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賑災,心得回顧

四川賑災,心得回顧 2008/07/07 徐岩奇
2008/6/30 清晨從桃園機場與蔡元良建築師出發,在香港轉機途中與劉克强老師所率領的台大城鄉所團隊會合,前往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中午過後下榻成都錦江之心飯店位於文殊院旁,傍晚用餐完後走了一下成都市區,晚上與夏鑄九老師會合,討論隔天前往雅安市的行程。
隔天清早夏鑄九老師及呂欽文、蔡元良、徐岩奇等建築師坐車前往位於成都市西南約120公里的雅安市,一個很陌生地名的地方,也是這次汶川大地震最西南的區域。經過成雅高速公路、約一個小時穿過山洞很快到了雅安市的入口,雅安市的市委張錦明副書記率領了一批幹部專程等候,包括雅安市教育局、雨城區(市中心區)教育局等,一切從陌生必須很快認識政府組織及很多人。
很快由雨城區的幹部帶領前往受災的區域。雅安市約有一百多所學校,全倒與半倒的學校約九十幾所,挑了先前協調好的三所位於雨城區山區的學校,即刻前往。約在中午以前,很快看完這三所位於雨城區中里鎮的兩所小學、一所中學。隔天再一次回到校園,同時確認由校方提供基地測量的必要,與討論program。
我與蔡老師後續共待在雅安的三天,由教育局同仁陪同認識了雅安的人文地理,若不是這次地震,恐怕不會到此,也不會認識雅安。雅安有三雅,雅雨、雅女、雅魚,位於青藏高原(西康已廢省)與成都平原交界處,因雨多,中心區叫雨城區,青衣江穿越雨城區,大多時間飄著毛毛細雨,氣候溫和是避暑勝地。雅女指的是女孩很漂亮,雅魚指的是特產的魚。山明水秀不足以形容,同時遇到難得的大晴天,與長年煙霧繚繞、飄雨的氣候。相較其他四川熱門景點,這裡維持淳樸與原始,顯得珍貴。
雅安市總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半個台灣大,多數是山區,人口約150萬,一區七縣,雨城區約34萬人。曾經是西康省會(西康廢省),約2000年前漢朝時就開始有人居住,南方絲路(與西藏貿易路線)、 茶馬古道(以茶與藏人貿易)的起點,留下來非常豐富人文的痕跡,如上里古鎮,穿越在約有兩三百年的歷史的穿斗式建築群、楠木全木構造民居、古橋中,還有居在在其中的百姓,是活的古蹟。
距離市區40分鐘路程的蒙頂山,是世界人工養植茶的發源地,有名的綠茶與藏茶,古時蒙頂山茶用來進貢到朝廷。雅安保興縣也是大熊貓第一個發現地,1869年由法國戴維神父介紹給全世界。到上里古鎮路經的碧峰峽是大熊貓的重要保育基地,地震後臥龍的熊貓多數移至此地。這些重要的人文自然資源由於缺乏宣傳,外界對雅安了解不多,在九寨溝、臥龍、都江堰、峨嵋等盛名之下,這裡一直是個不被人注意的處女地,也因此少了開發破壞。雨城區市中心,一個非常美麗的城市,悠哉的青衣江兩岸街道,民風淳樸,隨時有人在樹下乘涼喝茶。
因雅安市不是第一線災區,外界關注不多;有別於明星災區,外界援助資源遲遲未能到達這個區域,受災學生無處上課問題,則是一樣的嚴重。因為如此,新校園運動的經驗,有機會在這裡傳遞。外界一窩蜂往明星災區去,很多重建變了調,喪失了轉機的條件。雅安這個偏遠安靜的區域,反而更像當時九二一的條件,可供改變制式校園的機會,省了應付虛偽的麻煩,規模不大,有可能會賠錢,但有著非凡的意義,就看如何順利的走下去。
台大城鄉關心災後重建規劃的問題,同時邀請建築師同行最大的目的,還是希望可以很快看到重建實質的成果,而不是講講究算了。來自各地的團體出現以加碼方式打亂重建行情,參訪團也造成當地招待上的困擾。如何務實、很有效率、適切協助重建才是關鍵。包括規劃團隊、建築師、資金籌募等所有環節都很重要,出了問題都難以成事。
爲了後續實務工作,而與當地規劃和建設局聯繫,接續拜訪了規劃設計院。設計院轉達國家般定的標準流程,詳細詢問業主、建築師、工程隊(營造廠)的職責,一切超乎我預料。我們反而問了一些讓他們覺得奇怪的問題,包括紅線圖(地界、建築線)、地勘(鑽探)、監理品質等建築師需否幫忙,他們回答說:「這是業主的責任,這是監理的責任,這是工程隊的責任,建築師不需管。」這些在台灣,業主、營造廠不會,通通丟給建築師可怕的遭遇,這裡交代的非常清楚。要求建築師全能、擔當無限責任的問題,讓台灣建築師70%時間花在行政,30%時間花在設計專業;大陸則剛好與相反,設計院也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制度問題,造成台灣喪失優勢,是我暗中的憂心。
