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是誰謀殺了台灣的建築師by傅朝卿教授

文章發表於 : 2008 9月 23 (週二) 9:01 pm
L-archi
是誰謀殺了台灣的建築師-正視當前台灣建築師養成教育的問題

傅朝卿 成大教授

8月,北京奧運隆重開幕,奧運不同比賽場地的影像隨著電視轉播傳遍各地,有些平面及電子媒體也以特別報導的方式來介紹北京的這些新建築,台灣的建築界也有人專程前往北京參訪這些建築。事實上,近年來中國大陸的建築師及在中國執業的外國建築師一直是媒體的寵兒,他們在世界的建築舞台不斷的發聲。相對的,台灣因為建築市場的不夠繁榮,也由於台灣建築界的不夠國際化,不但國際上有名望的建築師經常怯步於台灣,台灣的建築師,尤其是許多中世代與新世代的建築師,即便有再好的設計才華與天份,不但辛苦也很難在國內外的建築舞台一展身手。
看到許多台灣培養的不少年輕建築師,有如猛龍被困於台灣淺灘,而中國大陸的同年紀建築師卻有作不完的設計,我們不禁要問,是誰謀殺了台灣的建築師?從戰後到二十年前,台灣的建築系培養出來的建築師還是遠比中國大陸建築系培養的建築師掌握更好的條件,到國外留學的台灣建築系畢業生也遠比中國大陸的學生多。可是在短短幾年內,台灣建築界原本掌握的許多優勢在很短的時間內逐漸留失,有人將此歸咎於中國經濟崛起的大環境因素,這是原因之一。但台灣內部存在的建築師養成教育的問題,卻是使台灣訓練出來的建築系學生普遍缺乏國際競爭力的主因。近三年,筆者因為參與不少建築教育的評鑑與改革會議,也走訪了哈佛等校建築系,深切體會到長久以來,台灣的建築師養成教育一直沒有認真的自我反省,學校多、定位、學制、課程、學位、師資、實習、證照、出路與國際接軌都存在不同的問題,其中定位、學制、學位、課程與師資所牽扯的問題最大。



(一)定位與學制的問題

從戰後至今,台灣的高等建築教育中一直存在著四年制與五年制兩種系統,在技職體系的科技大學方面,則以四技為主。在碩士班方面,則有建築相關科系大學部畢業生所就讀的二年課程及非建築背景大學部畢業生所就讀的三年課程。另外,近年來也有多所學校設立在職專班碩士班,廣收各種背景的學生。甚至有不少學校以其它名義進行建築科系課 程的教授。換句話說,學制的問題在台灣相當紊亂,而其背後更是建築教育定位的問題。在多數的國家中,四年制的建築教育與五年制的建築教育有極大的不同,建築師的專業培養以五年為主,四年制的則以工程技術面為主要的訓練。但是在台灣,四年制與五年制的教育定位並沒有區分,也未與建築師考試證照有所對應,以致於學生畢業時多數在缺乏真正的「專業」,也無法以「專業」馬上進入職場工作。



(二)學位與課程的問題

跟隨學制而來的問題,乃是學位的問題。台灣目前各校大學部建築系畢業生,在學位上五年制的為建築學士,四年制的則視所屬學院而定。碩士班的學位則多為建築碩士,並沒有因為所修科目或專長而有所區分。也因為學位無法區分,所以也無法讓學位與專業考試制度有所關聯,更產生一些非建築學位畢業生只要修習過考試院規定科目之學分後即可參加建築師考試的怪現象。另一方面,許多學校目前廣收在職專班碩士生及建築博士班。然而專班的課程以學分為考量,與建築教育核心有明顯的落差,在不強制要求補修建築基礎課程的情況下,以致於出現原本非建築背景的學生取得「建築碩士」及「建築博士」這些在國際上屬於非常專業學位的人,居然連讀識建築圖都成問題的怪現象。台灣建築教育的另一項嚴重的問題是許多學生必須於畢業後進入補習班補習後,才得以考上建築師執照。這種現象對於建築教育而言,是非常諷刺的事。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建築教育因為經過認證,因此學校所修習的課程或是學位,都可能成為考試制度可以減免考試科目的依據,也因而使學生願意花費時間於學校之課程之中,更可以避免學校教育與職業證照制度脫節。



