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高第的建築語言與他的時代-徐明松老師

地域神話與世界主義____談高第的建築語言與他的時代
文/徐明松
「吊詭地,他們唯一的形式原則是:用嫻熟的手工技巧來對抗材料;他們的歷史主義卻是語言的消解」。
______《當代建築》塔夫利 / 達寇,1976
楔子
今年是高第誕辰150周年,以巴塞隆納為核心的西班牙舉辦了一系列的慶祝活動。在這個景氣不佳的年代,炒熱一位建築師的生辰,竟然可帶來這麼多觀光客與外匯,一定羨煞我們執政當局,也必定讓我們的建築師感觸良深。不過藉此機會重新回顧,或許有助於瞭解形式背後的複雜文化脈絡,及在那詭譎多變的形式背後,到底有甚麼集體需求激發了這酒神節慶般的形式?那個形式,又有甚麼魅力讓人一讀再讀?藉此提供較為詳實的文化訊息,讓想進一步深入了解這位「大師」的人不至於在驚嘆聲中結束「旅程」後,只剩下影像「崇昇」(sublime)般的記憶。
地域神話與世界主義
十九世紀下半葉,歐洲各個區域都以不同的方式在尋找自身文化的特殊性,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box)自然也不例外。由於她位處於歐洲邊緣地帶,一股迎頭趕上的強烈企圖心____向世界之都巴黎看齊,又想突顯文化自明性____就成為知識份子的意底牢結(ideologia),也正因為如此,從歷史(或神話)中尋回自己的地域(或民族)身份及試圖吸納融合不同文化的世界主義,成為高第建築創作的參涉泉源。
高第出生於1852年,自馬德里建築學院畢業後,進入當時巴塞隆納最著名的工作室-Joan Martorell建築師事務所。剛開始時,他非常鍾情於當時浪漫主義美學及法國建築師維奧雷-勒-杜克對哥德建築結構理性化的探討,因此整個研究方向自然往「民族形式」傾斜。早期雖然也設計過勞工住宅,不過之後幾乎都在為新資產階級服務。他的建築語言不只揉合了歷史建築____新中世紀、巴洛克、東方拜占庭、伊斯蘭教與莫爾人的裝飾語言____的形式,還加上當地加泰隆尼亞神話的多重記憶與宗教神秘主義的空間意象,使他的作品充滿蒙太奇式的折衷建築(eclettico)況味。這裡我們試著就以下幾個作品加以說明建築語言的複雜性。
桂勒的Pavilions與《大西洋》詩集
1878年,西班牙神父亞欽特‧維爾達古魏爾(Jacint Verdaguer)出了一本詩集,名叫《大西洋》 (L’Atlàntida)。其中一首詩的情節描述,惡魔以可怕災難會導致新大陸陸沉的告誡來勸阻哥倫布前進美洲新大陸。1868年詩人決定繼續發展這個主題,並重新詮釋古希臘大力神赫丘力(Ercole)十二個事跡中的兩個故事:詩中希臘英雄藉拯救庇利牛斯(暗喻西班牙)而自行宣告繼承王權,並娶西班牙女王為妻,之後出去尋找金蘋果,殺死百頭巨龍帶回金蘋果,途中又發現新大陸,最後,回到西班牙,栽植金蘋果,並將從蘋果園帶回的七弦豎琴留給後人(暗喻西班牙人)。故事內容明顯想藉由神話的描述來取得西班牙殖民新大陸的合法性。而高第則將這段故事內容挪用到桂勒的馬廄與附屬建築(Güell Pavilions,1884-87)中。
首先來看一下入口鐵門的設計,一隻盤踞在門上的巨龍,有張開的血盆大口與銳利的爪鎮守著桂勒家族的領地,在右邊紅色磚柱上方出現一個類愛奧尼克式的變形柱頭,其上則可見到大力神栽植的金蘋果樹,而大門入口左邊的小鐵門則有七弦豎琴的圖案,種種的象徵都不斷指涉到神話故事裡的金蘋果園,一個脫離世俗,隱逸,同時代表權力的美麗新世界。
在外牆上除了蜂巢式的裝飾外,也可以看到隱喻聖母瑪麗亞,磁磚燒製而成的紅、白色玫瑰,關於這個象徵性的符號,我們可到維爾達古魏爾的另一本書《蒙特塞拉》(Montserrat,蒙特塞拉是巴塞隆納郊區一座供奉聖母瑪麗亞聖殿所在的聖山)中尋找,其中有一段詩句「白玫瑰/微笑著訴說/聖母瑪麗亞/是她的花園守護者」或「就像玫瑰/我的祖國躺在/她的胸上」,詩中所透露出白玫瑰-聖母瑪麗亞-加泰隆尼亞(我的祖國) 的對等關係,正是白玫瑰被轉化成加泰隆尼亞神聖化身的裝飾母題。
