導背後的意涵應是大家關心的重點。另外,個人無法認同「補習教育」可以取代或彌補在校正常的建築教育之論點;理由涉及建築教育之基本價值,在此不再贅述。

當然,部分補教老師認為目前學校教不好學生,此點所言甚是,因此建議可直接對所質疑的建築系提出訴求,相信該些系所一定會重視您的觀點;或者是關注並參與建築師考試機制改革的後續重要工作之一的「建築科、系、所課程認定」,此工作尚在起步階段。__此工作尚在起步階段_意思還有救,可擋下學界這一自肥方案!

部分補教老師認為目前學校教不好學生,此點所言甚是,因此建議可直接對所質疑的建築系提出訴求,相信該些系所一定會重視您的觀點!


呂欽文 以我個人了解,建築師考試改革的理想是不需補習就可以考上----只要具備作為一個建築師應具備的能力的話。明城兄看來是很用心的補習班老師,只可惜是在補習班發揮這樣的教學能力,有點類似補習界的森林小學;但如果換個場景,一班數百人的傳統補習班,恐怕就沒法照顧到明城兄所強調的"設計本質"方面的問題,所以,補習教育終非是常態的建築師養成教育,一不小心就會偏向速成式的學習。在此也非要貶低參與補習的同學,請記住,假如不用補習、藉著實務學習就能考試,既兼顧在職生活又能持續累進考試的能力,不是很好嗎?
(也請大家尊重版面的非商業性,如可能涉及個人職業利益的內容還請節制)


只可惜是在補習班發揮這樣的教學能力,__一點都不可惜,如果不是在實力「學院」授課,我有機會教到:交大建研、台大城鄉、成大建研、東海建研、中原建研、淡江.....,大概國內任一系所的畢業生都指導過吧!甚至英AA、美哈佛...或國外都市設計、景觀設計碩士(不乏博士),還指導過直轄市都市社計審議委員...,因能與這麼多優秀學生彼此互動學習、教學相長,天龍八部...等始能略有小成!所以一點都不可惜。

看來我得試著給我的學生一份問卷,好知道是哪個學校的畢業生不滿所學,只不知當取得曾老師任教系所的學生問卷,他會不會重視我的觀點!

比較前後40建築師考試變革圖的是甚麼?

文章發表於 : 2013 10月 20 (週日) 2:16 am
陳明城
陳明城 拭目以看:實習認證會開如何的方便之門,如任教某科目多久?實習認證免議!

__10月16日 20:11 (這是我前天提出的懷咦?)

__果然!要偷渡的在此!(且早就公諸於世,只是我們廳他們改革朗朗上口,太相信他們了!_也難怪當我提出質疑後,建築改革社(建改社)公開的臉書社群竟公然的封鎖我與莫老師(其實蠻不好意思,我到現在都沒見過莫老師,也對他不熟,但經這兩天的網上發言回覆,真佩服他!)

__E.教授服務滿2年、副教授服務滿3年、助理教授服務滿5年,得減免。然後經鬆通過此認證辦法,可以想像前幾年就只有這批學者,再以第二試40~50%的錄取率(請注意等於關起門字已玩!),如此不出3~4年這些教授、副教授都以漂白為建築師!考生們!請問你們同意你們的師長以這樣的方法漂白成為建築師嗎?請問這不是當年先射箭再畫靶久為詬病的甲考復辟嗎?原來這就是建改社諸君子打的如意算盤!__

但他們端給廣大學子的菜則是:

1.須修習設計40學分!
2.通過第一試!
3.實習認證:學生畢業後先滿足規定的工作經驗後方能報考建築師考試,工作經驗規定約七百多小時,工作2年(5年制建築系),3年(4年制建築系),研究所(有修設計課及實習可折抵工作年限)及非建築系(4-6年)工作年限另訂。_按:這部分最後定案應更繁複,據悉須有建築師事務所、營造廠、工程顧問公司等各方面的時數、年數認證!
4.參加第二試!(錄取率 40~50%)

