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線上評圖]101年設計

文章發表於 : 2014 8月 26 (週二) 9:52 am
tankwe
各位前輩好,第一次貼圖煩請指教。
圖檔
此次題目重點應該是與歷史建物的結合,想法是
與歷史建物形成圍塑的空間感,於是運用L字型建物與歷史建物形成一合院式開放廣場,將老樹包圍起來,讓在地記憶得以延續。歷史建物做為串連廟口活動與活動中心之間的中介空間,可置入市集、配合慶典等活動。另以一空橋連結歷史建物之平台,串起活動中心之屋頂花園與廟埕、歷史建物之間的動線。(這裡我將歷史建物的平台廊道方向弄反了><)。
物環方面集會場所為東西軸向並有屋頂花園隔熱,並可向北取河溪之景,二樓多功能教室配合歷史建物採斜屋頂造型並以大片落地窗面向花園取景;另一側一樓為老人活動空間與辦公室,二樓為媽媽教室與兒童遊戲場,西向並以外廊對應西曬問題。三樓為機房與水塔,此案另挖地下室做為提供鄰里使用的停車空間。
還請各位先進不吝指教謝謝。

文章發表於 : 2014 8月 26 (週二) 1:04 pm
NSW
小弟有一些建議 可以供您參考。
1. 排版略為失焦,一般希望以平配或是等角透為主要表現圖面,便可以放大張一些。另外,就像古典語法的建築立面一樣,排版也講究比例/韻律/格式,例如同樣是平面或是小圖,最好是能被整理成一整列(行);而您的等角透與屋頂平面圖似乎再講同一件事,傳達效率較低。
2. 此配置應該10位考生中有8位(但其實無妨),只是更希望能傳達出所創造的空間能否為基地的現況"加分"。例如廟會時該如何使用整個舊建築與廣場,或周遭商店街舉辦特賣時,廣場上的軟硬體該如何應對,老樹對於社區居民的意義為何,甚至是建築立面回應中西舊建築比例與紋理...這可能是老師比較想要您回應的。
3. L型的建築是一個基本型,但應該有更多的變化才是,如穿透或流動。目前較像只把L型內部劃分隔間牆及寫上空間名稱而已,而缺少與行為或環境互動的"空間"設計。在框起這L型的量體輪廓線的內與外,缺少一種行為滲透/視覺穿透/動線交會...的設想,於是設計氛圍便偏硬了,只怕在老師眼中僅僅回應了機能而已。

小意見,希望有觸碰到核心囉~

文章發表於 : 2014 8月 27 (週三) 2:07 pm
陳明城
NSW 寫:小弟有一些建議 可以供您參考。
1. 排版略為失焦,一般希望以平配或是等角透為主要表現圖面,便可以放大張一些。另外,就像古典語法的建築立面一樣,排版也講究比例/韻律/格式,例如同樣是平面或是小圖,最好是能被整理成一整列(行);而您的等角透與屋頂平面圖似乎再講同一件事,傳達效率較低。
2. 此配置應該10位考生中有8位(但其實無妨),只是更希望能傳達出所創造的空間能否為基地的現況"加分"。例如廟會時該如何使用整個舊建築與廣場,或周遭商店街舉辦特賣時,廣場上的軟硬體該如何應對,老樹對於社區居民的意義為何,甚至是建築立面回應中西舊建築比例與紋理...這可能是老師比較想要您回應的。
3. L型的建築是一個基本型,但應該有更多的變化才是,如穿透或流動。目前較像只把L型內部劃分隔間牆及寫上空間名稱而已,而缺少與行為或環境互動的"空間"設計。在框起這L型的量體輪廓線的內與外,缺少一種行為滲透/視覺穿透/動線交會...的設想,於是設計氛圍便偏硬了,只怕在老師眼中僅僅回應了機能而已。

小意見,希望有觸碰到核心囉~



...只怕在老師眼中僅僅回應了機能而已。

小意見,但確實觸碰到核心囉~

會操作成這樣,真正原因在沒能讀懂題目,確認命題者在要些甚麼?

文章發表於 : 2014 9月 11 (週四) 11:53 pm
tankwe
NSW 寫:小弟有一些建議 可以供您參考。
1. 排版略為失焦,一般希望以平配或是等角透為主要表現圖面,便可以放大張一些。另外,就像古典語法的建築立面一樣,排版也講究比例/韻律/格式,例如同樣是平面或是小圖,最好是能被整理成一整列(行);而您的等角透與屋頂平面圖似乎再講同一件事,傳達效率較低。
2. 此配置應該10位考生中有8位(但其實無妨),只是更希望能傳達出所創造的空間能否為基地的現況"加分"。例如廟會時該如何使用整個舊建築與廣場,或周遭商店街舉辦特賣時,廣場上的軟硬體該如何應對,老樹對於社區居民的意義為何,甚至是建築立面回應中西舊建築比例與紋理...這可能是老師比較想要您回應的。
3. L型的建築是一個基本型,但應該有更多的變化才是,如穿透或流動。目前較像只把L型內部劃分隔間牆及寫上空間名稱而已,而缺少與行為或環境互動的"空間"設計。在框起這L型的量體輪廓線的內與外,缺少一種行為滲透/視覺穿透/動線交會...的設想,於是設計氛圍便偏硬了,只怕在老師眼中僅僅回應了機能而已。

小意見,希望有觸碰到核心囉~


感謝指點~~><完全都說中我自己覺得很心虛的地方!關於透視小弟只會這個角度的等角透~希望剩下兩個月還有時間練...而L型量體我想應該是蠻萬用型的,只想不出錯就這樣配置了...我想我真的缺乏從人文互動角度切入與說故事的能力...

文章發表於 : 2014 9月 12 (週五) 9:53 pm
g203219
現在的建築師考試已經不是用分割指派的空間處理方式來回應題目需求
更不用說是L型的萬用平面,L型設計是一種概念而不是真正把一個L型平面畫上去就可以交代一切,每年考建築師的考生約莫有4千多人要如何在眾多高手中脫穎而出就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議題,如果你是考試委員試問你要為國家挑選一位具有什麼能力的人當建築師同時賦予他社會責任........想想看想通了應該離建築師就不遠了

很正確!

文章發表於 : 2014 9月 13 (週六) 12:14 am
陳明城
g203219 寫:現在的建築師考試已經不是用分割指派的空間處理方式來回應題目需求
更不用說是L型的萬用平面,L型設計是一種概念而不是真正把一個L型平面畫上去就可以交代一切,每年考建築師的考生約莫有4千多人要如何在眾多高手中脫穎而出就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議題,如果你是考試委員試問你要為國家挑選一位具有什麼能力的人當建築師同時賦予他社會責任........想想看想通了應該離建築師就不遠了


很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