所有參與校園重建的雅安市政府成員迅速到位,務實、明快,不到三天的時間,我們便取得寶貴的訊息,以提供設計作業得以推展,只能說驚訝其效率。夏老師過程開玩笑說:難怪國民黨會輸掉大陸。當然,這也可能因為大陸急需要外界支援,所以盡量開方便之門,也很可能希望我們留下好印象。但有些觀察騙不了人,就是「大國崛起」的實質現象,當中「人的素質」與「制度建立」。
中共應該是很官僚,加上中國釀製的「醬缸文化」,怎麼不多見了?這種讓社會窒息的臭皮囊,共產黨反而漸漸把它擺脫了。也很可能我們所遇見的都是大陸的精英,所以狗屁倒灶的事隱藏起來,盡留給外界好印象;但在台灣,精英卻漸漸選擇退出公務部門,如何不叫人擔憂!不是比較現在,而是看未來的發展,比較好還是比較差,人的素質與制度建立為崛起的必要條件。
暗暗憂心的是,台灣的優勢所剩無幾。在私心的作祟下,只要自己好就好了,就將使命拋諸腦後。大陸把祖國要強盛掛在嘴邊,聽起來八股,但凝聚了進步的意志。反觀台灣,大家一起前仆後繼打了很多死結,病入膏肓的結果,誰能抵擋頹勢?或就放任生命自己去找出路?建築界也是如此,卻也不過是社會的一個縮影。
雅安的同仁非常熱情招待,但每每看到一桌食物沒吃完,我與蔡老師就心疼浪費,很婉轉表達我們的儉約生活觀。多數的司機開起車來真恐怖,喇叭個不停,還邊抽煙不管乘客的感受……,大陸缺點還不少,但又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基礎建設做得真好。第一類接觸後不見得都準,但有一件事情我確認的是,誠懇、誠實、準時的做事標準,放諸四海皆準,我們也盡量留給他們好印象;過台灣海峽到大陸,好比出埃及記,大陸也是充滿誘惑之地,壞習慣就留在台灣!
借道大陸邁向國際是可能的,留一些後續觀察。
......
2008/6/30 清晨從桃園機場與蔡元良建築師出發,在香港轉機途中與劉克强老師所率領的台大城鄉所團隊會合,前往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中午過後下榻成都錦江之心飯店位於文殊院旁,傍晚用餐完後走了一下成都市區,晚上與夏鑄九老師會合,討論隔天前往雅安市的行程。
隔天清早夏鑄九老師及呂欽文、蔡元良、徐岩奇等建築師坐車前往位於成都市西南約120公里的雅安市,一個很陌生地名的地方,也是這次汶川大地震最西南的區域。經過成雅高速公路、約一個小時穿過山洞很快到了雅安市的入口,雅安市的市委張錦明副書記率領了一批幹部專程等候,包括雅安市教育局、雨城區(市中心區)教育局等,一切從陌生必須很快認識政府組織及很多人。
很快由雨城區的幹部帶領前往受災的區域。雅安市約有一百多所學校,全倒與半倒的學校約九十幾所,挑了先前協調好的三所位於雨城區山區的學校,即刻前往。約在中午以前,很快看完這三所位於雨城區中里鎮的兩所小學、一所中學。隔天再一次回到校園,同時確認由校方提供基地測量的必要,與討論program。
我與蔡老師後續共待在雅安的三天,由教育局同仁陪同認識了雅安的人文地理,若不是這次地震,恐怕不會到此,也不會認識雅安。雅安有三雅,雅雨、雅女、雅魚,位於青藏高原(西康已廢省)與成都平原交界處,因雨多,中心區叫雨城區,青衣江穿越雨城區,大多時間飄著毛毛細雨,氣候溫和是避暑勝地。雅女指的是女孩很漂亮,雅魚指的是特產的魚。山明水秀不足以形容,同時遇到難得的大晴天,與長年煙霧繚繞、飄雨的氣候。相較其他四川熱門景點,這裡維持淳樸與原始,顯得珍貴。
雅安市總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半個台灣大,多數是山區,人口約150萬,一區七縣,雨城區約34萬人。曾經是西康省會(西康廢省),約2000年前漢朝時就開始有人居住,南方絲路(與西藏貿易路線)、 茶馬古道(以茶與藏人貿易)的起點,留下來非常豐富人文的痕跡,如上里古鎮,穿越在約有兩三百年的歷史的穿斗式建築群、楠木全木構造民居、古橋中,還有居在在其中的百姓,是活的古蹟。