(三)師資的問題

台灣建築教育另外一個嚴重的問題乃是具有實務經驗的老師在任教及升等上面臨極大的限制。一方面由於教育部限制專任教師不得在校外開業,致使專任教師愈來愈缺乏實務經驗,進而沒有辦法傳授學生實務知識。這種現象猶如限制醫學院的教授不得看病,音 樂系的教授不得創作樂曲,美術系的教授不得開美展,非常的不合理。在多數建築發達的歐美國家,若是沒有實務經驗是很難在大學教授設計與營造相關課程,許多學校在徵求師資時也以具有者為優先,不少一流建築系的師資都是有名的建築師。另一方面,由於現行教師升等絕大多數仍以論文為主,致使有些教師不願投入費時的設計教學,寧願選擇指導學生碩博士論文,並以投稿學術界所謂的「權威學術期刊」為主要目的。相對於國外一流建築系教師以建築作品給予學生身教的情況,台灣建築系的教育真的有大幅檢討的必要。開放專業建築師到校擔任專職,並以已身對設計的熱誠來帶動台灣建築教育的設計熱度是為當務之急。

Re: 是誰謀殺了台灣的建築師_傅朝卿教授

文章發表於 : 2008 9月 23 (週二) 9:15 pm
L-archi
傅朝卿 成大教授 寫:但是在台灣,四年制與五年制的教育定位並沒有區分,也未與建築師考試證照有所對應,以致於學生畢業時多數在缺乏真正的「專業」,也無法以「專業」馬上進入職場工作。


這個是在目前有建築相關科系的學校很大的問題之一,每個學校都強調做設計,很少有學校專注於實務、包含工程,連成大工程組都式微了。學校的教育與業界需要完全不能接軌,例如:法規來說,每個學校的法規課程可能僅僅幾個學分,如果沒有實務的老師,上課只是念念法條草草了結,但是到了實際工作,法規檢討錯誤,可不是重做即可,甚至於還要賠錢吃上刑責。加上學校過份強調設計,其他科目產生排擠效應,也導致大家對法治的觀念薄弱,建築師、老師都不懂法規的精神,也無從協助將法治弄得更加完備,公務員又有辦不完的工作,根本就沒人要修法,如此的惡性循環,只有等到出大事了,才會有反省的力量。

文章發表於 : 2008 9月 23 (週二) 9:17 pm
HSM
"是誰謀殺了台灣的建築師_傅朝卿教授"
哈哈 標題蠻聳動的
正想進來看看他殺了哪個台灣的建築師
結果是我多想啦~

文章發表於 : 2008 9月 23 (週二) 9:30 pm
L-archi
HSM 寫:"是誰謀殺了台灣的建築師_傅朝卿教授"
哈哈 標題蠻聳動的
正想進來看看他殺了哪個台灣的建築師
結果是我多想啦~


哈哈!我修正了,歹勢!

文章發表於 : 2008 9月 23 (週二) 9:49 pm
徐岩奇
看到許多台灣培養的不少年輕建築師,有如猛龍被困於台灣淺灘,我們不禁要問,是誰謀殺了台灣的建築師?

近三年,筆者因為參與不少建築教育的評鑑與改革會議,也走訪了哈佛等校建築系,深切體會到長久以來,台灣的建築師養成教育一直沒有認真的自我反省,學校多、定位、學制、課程、學位、師資、實習、證照、出路與國際接軌都存在不同的問題,其中定位、學制、學位、課程與師資所牽扯的問題最大。



傅老師的文章觸動了學界敏感的神經
過去學界只敢私底下發發牢騷
沒想到傅老師把它寫下來, 展開學界自身的反省
向傅老師致敬

...

文章發表於 : 2008 9月 24 (週三) 10:42 pm
orpheus
為傅老拍拍手!
站在這個高度還願意說真話,實在難得。出自成大,更是稀有。
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改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