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shin 寫:在我看來現在古蹟修復.....就是要修的一模一樣才行,不然就會批評亂攪一通,旁邊陪襯建築也要follow
然而我個人持的論點.....古蹟應是一種歷史的延續,並靠人為的活動來支撐......它不應只是某一朝代年份時間"斷點"的表徵,而應是能体現各年代延續修復的精神及過程並與附加必要的新建築來維持"機能性"亦無不可,並給與它重生的力量......修復病非得要照原稿整修一成不變,可以融入當代文化精神進去
古蹟要讓人容易親近,而非設隔籬去圍堵它,遊客一批批晃來晃去,拍照...用"眼"去欣賞它而已,
孔子廟大堂前若只是每年教師節八佾舞活動外,若能在聯考前擺上書桌,讓學生在在孔夫子前k書
糖廠也不要只會辦糖果節,火車好好玩,大型就機器廠房,不就是搖滾樂最佳舞台嗎
還有古蹟,歷建的認定個人認為也應慎選,並非年代久遠就當寶,古物跟古董是不同的,結構安全,稀有性....值得保留就留下,超過過半的修復還算是古蹟嗎?
Guo 寫:(設計事務所堂而皇之把大名烙印在地面鐵蓋上
甚至還蓋關防仿官印了...和一些政治人物題名建築物和土木設施一較高下?)
也不是沒有異議和反思的聲音
http://inhelix.blogspot.tw/2010/12/blog-post_22.html
只是太微弱了......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