去年在國際會議廳遇一位建築界大老(曾在北工專短暫任教、北高等地皆有重要作品,直轄市都市設計審議要角),和他談起專技考試要改二階段,他的回答殊堪玩味。他說:這只是過渡,終究還是要改回來一階段!若這過渡階段放過了一些想過的人,再以測試辦理成效不彰,改回一階段。請問放都放了,能要回來嗎?__我談段不久前的歷史吧!北工專黃正銅學長前後屆工專幾乎霸佔了錄取名額,聽說是漢先生等委員搞出了個檢覈辦法:規定二專不能參加檢覈。(所以我及北科前幾屆學長頓時很失落,我下一屆的學弟改三專,但這表示等有三專資格畢業生再加工作資歷已是六年後才得進場比劃)。建築師錄取名額,從此嚴高考(當時考上高考即為建築師_且工專畢即可參加考試)每年個位數,放檢覈(大學+工作資歷)每年百位以上(春秋各一考)。如今檢覈辦法煙消雲散,但當年這技術性的KO辦法對台北工專畢業生打擊很大,我也只好在服完預官役後回母校擔任一年助教後,乖乖的去插大、唸研究所!__以考試辦法達到特定目的,史有前例啊!

看看30多年前的建改跟現在的建改之一同處!_但今日之影響較諸30多年前之影響何止百千倍??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250956700-%e6%8a%95%e5%bd%b1%e7%89%871.jpg"><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82205873-2540784336_n.jpg?v=1382205903"></a>
當年為的是封殺被認為缺文化素養的工專二專生。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250956702-%e6%8a%95%e5%bd%b1%e7%89%872.jpg"><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82205874-841281874_n.jpg?v=1382205903"></a>
如今是為無膽上考場的教授開後門,兼以十八銅人陣伺候考生!(40設計學分、第一試、工作認證、第二試。)

拿第二試40~50%高錄取率當誘餌。問題是看得到吃不到!教授群卻大餐早已下肚,甚至拉出來了!

文章發表於 : 2013 10月 20 (週日) 11:59 pm
Peter Tsao
有關考試的一點點牢騷
其實,這年頭有一個建改社關心建築師考試已經算是很幸福的了。因為根本沒有人關心大學聯考或指考有多折騰人,很多人還一昧指責大學聯考太好考以至於大學生沒有競爭力,也沒有人關心碩士有多難考和多畢業。結果大學學歷貶值,碩士畢業不少人還是高不成、低不就。一般人考上建築師之後確實很少人會去管建築師有多難考呀!的確!我也曾經強烈埋怨過小學作業很多,很不合理害我沒有時間玩。而我這十幾年來,竟然也從來不曾關心小學作業與月考的沉重。不過也許,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該處理的任務,經常緬懷過去的辛苦或困難,可能也不是一件好事。

大凡有才華而難通過考試的人,根據我8年淺薄的非主流不須聘書的教學經驗(在此也感謝貴人池建築師的賞識與抬愛,再次感恩。),絕大多數不是因為資質不夠,而是因為才華洋溢而業務繁忙,以至於沒有時間準備,當然這也不是壞事,能在相同的時間與生命裡,各自累積著不同的財富或果實是好事一樁,也公平公允。我誠懇地提醒過幾位身邊相當要好的重要朋友。「我相信,你若能放下或推掉手邊一半的業務量或有收入業務以外的外務,如演講、策展、參加設計競賽,把心力放在考試上,兩年,我有信心你能得償所願。」但話說一次我就該閉嘴,尤其聽到幾位經營者或負責人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若是依賴自己實務經驗豐厚,對於考試又沒投注足夠時間準備與調整設計呈現的體質,無異以中文設計圖說投交國外競圖比賽而期待得獎取得設計權一般,可能只是緣木求魚。真實的案例是,長久以來,我一直夢想能夠出國念書,但苦於資金與盤纏不足、一直以來的受託工作與委託案件,讓我連個托福都沒有足夠的時間準備。當年一起準備托福的朋友,已經自名校學成歸國。而我當年每一分在美加英文托福補習班空教室趕時間折圖收納紅色卷宗夾的藍晒圖。已經一張一張地瓦解我出國遨遊的夢想直到灰飛煙滅。我沒有話講。相對於去哈佛GSD念書的烤雞的破釜沉舟。我放不下工作的行為,其實已經做出一種選擇。當年坐在烤雞機車後座一起去美加補英文的年輕人,在好幾年後才明白對於一個新目標的堅持,過多工作事務的雜質對夢想實踐竟然有如此嚴重的破壞。弔詭的是,幾年後在台南努力兩年沒有完成的碩士論文草稿,依舊躺在某一台舊筆電的某個檔案夾裡,而利用工作之餘的零碎時間拼湊書寫的圖文,卻成為一本有ISBN國際標準書號的書,沒有碩士學位的認證,每個月卻總有幾位陌生不認識的讀者來信詢問書裡內容,和我進行著網路上的遠距討論。什麼對、什麼錯、什麼選擇有效益、什麼選擇浪費生命。我越來越不懂。我唯一能確定的是,如果想要,就要伸出手去拿取,專心一意地去拿取。一定不是伸手之後,左顧右盼、騎驢找馬地吃碗內看碗外。

