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土木輕設計 機場真的難看


建築之美、建築推廣

重土木輕設計 機場真的難看

文章 » 2008 6月 22 (週日) 1:29 am



贊助商連結

重土木輕設計 機場真的難看

【聯合報╱張基義/交通大學建築所所長(新竹市)】

日前媒體大幅報導連勝文批台灣的機場真的是非常破爛,引起藍綠一番口水各自表述。「台灣的機場真的是非常破爛」,我想國人有出國旅遊都會感同身受,也許「破爛」形容詞很直接,但是我認為設計與施工品質差絕對是不爭的事實。

這不是哪一個人或政黨的問題,而是交通設施建築採購評選制度設計上極為嚴重的根本問題。

台灣過往將機場、車站、捷運等交通公共設施視為一般基礎建設而非國家門面形象工程,設計團隊甄選國內開標均以土木、機電為主,導致國內數大工程顧問公司輪流主導設計,建築、景觀、室內設計師都是工程顧公司的內部人員,與國際慣例經由國際競圖遴選出有創意的建築、景觀、室內設計團隊主導設計完全背道而馳。

營建團隊甄選通常援用採購法最低標,以最低單價與總價來遴選營建團隊,導致營造廠低價搶標後藉故變更設計辦理追加,工程延宕品質粗糙的噩夢不斷上演。

松山機場、台北火車站建築都是複製圓山飯店或國父紀念館的民族圖騰式的交通建築創意乏善可陳,但是台北火車站二樓去年委由民間經營的飲食空間品質就足堪讚許。中正國際機場一期航廈造形直接抄襲廿世紀美國十大經典建築第五名的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形成國際笑話令人汗顏。

中正機場二期航廈由台灣的工程顧公司設計,亞洲同時期興建的國際機場,有香港赤←角機場由英國建築師Norman Foster爵士設計、大阪關西機場由義大利建築師Renzo Piano設計,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機場由日本建築師黑川紀章設計,當亞洲鄰近國家尋找國際設計團隊的同時台灣尋找國內工程團隊,設計品質當然立見高下。

台灣過往幾年其實也有令國人驕傲的交通設施建築;由大元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新竹高鐵車站贏得建築大獎、英國建築師Richard Rogers爵士設計的高雄捷運R9線中央公園站成為城市地標、日本建築師團紀彥設計的中正機場一期航站整建充滿詩意而高雅(未開工),這些絕對都是台灣可以拿得上國際檯面的門戶形象工程。

現代的道路或交通工具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最息息相關的公共空間,然而長久以來無論是規畫者或主政者向來都將之視為必要之惡,習慣忽視其空間存在的必然性,並加以設計轉化為另一種特殊而完整空間經驗。台灣向來有舉世傲人的經濟成就,但是在城市與建築上的文化創意卻還僅在萌芽階段,寄望台灣持續推動國家門戶改造計畫,以嶄新的面貌面對全球化城市創意年代的到來,迎接與日增長的國際或大陸觀光客。

【2008/06/21 聯合報】@ http://udn.com/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
 
文章: 691
註冊時間: 2007 12月 20 (週四) 9:51 am

這是一篇好文章!

文章Guo » 2008 6月 22 (週日) 8:00 am

我剛好有看到這篇
本來也想轉貼上來
但想說還是讓張老師自己來
果然真的很快就見到了
國際機場是現代國家的指標建築
可以這麼說
到一個國家的大門口
她決定了一個觀光或商務客的心情
好的老車站會成為奧塞博物館
以後好的機場也不會寂寞
好的機場本身就是國家最佳代言人
或一個城市的代言人
等待時也不覺得時間長

"香港赤←角機場由英國建築師Norman Foster爵士設計、大阪關西機場由義大利建築師Renzo Piano設計,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機場由日本建築師黑川紀章設計"

這幾個城市都是亞洲生活品質排行在台北前面的城市
領導者已經感受到未來城市需求和創意方向
自然不願意自己的城市落於人後
事後也真的因為當初的遠見
而帶來城市的新風貌
創新邁前一大步
國家或城市的人民自然感染了這個氣氛
而不斷創造出令人感動的各式各樣的新流行
而在全球也大受歡迎
機場破破爛爛的
(下大雨甚至還會漏水)
剛好讓觀光客商務客壞印象
如好萊塢影片曾經嘲諷台灣的破新雨傘一般
機場是旅人第一印象和最後印象
再多的國家或城市廣告都不如她
有人因為機場的印象美
本來不打算進入而入境
因為最後印象美因而回去多正面宣傳
回流是自然的

怎麼我們的國家和城市政府領導團隊不懂這些?
不要光看名畫讚嘆而已
要思省會產生名畫的背景
需要多久多扎實的文化涵養

國家或城市的指標建築
每個國民或市民都要表示意見
最後呈現的實際作品
就公開在國際或其他城市讓人品頭論足了
是榮是辱
我們都不得不概括承受
這涉及到國家美學與城市美學
怎麼能讓傳統的僵固制度綁住呢?
Guo
 
文章: 398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28 (週三) 12:19 pm
來自: 中和(近板橋)

文章Pedro Hsieh » 2008 6月 22 (週日) 9:22 am

我在學校的圖書館看過當初的一期機場興建計畫,美國也只有少數的規劃公司能做這種計劃,說真的;破爛的原因應該不是請得到或請不到大師設計,續多國際大師也來過台灣,結果呢?最新的例子好了,烏松的台中市政中心,現在是什麼樣子?
機場有其嚴謹的使用機能邏輯,周邊的專業知識更是重要:區域發展、國際航線、經濟預測、物流經營、財務管理、營運......族繁不及備載。建築師也不過就像五星級飯店裡面那個賣畫的藝術家:或許名師可以把作品掛在大廳,但是影響最實在的印象應該會在於後續的服務品質,偉大的建築師作品,也能強化國家入口的意象;但無法撼動對國家的觀感。大家會認同法蘭克福機場、羅馬機場、馬德里、巴黎機場不是大師作品,就認為德國的機械工業落後、義大利時尚品味低下、西班牙或是法國是歐洲邊陲嗎?
台灣機場爛?應該先說什麼是「爛」,張老師是教授級的老師,應該能量化或是質化這個描述。相反的,我認為台灣機場品質差反而是輕土木的結果。機場基礎建設反映的其實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科技能力:這些能力整合的know-how和執行力。
Pedro Hsieh
 
文章: 1203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0 (週六) 10:23 pm
來自: 台灣中部草地

文章L-archi » 2008 6月 22 (週日) 10:08 pm

我認為設計不是只有單純美學的問題,一個機場要完成需要多方面的整合,如同Pedro Hsieh兄所提到的:「機場有其嚴謹的使用機能邏輯,周邊的專業知識更是重要:區域發展、國際航線、經濟預測、物流經營、財務管理、營運......」設計團隊(建築師)的角色很關鍵,但如果機場整體印象讓我們覺得破爛,那是不是設計團隊出了問題?有沒有重土木,這個涉及多方面的制度與人事,但輕設計答案卻很明顯,因為先期的規劃設計、營運維護計畫等做不好,後面才會出了一大堆問題。

小弟認為機場整體印象讓我們覺得破爛,首要檢討是相關設計團隊與業主,再來才是施工團隊!
L-archi
 
文章: 3134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0 (週六) 10:59 am
來自: 台灣


回到 建築專欄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