進入大門,左邊的門房是由一個八角形的平面與其兩個邊延伸出的兩個方形平面組合而成,後者幾乎成為一個防禦性的門樓,再加上圓頂是一個典型由方過度到圓的帆拱處理,整體來說透露出一種拜占庭建築的空間氛圍,但奇異的平面組合、量體的截邊截角與伊斯蘭的裝飾趣味似乎又拉大了它與拜占庭建築間的關係。橫越過中庭來到馬廄內部,則可以發現另一母題____拋物線拱____的使用,這種源自十三世紀修道院、帶有哥德尖拱味道的語言參涉,往後也經常出現在高第的建築中,不過他「去拱尖」的作法卻讓語言曖昧地擺盪在哥德與拜占庭建築之間。
從桂勒公園到薩格拉達家族教堂
整體來說,高第的建築幾乎消解了西方建築所謂的秩式(ordine)與類型(tipo),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很難透過形式區辨出建築真實的功能,只看到一個敘述著自身故事的逸樂領地。
桂勒公園也是桂勒家族的另一塊領地,該作品結合了早期神話代表力量與堅毅的櫟樹原型、都爾門(dolmen)原始民族的記憶與蒙特塞拉聖山起伏地形的模擬),在這個作品中,神話怪獸、古希臘柱式與各種擷取自地域經驗的馬賽克拼貼,全都被召喚來參與這酒神式的狂歡。整個公園融合在自然主義的地景中,中間點綴的人造物,無論是六十九根巨柱的市場,或是櫟樹變形的各式石砌過廊,似乎都指向象徵再生的洞穴意象。
密拉公寓(Casa Milà,1906-10),那扭動的量體則介在巴洛克與表現主義預言間的操作,刻意在理性的城市方格紋理中形成一個破格(licenza),他的破格還是被虔誠的宗教所馴服,因此不像義大利矯飾主義時期的朱利歐‧羅馬諾(Giulio Romano)的語言,總是一發不可收拾到放蕩(licenziosità)。高第這種例外性的破格還被屋頂不斷凸出、昇起的「獨眼怪」所加強,整個結構的合理性逐漸脫離了維奧雷-勒-杜克哥德結構理性主義的告誡,走出自己的一條道路。密拉公寓就宛如一架裝飾著神話鄉愁的未來太空船,不小心降落在十九世紀亟待改革的巴塞隆納,述說著城市「傷痛」的歷史。
1898年,美國之役的戰敗,隨後古巴與菲律賓的「出讓」,在在都讓西班牙社會陷入危機,因此在巴塞隆納市中心營建一座巨大、有象徵意味的教堂就成為救贖挫敗心靈的唯一良方。薩格拉達家族教堂(Sagrada Familia,1883-1926)就是在這種歷史情境下的產物。不意外地,蒙特塞拉聖山又成為高第參涉的中心,只是這會兒水平延伸的自然主義地形已不足以傳達這份心理需求,崇升拔高的鬼魅山形取而代之。因此聖山與中世紀哥德建築的結合成為必然,在那「溶岩式」的教堂底下,我們再次置身於象徵再生的洞穴中,而在教堂尖塔頂端突然出現的彩色磁磚,的確更加強了再生的「冒出」意象。
結語
以上幾個作品,種種意象、元素的運用似乎都指向過去____異國鄉愁的形式、脫離現實的神話隱喻與堆砌的歷史裝飾。巴塞隆納的資產階級似乎深刻體認到西方世界的不可企及與難以跨越的「進步」鴻溝,於是深信唯有憑藉一個被神話隱喻圍繞的逸樂領地,一個理性城市最後的鄉愁,與一個藉由崇昇救贖內心世界的教堂,才能喚回一點內心的尊嚴,也唯有如此才能與那「近在咫尺」的世界之都-巴黎相抗衡。因此高第自動繁衍的蒙太奇語言、浪漫情調的「異域」(esotismo)空間與「稀有」、「不正統」的歷史召喚,正是收容那批帶有「民族主義」的新資產階級的最佳避難所,也是堅持鄉愁歷史的最後一道曙光。弔詭地,這份鄉愁
,這個「退縮」的救贖,如今卻讓巴塞隆納成為躋身國際都會的最大本錢。
