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呆建築-「數字北京」觀後記 by 真建築

最近,剛過完畢業設計的評圖季,筆者參與了幾次的評圖會,發現有一些人患了嚴重的造型焦慮症,在設計過程中不斷的以各種奇怪的理由(學生們稱做概念)就建築造型翻案,到最後交出一座站不起來,像是化學分子的模型。這些焦慮症顯然是五花八門的雜誌所影響而產生的消化不良症候群的病徵之一。對於初學者的學習過程所呈現出來的現象,原本不足為奇,但最近看到國內某報以全版的漂亮彩色版面刊出一個最近筆者實地參訪過的案例,隱然覺得,這就是造成學生們消化不良的病因之一。
報導中儼然將此建築的設計者-朱锫視為中國新興的國際建築大師,更用了像是很有哲理的標題:建築的答案不在建築。先摘錄一段報導:「(對於數字北京)有讚賞也有不少批評聲浪,認為鉛灰色的「數字北京」沒有窗子,感覺像是裝置雕塑,朱锫回答:這本來就是給機器住的」。對於數字北京-如果理解正確,應該是為了北京奧運舉辦期間各項比賽的資訊傳遞視訊網絡統計分析計算的需要而興建的建築物,用我們的話說就是比較接近「大型機房」或「電算控制中心」,因此設計者朱锫說這是給機器住的!問題就出在這裡,建築師如果將基本的功能需求視為單一的建設目的,那當然在建築中找不到答案。
「數字北京」(N39°59'38.09"E116°22'55.32")由四片平行的片狀建築構成,坐落在通衢大道(應該是北辰西路,約50 公尺寬)旁,東南側約200公尺遠就是人氣正夯的水立方與鳥巢。北側250公尺是奧運新聞中心,大道的對側是一大片新建的住商大樓與住宅區。奧運期間甚或活動之後,可以預期在氣候宜人的時節中,大道旁應當到處是觀景閒晃的人群,然而掃興的是,到時候除了看到一大塊灰色的量塊及其上一些稀疏細縫之外,這個大塊頭可不對路上行人提供任何服務。
建築物耗費了大量的資源興築而成,而且存續使用的時間極長(難怪有人說建築物是建築師的墓碑),對環境影響極大;因此,建築物一但落在基地上,自然就免不了要關照到周邊人群生活作息上的諸多考量。建築的答案除了解決自身的需求之外,還需要為廣大人民多做一些考慮。提供舒適友善的服務功能從來不會減損建築的價值與藝術的品味,建築的功能本來就應當包括對相關人等與週遭環境的包容。
忘卻建築須以人為本。僅藉由單一奇怪的理由來迷幻自己,例如以電路板做為資訊機房的表情,而缺乏更多社會化的考量,如此手段就如同自慰中的喃喃囈語,便是表情迷人,卻免不了傷身之虞!從來不懷疑建築是一種藝術,但建築失能,需要淪落到以藝術為藉口時,就難免讓人搖頭了。報紙因為什麼原因充版面,不得而知,但學生(甚至開業建築師)缺乏審思的能力,代誌就大條了!
缺乏自信或是不知多元價值的社會自然會縱容如此這般的呆設計!只是,我們的建築報導…哎!
資料來源:台中市真建築協會Taichung True Architecture BLOG
http://tw.myblog.yahoo.com/truearchi_tc ... -1&next=27
報導中儼然將此建築的設計者-朱锫視為中國新興的國際建築大師,更用了像是很有哲理的標題:建築的答案不在建築。先摘錄一段報導:「(對於數字北京)有讚賞也有不少批評聲浪,認為鉛灰色的「數字北京」沒有窗子,感覺像是裝置雕塑,朱锫回答:這本來就是給機器住的」。對於數字北京-如果理解正確,應該是為了北京奧運舉辦期間各項比賽的資訊傳遞視訊網絡統計分析計算的需要而興建的建築物,用我們的話說就是比較接近「大型機房」或「電算控制中心」,因此設計者朱锫說這是給機器住的!問題就出在這裡,建築師如果將基本的功能需求視為單一的建設目的,那當然在建築中找不到答案。
「數字北京」(N39°59'38.09"E116°22'55.32")由四片平行的片狀建築構成,坐落在通衢大道(應該是北辰西路,約50 公尺寬)旁,東南側約200公尺遠就是人氣正夯的水立方與鳥巢。北側250公尺是奧運新聞中心,大道的對側是一大片新建的住商大樓與住宅區。奧運期間甚或活動之後,可以預期在氣候宜人的時節中,大道旁應當到處是觀景閒晃的人群,然而掃興的是,到時候除了看到一大塊灰色的量塊及其上一些稀疏細縫之外,這個大塊頭可不對路上行人提供任何服務。
建築物耗費了大量的資源興築而成,而且存續使用的時間極長(難怪有人說建築物是建築師的墓碑),對環境影響極大;因此,建築物一但落在基地上,自然就免不了要關照到周邊人群生活作息上的諸多考量。建築的答案除了解決自身的需求之外,還需要為廣大人民多做一些考慮。提供舒適友善的服務功能從來不會減損建築的價值與藝術的品味,建築的功能本來就應當包括對相關人等與週遭環境的包容。
忘卻建築須以人為本。僅藉由單一奇怪的理由來迷幻自己,例如以電路板做為資訊機房的表情,而缺乏更多社會化的考量,如此手段就如同自慰中的喃喃囈語,便是表情迷人,卻免不了傷身之虞!從來不懷疑建築是一種藝術,但建築失能,需要淪落到以藝術為藉口時,就難免讓人搖頭了。報紙因為什麼原因充版面,不得而知,但學生(甚至開業建築師)缺乏審思的能力,代誌就大條了!
缺乏自信或是不知多元價值的社會自然會縱容如此這般的呆設計!只是,我們的建築報導…哎!
資料來源:台中市真建築協會Taichung True Architecture BLOG
http://tw.myblog.yahoo.com/truearchi_tc ... -1&next=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