距離市區40分鐘路程的蒙頂山,是世界人工養植茶的發源地,有名的綠茶與藏茶,古時蒙頂山茶用來進貢到朝廷。雅安保興縣也是大熊貓第一個發現地,1869年由法國戴維神父介紹給全世界。到上里古鎮路經的碧峰峽是大熊貓的重要保育基地,地震後臥龍的熊貓多數移至此地。這些重要的人文自然資源由於缺乏宣傳,外界對雅安了解不多,在九寨溝、臥龍、都江堰、峨嵋等盛名之下,這裡一直是個不被人注意的處女地,也因此少了開發破壞。雨城區市中心,一個非常美麗的城市,悠哉的青衣江兩岸街道,民風淳樸,隨時有人在樹下乘涼喝茶。
因雅安市不是第一線災區,外界關注不多;有別於明星災區,外界援助資源遲遲未能到達這個區域,受災學生無處上課問題,則是一樣的嚴重。因為如此,新校園運動的經驗,有機會在這裡傳遞。外界一窩蜂往明星災區去,很多重建變了調,喪失了轉機的條件。雅安這個偏遠安靜的區域,反而更像當時九二一的條件,可供改變制式校園的機會,省了應付虛偽的麻煩,規模不大,有可能會賠錢,但有著非凡的意義,就看如何順利的走下去。
台大城鄉關心災後重建規劃的問題,同時邀請建築師同行最大的目的,還是希望可以很快看到重建實質的成果,而不是講講究算了。來自各地的團體出現以加碼方式打亂重建行情,參訪團也造成當地招待上的困擾。如何務實、很有效率、適切協助重建才是關鍵。包括規劃團隊、建築師、資金籌募等所有環節都很重要,出了問題都難以成事。
爲了後續實務工作,而與當地規劃和建設局聯繫,接續拜訪了規劃設計院。設計院轉達國家般定的標準流程,詳細詢問業主、建築師、工程隊(營造廠)的職責,一切超乎我預料。我們反而問了一些讓他們覺得奇怪的問題,包括紅線圖(地界、建築線)、地勘(鑽探)、監理品質等建築師需否幫忙,他們回答說:「這是業主的責任,這是監理的責任,這是工程隊的責任,建築師不需管。」這些在台灣,業主、營造廠不會,通通丟給建築師可怕的遭遇,這裡交代的非常清楚。要求建築師全能、擔當無限責任的問題,讓台灣建築師70%時間花在行政,30%時間花在設計專業;大陸則剛好與相反,設計院也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制度問題,造成台灣喪失優勢,是我暗中的憂心。
所有參與校園重建的雅安市政府成員迅速到位,務實、明快,不到三天的時間,我們便取得寶貴的訊息,以提供設計作業得以推展,只能說驚訝其效率。夏老師過程開玩笑說:難怪國民黨會輸掉大陸。當然,這也可能因為大陸急需要外界支援,所以盡量開方便之門,也很可能希望我們留下好印象。但有些觀察騙不了人,就是「大國崛起」的實質現象,當中「人的素質」與「制度建立」。
中共應該是很官僚,加上中國釀製的「醬缸文化」,怎麼不多見了?這種讓社會窒息的臭皮囊,共產黨反而漸漸把它擺脫了。也很可能我們所遇見的都是大陸的精英,所以狗屁倒灶的事隱藏起來,盡留給外界好印象;但在台灣,精英卻漸漸選擇退出公務部門,如何不叫人擔憂!不是比較現在,而是看未來的發展,比較好還是比較差,人的素質與制度建立為崛起的必要條件。
暗暗憂心的是,台灣的優勢所剩無幾。在私心的作祟下,只要自己好就好了,就將使命拋諸腦後。大陸把祖國要強盛掛在嘴邊,聽起來八股,但凝聚了進步的意志。反觀台灣,大家一起前仆後繼打了很多死結,病入膏肓的結果,誰能抵擋頹勢?或就放任生命自己去找出路?建築界也是如此,卻也不過是社會的一個縮影。
雅安的同仁非常熱情招待,但每每看到一桌食物沒吃完,我與蔡老師就心疼浪費,很婉轉表達我們的儉約生活觀。多數的司機開起車來真恐怖,喇叭個不停,還邊抽煙不管乘客的感受……,大陸缺點還不少,但又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基礎建設做得真好。第一類接觸後不見得都準,但有一件事情我確認的是,誠懇、誠實、準時的做事標準,放諸四海皆準,我們也盡量留給他們好印象;過台灣海峽到大陸,好比出埃及記,大陸也是充滿誘惑之地,壞習慣就留在台灣!
借道大陸邁向國際是可能的,留一些後續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