Box 1加泰隆尼亞(Cataluña)是西班牙東北部、緊臨法國的一個自治區,從十七世紀開始一直尋求脫離西班牙而獨立。十五世紀末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來,加泰隆尼亞人對中南美洲,特別是今天的古巴,一直進行殖民經濟剝削。靠販賣奴隸與經商在很短的時間內致富的例子不勝枚舉,新興資產階級因應而生。十九世紀末,由於這波為數甚眾的新資產階級的興起,省府所在地巴塞隆納進入前所未有的富裕與消費時代,因此更加強了以巴塞隆納為中心的加泰隆尼亞尋求獨立的企圖。
Box 2
桂勒家族的吉歐昂‧桂勒(Joan Güell),與同時代另一位重要貴族安東尼歐‧羅培茲(Antonio López),兩者都是在很短的時間,藉由帝國主義式壓榨與剝削殖民地古巴而致富的。前者除了是一位經營訪織與船業的工業鉅子外,還是影響加泰隆尼亞資產階級思想深遠的經濟學家,1871年一本《古巴叛變》小冊子的出版,更捍衛了他在西班牙之於古巴統治權的立場;而後者最初則是靠販賣奴隸,之後再經營其它殖民相關行業來積累財富。自然,兩人在十九世紀六、七○年代的古巴獨立運動中,持絕對的反對意見,像1868年羅培茲參加了一個募款資助戰爭的民間組織;1871年在反對取消奴隸的對抗中,成立了巴塞隆納《伊比利跨海協會》(Círculo Hispano Ultramarino),桂勒與羅培茲兩人還分別擔任正副會長;1876年又聯合其他金融單位創立《伊比利-殖民銀行》(Banco Hispano-Colonial),用來支援古巴戰役,等等都說明了他們既得利益者的右翼思想。1871年巴塞隆納這兩個權勢家族更透過下一代的聯姻____吉歐昂的兒子艾烏塞比‧桂勒(Eusebi Güell)與安東尼歐的女兒伊莎貝勒‧羅培茲(Isabel López)____結合成一個更大的保守勢力團體。早期,高第很多關於《英國手工藝運動》或拉斯金(John Ruskin)這種帶點民族主義思想的觀念,就得自於他的主人兼好友艾烏塞比,之後高第大部分的業務來源,其實也都與這個資產階級圈子息息相關。
文/徐明松
「吊詭地,他們唯一的形式原則是:用嫻熟的手工技巧來對抗材料;他們的歷史主義卻是語言的消解」。
______《當代建築》塔夫利 / 達寇,1976
楔子
今年是高第誕辰150周年,以巴塞隆納為核心的西班牙舉辦了一系列的慶祝活動。在這個景氣不佳的年代,炒熱一位建築師的生辰,竟然可帶來這麼多觀光客與外匯,一定羨煞我們執政當局,也必定讓我們的建築師感觸良深。不過藉此機會重新回顧,或許有助於瞭解形式背後的複雜文化脈絡,及在那詭譎多變的形式背後,到底有甚麼集體需求激發了這酒神節慶般的形式?那個形式,又有甚麼魅力讓人一讀再讀?藉此提供較為詳實的文化訊息,讓想進一步深入了解這位「大師」的人不至於在驚嘆聲中結束「旅程」後,只剩下影像「崇昇」(sublime)般的記憶。
地域神話與世界主義
十九世紀下半葉,歐洲各個區域都以不同的方式在尋找自身文化的特殊性,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box)自然也不例外。由於她位處於歐洲邊緣地帶,一股迎頭趕上的強烈企圖心____向世界之都巴黎看齊,又想突顯文化自明性____就成為知識份子的意底牢結(ideologia),也正因為如此,從歷史(或神話)中尋回自己的地域(或民族)身份及試圖吸納融合不同文化的世界主義,成為高第建築創作的參涉泉源。
高第出生於1852年,自馬德里建築學院畢業後,進入當時巴塞隆納最著名的工作室-Joan Martorell建築師事務所。剛開始時,他非常鍾情於當時浪漫主義美學及法國建築師維奧雷-勒-杜克對哥德建築結構理性化的探討,因此整個研究方向自然往「民族形式」傾斜。早期雖然也設計過勞工住宅,不過之後幾乎都在為新資產階級服務。他的建築語言不只揉合了歷史建築____新中世紀、巴洛克、東方拜占庭、伊斯蘭教與莫爾人的裝飾語言____的形式,還加上當地加泰隆尼亞神話的多重記憶與宗教神秘主義的空間意象,使他的作品充滿蒙太奇式的折衷建築(eclettico)況味。這裡我們試著就以下幾個作品加以說明建築語言的複雜性。
