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與農舍一封給下一代建築人的道歉信by孫德鴻


建築之美、建築推廣

文章Pedro Hsieh » 2009 2月 14 (週六) 9:44 am



贊助商連結

Paul Krugman在最新的部落格"The Great Illusion "內提到: "And now comes “militarism and imperialism.” By itself, as I said, the war in Georgia isn’t that big a deal economically. But it does mark the end of the Pax Americana — the era in which the United States more or less maintained a monopoly on the use of military force. And that raises some real questions about the future of globalization." (來源:http://www.nytimes.com/2008/08/15/opinion/15krugman.html?_r=1)

文章內簡述了最近兩個世紀的經濟模式(國際投資和內需自足)、商業全球化的階段、歷史和全球化之後緊接而來的國家主義,當然文中也提及了糧食生產與國家的關係,當然經濟議題離不開政治和軍事,
Krugman教授簡短的文字或許提供一個在迷霧中看到光芒的機會。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
Pedro Hsieh
 
文章: 1203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0 (週六) 10:23 pm
來自: 台灣中部草地

文章Peter Tsao » 2009 2月 14 (週六) 11:00 am

除了農地,其實還有很多業務可以作。
一樣可以作設計業務,開業和受薪不開業我想差異最主要的部分只有在風險承擔,財務風險、簽證責任風險、資本等等,當然還有其他。
從農舍開始出發大概是很多新手建築師進入市場的方法,因為法規上的管制比較鬆散,而一般建案的法令要注意的細節多,沒有一個團隊,一個人作其實真的是辛苦一點,也難免會從農舍出發。
我們只是需要自律。
今天家裡裝修施工,發出比較大的噪音,鄰居反應,管理員來關心,鄰居說,國家規定週末不可以施工。我印象中,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沒有這樣的規定,而且本社區好像也沒有建立制式規約,並且打電話詢問市府專門執掌該業務的朋友是否有相關規定。確定沒有。不過,我還是請工人暫停手邊工作,先換其他不影響工序的工作先執行。改天再來施作。並不是自己理虧,而是基於一種社會自律的出發點。
有時候探討到這裡,有很多事情牽涉到的是社會困境的現象。(或說賽局理論、囚犯兩難),當我們對社會越樂觀,我們會願意越配合繁瑣規定或不明法令的旨意,當我們越不樂觀,個人生存會是最高指導原則。到最後幾乎算不上對錯。有比較正確的理念當然是比較好的。不過我們知道,我們是人,有時候會闖紅燈、有時候會放縱自己。
當我們的言行開始對別人有影響的時候,我總覺得應當越小心自身行為索引伸出來的反應甚至效果。我覺得其中關鍵在兩個地方是應該對自己負責的,一個是自律,另一個是在自律和餓死之間的拿捏。
Peter Tsao
 
文章: 980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3 (週二) 7:01 pm
來自: 彰化市中央路橋旁

文章Archi » 2009 2月 17 (週二) 8:48 am

小弟認為農地的法規有一個盲點是:全台灣的農地土地,不管山坡地、平地、海邊、國家公園等,均由同一種農業發展條例規定,其實因該因地制宜,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管制手段,不能開發的地方,就嚴格限制。

不過政府機關執法不嚴,才會讓一些人利用農地的低成本從事相關違法的行為,也是另一個問題。
Archi
Site Admin
 
文章: 257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3 (週二) 7:01 am

文章hi3cmz » 2009 5月 18 (週一) 10:38 pm

人類從猴子時代就居住在"農地"上, 現在大多數的野生動物也都還住在農地上, 生物利用地球資源沒有什麼不對的. 不對的是, 砍掉維護環境的樹木, 汙染其他生物的水源, 留下化學垃圾. 所以問題不是有沒有人可以在哪塊農地過夜30年, 問題是這個人, 會對環境造成多大的影響, 而且這個人, 無論是住在城市或是鄉下, 如果想要對環境造成傷害, 哪裡都可以做到. 第三世界很多國家沒有對鄉下土地有特別規範, 但是他們的河流是清澈的, 曾經居住過的農場也很快可以復原到.. 雜草叢生.

農業使用就對環境沒有影響嗎? 台西的地層下陷, 化學農藥, 中部山區砍光原生樹木種植果樹最後封山等等, 好像都是農民的傑作吧? 所以問題不在於要做什麼用, 而是利用後的結果是什麼.

