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 寫:這沒有紮實的南島文化底子是寫不來的
而南島文化的研究資料
日治時期一些日本台灣人留下不少一手資料
所以日文要好才行
又不能不勤快台灣部落走透透
體力也要好
真正是文武全才
這就是我對我祖師爺 千々岩助太郎 尊敬的原因(我簡直把他當我阿祖一樣看待)
也因此蒐集了一些資料,放在網路上,讓大家重新認識這位被遺忘六十年的學者
http://chijiiwa.kaishao.idv.tw/
若不是二戰的結束,日本戰敗
他很可能在1950年代,寫出一本台灣建築史
他本人是南島民族建築研究專家,
大東亞戰爭期間,
他已展開台灣漢人廟宇民宅的研究(他調查的漢人閩式建築史料並未出書)
再加上他1926年來台,也是日本時代建築的觀察參與者(台灣建築會誌主編)
他還主持過荷蘭時期建築赤崁樓的修復考古
大東亞戰爭期間跑去
測繪淡水紅毛城,
考證西班牙植民北台灣時期的城堡
等於說,從南島民族、荷西、鄭成功、清、日本時代,他都已展開調查
只是,戰爭結束,一切都烏有去了。
有次在一個場合遇到李乾朗教授
我跟李乾朗教授開玩笑說,若不是二戰結束,台灣建築史這本書,
輪不到他1980年代來寫
他百分百同意我的話,
千々岩助太郎先生,正是李乾朗教授父親在台北工業學校(今北科大)的老師,
算起來李乾朗也是千々岩助太郎的徒孫。
現在原住民部落中的傳統建築物已趨近於零了
只剩下少數幾個點狀重建,刻意當做景點的,當做社區中心的
或者像好茶部落這種因為遷村所以保存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