桂勒的Pavilions與《大西洋》詩集
1878年,西班牙神父亞欽特‧維爾達古魏爾(Jacint Verdaguer)出了一本詩集,名叫《大西洋》 (L’Atlàntida)。其中一首詩的情節描述,惡魔以可怕災難會導致新大陸陸沉的告誡來勸阻哥倫布前進美洲新大陸。1868年詩人決定繼續發展這個主題,並重新詮釋古希臘大力神赫丘力(Ercole)十二個事跡中的兩個故事:詩中希臘英雄藉拯救庇利牛斯(暗喻西班牙)而自行宣告繼承王權,並娶西班牙女王為妻,之後出去尋找金蘋果,殺死百頭巨龍帶回金蘋果,途中又發現新大陸,最後,回到西班牙,栽植金蘋果,並將從蘋果園帶回的七弦豎琴留給後人(暗喻西班牙人)。故事內容明顯想藉由神話的描述來取得西班牙殖民新大陸的合法性。而高第則將這段故事內容挪用到桂勒的馬廄與附屬建築(Güell Pavilions,1884-87)中。
首先來看一下入口鐵門的設計,一隻盤踞在門上的巨龍,有張開的血盆大口與銳利的爪鎮守著桂勒家族的領地,在右邊紅色磚柱上方出現一個類愛奧尼克式的變形柱頭,其上則可見到大力神栽植的金蘋果樹,而大門入口左邊的小鐵門則有七弦豎琴的圖案,種種的象徵都不斷指涉到神話故事裡的金蘋果園,一個脫離世俗,隱逸,同時代表權力的美麗新世界。
在外牆上除了蜂巢式的裝飾外,也可以看到隱喻聖母瑪麗亞,磁磚燒製而成的紅、白色玫瑰,關於這個象徵性的符號,我們可到維爾達古魏爾的另一本書《蒙特塞拉》(Montserrat,蒙特塞拉是巴塞隆納郊區一座供奉聖母瑪麗亞聖殿所在的聖山)中尋找,其中有一段詩句「白玫瑰/微笑著訴說/聖母瑪麗亞/是她的花園守護者」或「就像玫瑰/我的祖國躺在/她的胸上」,詩中所透露出白玫瑰-聖母瑪麗亞-加泰隆尼亞(我的祖國) 的對等關係,正是白玫瑰被轉化成加泰隆尼亞神聖化身的裝飾母題。
進入大門,左邊的門房是由一個八角形的平面與其兩個邊延伸出的兩個方形平面組合而成,後者幾乎成為一個防禦性的門樓,再加上圓頂是一個典型由方過度到圓的帆拱處理,整體來說透露出一種拜占庭建築的空間氛圍,但奇異的平面組合、量體的截邊截角與伊斯蘭的裝飾趣味似乎又拉大了它與拜占庭建築間的關係。橫越過中庭來到馬廄內部,則可以發現另一母題____拋物線拱____的使用,這種源自十三世紀修道院、帶有哥德尖拱味道的語言參涉,往後也經常出現在高第的建築中,不過他「去拱尖」的作法卻讓語言曖昧地擺盪在哥德與拜占庭建築之間。
從桂勒公園到薩格拉達家族教堂
整體來說,高第的建築幾乎消解了西方建築所謂的秩式(ordine)與類型(tipo),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很難透過形式區辨出建築真實的功能,只看到一個敘述著自身故事的逸樂領地。
桂勒公園也是桂勒家族的另一塊領地,該作品結合了早期神話代表力量與堅毅的櫟樹原型、都爾門(dolmen)原始民族的記憶與蒙特塞拉聖山起伏地形的模擬),在這個作品中,神話怪獸、古希臘柱式與各種擷取自地域經驗的馬賽克拼貼,全都被召喚來參與這酒神式的狂歡。整個公園融合在自然主義的地景中,中間點綴的人造物,無論是六十九根巨柱的市場,或是櫟樹變形的各式石砌過廊,似乎都指向象徵再生的洞穴意象。
密拉公寓(Casa Milà,1906-10),那扭動的量體則介在巴洛克與表現主義預言間的操作,刻意在理性的城市方格紋理中形成一個破格(licenza),他的破格還是被虔誠的宗教所馴服,因此不像義大利矯飾主義時期的朱利歐‧羅馬諾(Giulio Romano)的語言,總是一發不可收拾到放蕩(licenziosità)。高第這種例外性的破格還被屋頂不斷凸出、昇起的「獨眼怪」所加強,整個結構的合理性逐漸脫離了維奧雷-勒-杜克哥德結構理性主義的告誡,走出自己的一條道路。密拉公寓就宛如一架裝飾著神話鄉愁的未來太空船,不小心降落在十九世紀亟待改革的巴塞隆納,述說著城市「傷痛」的歷史。