世界上多的是開車要開好幾天才能橫越的肥沃平原, 幾片主機板就可以換到半個貨櫃的農產品, 在台灣保護了農民一甲子以後, 也應該給擠在城市裡公寓內的國民一樣的權利: 在他們有限的生命裡健康的使用台灣其他的土地. 如果農舍有嚴格退場機制, 如果每個想要在風景優美的東海岸養老的國民, 往生後他們居住過的農舍可以很快的移除, 回收, 那麼農地利用將會是多方都贏的局面, 但是~~~~ 現在你走進一間建築師事務所, 他們給你的方案, 都沒有把環境破壞或建材回收比例參考進去, 去營建商那裡也是.. cheaper = better, 那麼台灣就註定要把80%的國民塞在 20% 的土地上了. 然後其他的80%土地慢慢的, 給農漁民濫墾...
hi3cmz
 
文章: 16
註冊時間: 2009 1月 15 (週四) 1:20 pm

文章ck0789 » 2009 5月 19 (週二) 10:15 pm

樓上的觀點很特別!
不過並沒有錯,台灣不管是農地還是建地,都有不當使用的情形。
還是要從基本的生態教育做起
農用不見得土地就會更健康.......
但我認為,都市用地尚未飽和,就不可輕易開放農地變更
以目前農地價格來說,不只是拿來蓋別墅,一堆人還想蓋工廠呢!
ck0789
 
文章: 283
註冊時間: 2009 4月 26 (週日) 8:35 pm
來自: taichung

文章Peter Tsao » 2009 5月 20 (週三) 12:56 pm

hi3cmz 寫:農業使用就對環境沒有影響嗎? 台西的地層下陷, 化學農藥, 中部山區砍光原生樹木種植果樹最後封山等等, 好像都是農民的傑作吧? 所以問題不在於要做什麼用, 而是利用後的結果是什麼....


其實,都市計畫主要的管制目的,其實是密度和公共設施比率。
在農地沒有相搭配的基盤設施,(排水等等),所以都市計畫其實並不是在環保,而是在控制「人」這個污染源的密度,和區位。
Peter Tsao
 
文章: 980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3 (週二) 7:01 pm
來自: 彰化市中央路橋旁

文章seven67890 » 2009 5月 25 (週一) 12:03 am

孫老的問題確實一語道破現況的建築環境與建築師的道德生存理念,
就站在保衛地球資源的角度上來看待,我認為建築~大多似乎只是破壞非建設
要在大多數台灣人民所依賴為生的農地上,建造一棟奇特又具美觀的農舍,
本來就已破壞人民的原始生計~(畢竟台灣還是以農業為主~本人相信未來還是)
seven67890
 
文章: 18
註冊時間: 2009 1月 17 (週六) 2:34 am

文章Peter Tsao » 2009 5月 26 (週二) 7:33 am

我個人也認為應該尊重原來區位的法定精神。
污染物集中在一起就好,美國的蛙躍發展,都市更新,都是歷歷在目的都市發展悲劇。
Peter Tsao
 
文章: 980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3 (週二) 7:01 pm
來自: 彰化市中央路橋旁

文章sunglin » 2009 5月 26 (週二) 1:36 pm

孫建築師常有過度激烈的意見,不見得每次都是對的。
或許,把台灣珍貴的土地放任給農漁民惡搞,還不如拿來蓋些稍微好點的房子,而不用在城市裡被建商剝層皮。

在台北市裡頭很多中大型建商是在嚴苛的條件下開發建案,使得城市的新陳代謝得以進行,商業住宅的設計逐漸進步,稍稍微跟得上國際上的時代潮流,這不是壞事吧,促進經濟活絡怎麼會是壞事,那金融業的大頭部是通通該去槍斃。
而在中南部鄉鎮裡,許多鄉下阿伯拿沒多少錢就能當建商,開發條件沒大城市那麼繁雜,自然很輕易地蓋出一堆販厝來換現金,反正消費者對房子好壞也沒多少鑑別力,買新房子卻不覺得房子醜會丟自己家的臉。
當消費者有機會買農地用自己的想法透過建築師設計出來,就會在乎自己家蓋得太台被人嘲笑了。
sunglin
 
文章: 202
註冊時間: 2008 10月 29 (週三) 12:59 pm

文章arhat.chen » 2013 6月 03 (週一) 5:57 pm

台灣的農地最熱門的栽種是"種房子"
一開始的鐵皮模式大都是房地產業者的傑作
再來的建物設計與違建是誰呢?
建築師?營造廠?土木包工業?

這~~~漂亮卻又讓人心痛的美麗農村景色
誰該負責呢?或者誰又是元凶呢?

無論如何?
是否能從拒絕違規農舍的設計與施工承攬做起?
也許收入會變少,又或許我們不做別人也會做!
至少,從小做起~~~(也許又是痴人說夢話吧!)
arhat.chen
 
文章: 11
註冊時間: 2009 4月 03 (週五) 9:47 am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建築專欄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