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連結
租房新規明年元旦起施行 聚焦京城“群租一族”
2007-12-10 00:18:01來源:千龍網/記者 任征兵
一套五六十平米的出租屋內,7、8個陌生的人分別住在幾個用木板隔開的小房間裏,如今在北京,這種被稱之為“群租一族”的已經成為城市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懷揣著理想,來到京城,或工作或求學。面對瘋狂的房價和高昂的房租,他們無奈地選擇了群租。
《北京市房屋租賃管理若干規定》將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規定》中稱,出租的居住房屋人均使用面積不低於3平方米,承租人不得損害公共利益或者妨礙他人正常工作、生活。在該規定即將實施之際,記者近日走訪了西三環六裏橋附近一些社區的一些群租者,瞭解他們的酸甜苦辣,希望以此作為“標本”,折射“群租一族”的某些生存狀態。
群租無奈卻很現實

↑這間三居的房子被隔成了6個小單間,住了8個人
因為房價高,產生了租房者,因為房租貴,產生了群租者,道理淺顯的讓人一目了然。
12月7日,北京市建委發佈的新樓盤預售資訊顯示,11月份新開樓盤均價14966元/平方米,比10月份新樓盤開盤均價15324元/平方米下降358元。但北京師範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宏新認為,11月份的房價較以往突然下跌,可能是市場的一個正常波動,只是局部現象,房價可能會再次反彈。
而近年來,隨著北京外來人口的不斷增加,北京的房屋租賃市場日益擴大。據相關資料顯示:北京每年約有80萬—150萬套房被租,市場年交易額近 200億元。
據“我愛我家”發佈的房屋租賃價格指數來看,11月北京房屋租賃市場的平均租金水準為每套2299元/月,雖然市場正式步進入了傳統的租賃淡季,但相比上月的租金水準仍上漲了1.41%,基本維持了近期的租金小幅上漲走勢。

↑動輒上萬元的房價,讓很多人望樓興歎
一邊是瘋狂的房價,一邊是上漲的房租。群租,對於囊中羞澀的外地來京者來說,可以說是無奈卻很現實的選擇。
群租在六裏橋工貿社區的小燕在紫竹院從事速記工作,提到群租生活,頗感無奈,她不喜歡這樣的生活,但薪水不高,沒錢住太好的房子。她說,我也想住好點的房子,但現在一居室、兩居室動輒幾千塊錢,我現在每月工資才一兩千,根本住不起。
“現在這個十幾平米的小單間,雖然小,但價格也低,400塊錢還負擔地起,反正也就晚上回去睡睡覺,等有錢了再換個好點的吧。” 這個曾經很愛看《白領公寓》的外地女孩,看看自己的處境,面對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雖然有些氣餒,但還是不斷給自己打氣。
在網路公司工作的楊子和她的女朋友已經在目前租住的小單間住了近2年。一張雙人床、一張桌子、一個簡易衣櫥,這些家當把屋內占的連個花盆都無處擺放。屋子是後用木板隔開的,敲起來咚咚響。由於不隔音,晚上他們都不敢大聲說話。由於屋子窗戶小,裏面昏暗污濁,雖然是冬天,但他們也只好在門上掛個簾子,平時儘量把門打開,而他們的房間連個暖氣都沒有。
雖然兩個人加起來每月能有5000元的收入,但楊子和女朋友還是“堅守”在這個月租650塊錢的單間裏。揚子解釋說,不是不想換地方,但這周邊好點的房子,都1500以上,我們還準備攢錢買房子呢,就不花大錢去租房子了。但說到何時買房,楊子苦笑著搖了搖頭。
“共用”標籤下的潛臺詞
12月3日,星期一。早上5:30,當手機鬧鈴聲響起的時候,雖然還困意難消,但李毅還是猛地起身,拿起牙具沖進衛生間。自從3個月之前搬到六裏橋華源某社區這間群租房裏,這已經成為李毅每天一睜眼的第一件事。