台灣建築的美醜有很多種標準和很多種評語,是美是醜實在很難論定,但教育業主和基於本位主義認定業主所需之自大有何相異,一個建築設計人能做的其實也有限。進入手錶店,店員一直教育我應該配戴omaga十萬元的手錶才有生命的質感與整體形象的厚實,我的財力接受不了她的教育,我的資質只適合1000元的卡西歐,那是我學生時代的夢幻塑膠錶款。一個人為什麼要放棄憲法保障的居住自由,和人身自由的選擇權呢?,服從別人的教育。為什麼是教育而不是推薦或推廣?為什麼是當一個老師而不是一個朋友。總之,經過她鍥而不捨的教育之後,我還是選擇1200元的運動錶。不是出錢的最大,而是我有我的期待與想望。於是,我從此不敢教育別人,只敢建議別人。即使在課堂上,我也僅止於「技術指導」的顧問或教練,絕對不敢教育他人。

我們應該對自己要有信心,如果我們確實是有創意的建築人,一兩年的考試不會抹煞我們的創意,正如當年準備大學聯考背誦枯燥的三民主義沒有把我們洗腦變成傻瓜。兩年講求紀律與服從的軍旅生涯退伍後,我們也沒有因此而變成殺人機器或笨蛋。一點點時間與力氣的投注有沒有意義,全憑自己。

當一個挑戰橫在眼前的時候,要把思緒放在[這個挑戰真困難?]還是把思緒放在[這麼困難的挑戰應該如何克服?]筆者淺見,相對於經營事業或職場工作有很多因素在在影響著事情發展的順逆,而有些事情,確實還是只是自己和自己之間的戰鬥。起心動念,一來一往之際其實還是自己。正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祝福我們有足夠的智慧做出對自己有利的起心動念,也祝福我們有足夠的幸運能在選擇正確而辛苦的荊棘叢林之後,拿取得果實並全身而退。

根據蘋果日報的報導,中原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曾光宗表示:「考選部找的命題委員,幾乎都是具教授資格的學者,很多都沒有實務經驗,有時候連自己的研究題目也拿來考,如果沒跟著他做研究,誰答得出來?」
題外話,上述中原大學曾光宗老師的分析相當有道理。但是,依據這個邏輯之下,建築師考試的第一試,曾光宗老師所謂這些沒有實務經驗的老師不用參加第一試,這樣是否合理呢?筆者倒是略為質疑。

臉書友人回覆。

文章發表於 : 2013 10月 21 (週一) 2:27 pm
陳明城
Hong Xiang Wang 如果按照上面的邏輯,自己開一間大學,再搞一個建築系,自己當校長兼當教授,然後過幾年就可以直接第二試了。理論上應該先經過公平的程序參加國考取得建築師資格再去當老師比較合理,怎會是先當老師再去當建築師?其實這公平性大家都知道。如果講實務經驗?砌磚的師父可不可以?粉刷的師傅可不可以?其實大家心知肚明?如果有人家裡開事務所,建築師的爸爸在小孩超過被認為可能是童工的年紀後,就幫他保勞保,還沒唸大學就有好幾年的事務所工作經驗?這樣公平嗎?再說!這些老師都這麼厲害,參加國考應該輕而易舉,應該不須替他們考量這麼多才是。

臉書友人回覆!_2

文章發表於 : 2013 10月 21 (週一) 3:18 pm
陳明城
Yui Ming Chang 助理教授5年直接考第二試?那這麼多年來主張考試與實務結合的理念不就自相矛盾了...難道,教書幾年就具備業界多年的"實務經驗"了?那學生都不用去事務所實習,回學校當助教不就更學得到"實務經驗"了,這樣的提案與理念實在相當矛盾!況且學者們的設計"手上功夫"如何,不言自明,這樣考第二試(40%~50%),呃...感覺是E就是"特別安全梯"---小弟直言,若言不及義,請多海涵

10月19日 23:41 · 收回讚 · 6

文章發表於 : 2013 10月 21 (週一) 4:20 pm
dou12543
第二試錄取率有40%~50%???
那設計和敷地都不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