1898年,美國之役的戰敗,隨後古巴與菲律賓的「出讓」,在在都讓西班牙社會陷入危機,因此在巴塞隆納市中心營建一座巨大、有象徵意味的教堂就成為救贖挫敗心靈的唯一良方。薩格拉達家族教堂(Sagrada Familia,1883-1926)就是在這種歷史情境下的產物。不意外地,蒙特塞拉聖山又成為高第參涉的中心,只是這會兒水平延伸的自然主義地形已不足以傳達這份心理需求,崇升拔高的鬼魅山形取而代之。因此聖山與中世紀哥德建築的結合成為必然,在那「溶岩式」的教堂底下,我們再次置身於象徵再生的洞穴中,而在教堂尖塔頂端突然出現的彩色磁磚,的確更加強了再生的「冒出」意象。
結語
以上幾個作品,種種意象、元素的運用似乎都指向過去____異國鄉愁的形式、脫離現實的神話隱喻與堆砌的歷史裝飾。巴塞隆納的資產階級似乎深刻體認到西方世界的不可企及與難以跨越的「進步」鴻溝,於是深信唯有憑藉一個被神話隱喻圍繞的逸樂領地,一個理性城市最後的鄉愁,與一個藉由崇昇救贖內心世界的教堂,才能喚回一點內心的尊嚴,也唯有如此才能與那「近在咫尺」的世界之都-巴黎相抗衡。因此高第自動繁衍的蒙太奇語言、浪漫情調的「異域」(esotismo)空間與「稀有」、「不正統」的歷史召喚,正是收容那批帶有「民族主義」的新資產階級的最佳避難所,也是堅持鄉愁歷史的最後一道曙光。弔詭地,這份鄉愁
,這個「退縮」的救贖,如今卻讓巴塞隆納成為躋身國際都會的最大本錢。
Box 1加泰隆尼亞(Cataluña)是西班牙東北部、緊臨法國的一個自治區,從十七世紀開始一直尋求脫離西班牙而獨立。十五世紀末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來,加泰隆尼亞人對中南美洲,特別是今天的古巴,一直進行殖民經濟剝削。靠販賣奴隸與經商在很短的時間內致富的例子不勝枚舉,新興資產階級因應而生。十九世紀末,由於這波為數甚眾的新資產階級的興起,省府所在地巴塞隆納進入前所未有的富裕與消費時代,因此更加強了以巴塞隆納為中心的加泰隆尼亞尋求獨立的企圖。
Box 2
桂勒家族的吉歐昂‧桂勒(Joan Güell),與同時代另一位重要貴族安東尼歐‧羅培茲(Antonio López),兩者都是在很短的時間,藉由帝國主義式壓榨與剝削殖民地古巴而致富的。前者除了是一位經營訪織與船業的工業鉅子外,還是影響加泰隆尼亞資產階級思想深遠的經濟學家,1871年一本《古巴叛變》小冊子的出版,更捍衛了他在西班牙之於古巴統治權的立場;而後者最初則是靠販賣奴隸,之後再經營其它殖民相關行業來積累財富。自然,兩人在十九世紀六、七○年代的古巴獨立運動中,持絕對的反對意見,像1868年羅培茲參加了一個募款資助戰爭的民間組織;1871年在反對取消奴隸的對抗中,成立了巴塞隆納《伊比利跨海協會》(Círculo Hispano Ultramarino),桂勒與羅培茲兩人還分別擔任正副會長;1876年又聯合其他金融單位創立《伊比利-殖民銀行》(Banco Hispano-Colonial),用來支援古巴戰役,等等都說明了他們既得利益者的右翼思想。1871年巴塞隆納這兩個權勢家族更透過下一代的聯姻____吉歐昂的兒子艾烏塞比‧桂勒(Eusebi Güell)與安東尼歐的女兒伊莎貝勒‧羅培茲(Isabel López)____結合成一個更大的保守勢力團體。早期,高第很多關於《英國手工藝運動》或拉斯金(John Ruskin)這種帶點民族主義思想的觀念,就得自於他的主人兼好友艾烏塞比,之後高第大部分的業務來源,其實也都與這個資產階級圈子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