他租住的這個二居室的房子,被房東隔成了5個單間,住了8個人。
“共用”是群租房的標籤。衛生間共用,廚房共用,洗衣機共用……也許除了自己的“鴿子窩”,其他都屬於共用的範疇。但在共用的背後,“競爭”卻是潛臺詞。
剛住進來的時候,李毅不懂這些。“我在中關村上班,每天6點起床,7點出門。但剛來的幾天,早上起來,發現衛生間、廚房都是人,刷個牙、洗把臉,上趟廁所都得排隊。好多人都拿著臉盆、牙具在衛生間等著,看著有人出來,都往裏沖。等到輪到自己的時候,大半個小時都過了”,因為這些事上耽誤了時間,李毅上班遲到了好幾次。
漸漸地,李毅摸到了規律,發覺6點是大家起床的高峰,於是他決定提前半個小時起床,雖然起早很辛苦,但能換來安心、從容地洗漱、上廁所,李毅覺得還算值。

↑共用的櫥櫃裏,按照房間號擺放著5戶人的廚具
和李毅一樣,群租一族每天都在經歷這種“殘酷”的競爭。記者在該社區一間出租屋內看到,幾平米的廚房裏,擺了一個帶有6個空格的壁櫥,每個空格上貼有數字,1號房、2號房,一直到6號房,空格裏擺滿了各戶的碗筷瓢盆,而好幾個炒勺、電鍋分散在各個角落。
住在其中的一個群租者告訴記者,因為做飯的人多,每天下班回來,想做頓飯,不等個把小時輪不到自己。在這個狹小的空間裏,往往是一戶人炒菜的時候,另一戶人就已經開始洗菜、切菜等前期工作了,只等著前面人的菜一出鍋,立即開炒了。
“住在這裏,必須眼疾手快,見縫插針”,臨走時,這位群租者自嘲般給記者說了這句經驗之談。
“鐵打”的單間“流水”的房客
雖然是合租,但沒人要求你合群。
已經群租快1年的時間,小燕對周圍的“鄰居”還是很陌生。她說,大家平時早出晚歸,下班後就把自己關在屋子裏,享受自己的小天地,基本上沒什麼交流。這裏都不是大家的長住之地,有的人住了一個月,甚至幾天就走了,沒法跟人認識,也不必跟人認識。
“其實,每次有人搬走,我心裏都有種莫名的悲傷,也許這觸動了我內心深處的那種漂泊和不穩定感吧”,望著窗外的高樓,小燕的眼睛有些模糊。
與小燕頻繁換鄰居稍顯不同,李毅在“迎來送往”鄰居的同時,也換了兩個房東,這倆人都是二房東。第一個房東也是外地人,和他們一起住。但後來以為要離開北京,就把它又轉給了一個北京人。除了換個房東,其他什麼也改變。
記者在華源某社區瞭解到,整個社區,1/4以上的房屋都被出租,有房主自己出租的,但更多的是二房東出租的。二房東光靠拉租客賺錢,一個單間一年可6、7千,一年少說也有5、6萬元的收入。
過於頻繁的人員流動,也帶來不少的隱患。小燕說,生活被打擾對她們來說是常事,經常有人帶朋友過來,高談闊論,嘻嘻哈哈。而一旦有空房間,房東就會帶人來看房。然後就是搬東西,收拾屋子。幾乎每月都有這種情況,叮叮咣咣的聲響讓她覺得很煩,但卻無可奈何。
同時,人來人往也讓群租者的財產安全也得不到保障,他們貴重的東西從不放在房間,都自己保存,丟了也不能說,自己吃啞巴虧。房東就曾告訴過李毅,屋裏千萬不能放現金,丟了她可不負責。
群租的罪與罰

↑六裏橋附近的一個電線杆上貼滿了租房資訊,很多都是招租單間客戶
近年來,由群租引起的租住者與業主之間的矛盾越發突出。在某地社區,曾有百余居民聯名“聲討”群租。
在華源某社區,有業主告訴記者,租房者良莠不齊,隨處吐痰、亂丟垃圾情況時有發生。加上有的人上下班時間不規律,到晚上人員嘈雜,影響周邊居民睡眠休息。群租使社區人滿為患,每天等電梯的時間成倍增加。經常有人搬進搬出,不但影響了業主的生活,也存在嚴重的治安、消防隱患。
在網上,還有人總結了群租的“四宗罪”,一是使社區生活品質下降,二是鄰居生活受擾,三是安全隱患倍增,四是設施損壞嚴重、社區環境惡化。
那邊業主言之鑿鑿,這邊租房者也是據理反駁。
