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連結
謝謝兩位先進的回答, 你們所說我都感同身受.
尤其你們所舉的「師傅製作手工器具」與「捏陶土」的例子, 本人也很懷念這樣的經驗, 現在也喜歡自己在房間裡面良深打造家具, 隨時在琢磨中讓自己的喜好成型, 並且隨時更新自己的想像, 慢慢讓它和我夢想的房間合為一體.
不過, 在建築製圖上, 這似乎有一個盲點: 我們是在手工「製圖」, 而不是在手工「造屋」. 如果強調自力造屋有別於工業化造屋所能產生的獨特空間品質, 那我非常認同; 但我們強調手工「製圖」(以這個討論串的案例來說, 包括許多學校設計的正圖), 嗣後仍然用工業化方式按圖營造, 那試問, 這套手工圖到底改變了什麼空間品質? 如果它是一套電腦輸出的圖又有什麼不同?
抑或, 我們潛意識裡以為, 圖本身就是空間? 我們在意的是精緻的手感而非真實生活的空間感? 希望不是這樣..
我深信手繪圖在設計思考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就好像人用手指翻書比起在電腦上閱讀pdf檔會有更具潛力的閱讀行為; 不過, 似乎也不能把電腦繪圖簡化為「模具生產」「大量複製量化」, 畢竟有人拿筆, 有人捏黏土, 有人在電腦裡運用虛擬工具, 都各自有其與腦中設計思考互動的可能.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