楊子說,如果不是收入不高,誰願意選擇這種居住環境惡劣的群租方式。現在房價天天漲,買房子遙遙無期。好點的房子,房租又太高。我們也不想過這種生活,但我們別無選擇。
“我在等電梯的時候,經常聽到有人說我們這些租房者如何如何的不是。我們來到這裏,是因為你們願意把房子租給我們,一邊拿著錢,一邊數落我們,這樣合理嗎?”小燕憤懣地說。
今年8月29日,上海市房屋管理局一個通知,又將關於群租的爭論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這個名為《關於抓緊完善業主公約,增補規範租賃行為相關條款的通知》,增加了“一間房間只能出租給一個家庭或一個自然人,出租給家庭的,家庭人均承租的居住面積不得低於5平方米”的條款,按照當地媒體的解讀,這意味著即使是好朋友或者是男女朋友也將不能租住一間房。
就是這條規定,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也讓網上掀起了空前的口水戰。有網友指出,“一間房只能出租給一個家庭或一個自然人居住”的規定將為在城市裏謀生的外地人製造巨大的麻煩。如果沒有配套政策來安置他們,僅僅強調嚴格執行規定,其可能帶來的問題將遠遠大於群租本身的危害。
群租是法律問題還是經濟問題?
上海群租問題餘波未了,北京也對群租有所動作。目前有關部門已經制定了《北京市房屋租賃管理辦法》,記者近日從市建委獲悉,該《辦法》將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辦法》規定,“出租的居住房屋人均使用面積不低於3平方米;其中,成套住宅人均使用面積不低於6平方米。”同時規定承租人不得損害公共利益或者妨礙他人正常工作、生活。
新《辦法》的施行對群租者將會帶來什麼影響和多大的影響,目前不得而知。
而據瞭解,本市已成立了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委員會,下設相應辦公室,在居委會或村設立一站式辦公服務站,解決流動人口婚育、居住等的管理問題。
對於北京群租的整體狀況,記者電話採訪市建委房屋市場管理處,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並沒有進行過系統調研。
但有關專家指出,目前,“群租”問題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不在於法律缺失,而在於經濟原因。高房價導致中低收入者的居住條件急劇惡化,特別是剛步入職業生涯、缺乏經濟積累的年輕人,現在北京、上海的房價已經嚴重背離了當地的工資水準,以現在年輕人普遍的薪金水準,他們中的大多數可能在相當長的時間裏要過“群居”生活。高房價不僅使中低收入的年輕人被迫選擇了“群租”,而且也使房租的價格相應上升。但高房租又促進了“群租現象”的蔓延。他建議,應該給“群租”以合法的地位,這樣就能夠在租住人員的身份確認、登記、用電負荷、環境衛生、擾民、社區出入管理、房租納稅等環節上進行監管,把不利的因素盡可能地控制在一個較小的範圍內。
此外,也有網友提出建議,希望政府也能給群租的人提供廉租住房,或者把一些住房改造成宿舍,讓他們租住,這樣一方面便於管理,另一方便也能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體現城市的包容性。
但這些都還僅僅是願望,像小燕這樣的群租者目前除了努力和堅持之外,似乎只有期待。
資料來源:
http://beijing.qianlong.com/3825/2007/1 ... 207639.htm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