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方博物館的新典範:蘭陽博物館


都市、建築、景觀、室內等案例分享。

台灣地方博物館的新典範:蘭陽博物館

文章 » 2010 5月 06 (週四) 6:48 am



贊助商連結

台灣地方博物館的新典範:蘭陽博物館

因為參與文建會生活美學的推動,有機會在八月開館前一訪傳說中的蘭陽博物館。特別感謝黃怡芬代理館長詳細的精彩導覽,也對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姚仁喜老師及所有參與人員致上最高敬意。台灣因為有非常少數有遠見的業主、有創意的建築師、有堅持的營造廠,才能辛苦的累積屬於台灣的建築典例。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
 
文章: 691
註冊時間: 2007 12月 20 (週四) 9:51 am

文章archicwf » 2010 5月 06 (週四) 9:55 am

請問張老師
可以參訪嗎?
頭像
archicwf
 
文章: 620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21 (週三) 9:37 am

文章zxcv » 2010 5月 06 (週四) 10:34 am

感覺大元把他們擅長的台北都會辦公大樓的做法搬到蘭陽來了
台灣的工程技術應該沒什麼問題
我覺得在這麼好山好水的自然環境裡
是否可以讓自然風可以徐徐吹入()
自然光充滿室內
建築型式如果不要那麼偉大
讓室內外有更多的互動,看展覽應該比較不會打瞌睡^_^iii


記得上次去十三行博物館
一進去建築物內部就覺得與環境隔絕了(應該是古物怕紫外線吧 )
傾斜的牆面竟然看得頭會暈(哈...可能是我容易暈車的關係)
zxcv
 
文章: 18
註冊時間: 2009 12月 31 (週四) 3:02 pm

文章montoya0926 » 2010 5月 06 (週四) 11:02 am

謝謝張老師的分享!
montoya0926
 
文章: 15
註冊時間: 2009 5月 04 (週一) 4:54 pm

文章 » 2010 5月 06 (週四) 7:53 pm

蘭陽博物館預計八月開館。
 
文章: 691
註冊時間: 2007 12月 20 (週四) 9:51 am

文章林子文 » 2010 5月 08 (週六) 10:22 am

還記得張老師在今年交大建築展演講上所分享的國家門戶-機場設計當中 可以看到國外許多機場的全盤設計(由設計團隊負責整個展館的設計_大致建築物小至垃圾桶)設計的力量之大
令人驚訝的是這樣的做法也出現在這次張老師的分享中 而且地點就是在台灣!!
<img src="http://img696.imageshack.us/img696/6972/84281127.jpg" border="0">
旗幟的設計與建築物量體成對向的互應
<img src="http://img685.imageshack.us/img685/7282/11713074.jpg" border="0">
<img src="http://img339.imageshack.us/img339/9720/35992457.jpg" border="0">
從建築師試圖保留於周圍環境的企圖心來看 似乎透露了建築物的量體造型的動機

只是晚輩光從照片中比較難感受傳統的蘭陽歷史與建築物之間的連結 這個部分或許要親身體驗才能了解
謝謝張老師的分享
林子文
 
文章: 32
註冊時間: 2010 2月 10 (週三) 1:02 pm

文章固齒器 » 2010 5月 10 (週一) 9:06 am

感謝張老師辛苦地將資料鉅細靡遺的分享。:)感謝!
固齒器
 
文章: 207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3 (週二) 7:08 pm
來自: 台北

拋開沉重的包袱

文章zxcv » 2010 12月 01 (週三) 2:25 pm

http://forgemind.net/xoops/modules/news ... oryid=1255
徐明松專欄 : 失去真實空間給養的文本 談蘭陽博物館
發表人 forgemind.news 於 2010/11/13 23:50:50 (2400 人讀取)

蘭陽博物館的概念主要來自對單一地景/礁石的詮釋,
這得小心,否則易掉入困境。
礁石只能以抽象的意象呈現,
現場是除了嚇人的「巨大」礁石外,
我們不太能感受出這棟建築的迷人之處,
如果還有的話,應該是「後院」那片廣場遠眺海景,
但別忘了,這裡多數是原自然地景有的。
...

相較之下,日月潭遊客中心提供了豐富多重的空間經驗,
內外交融,對水/潭的詮釋也甚為誘人,
而「蘭陽」卻顯單薄,
這也是為什麼我之前認為創作者被礁石困住,
既想做礁石,又缺乏能力貫徹,
而團紀彥就顯得自由許多。
...

再者是觀看視點,我們在「蘭陽」的量體外無法穿越、無法上上下下,
甚感封閉與不自由,如果設計概念是礁石,
著實少了礁石空間的多重經驗與多重視點,
一種來自人造物與大自然的親切對話,
而「向山行政中心」卻多數勝任。
...

如果建築界的朋友願意去看看戰後台灣最好的兩棟建築,
王大閎的建國南路自宅與虹廬,
你就會發現文化是在細部、空間裡,而不是於彰顯技術與強勢概念。


頗有同感,
相對於蘭陽對礁石詮釋,
十三行則以倒置於沙灘的船底造型傳達先民乘船渡海來台的意念,
都如同雪梨歌劇院以帆船的意象來融入環境的思維,
這樣的做法美則美矣,卻容易與「當代的生活」脫離~~

覺得台灣的建築還背負著沉重的包袱,
有文學的、哲學的、歷史記憶的、理論概念的等等,
建築為了傳達種種的意義,
有如穿了一件「龍袍」,
包得密不通風喘不過氣來,
相反的,
伊東曾經形容妹島的建築有如「若隱若現的薄紗」,
是不是更能散發青春的氣息呢?

今天的新聞「雪梨歌劇院陷財務危機 明年恐倒閉」~~

世界著名地標之一的雪梨歌劇院,
被雪梨每日郵報報導指出陷入財務困難,
負責評估歌劇院財務狀況的顧問公司表示,
若澳洲政府不能補助歌劇院8億澳幣(約215億新台幣)以供修繕,
這座世界文化遺產將可能走入歷史。

雪梨歌劇院於1973年完工,
以1億零200萬澳幣打造而成,
是世界著名建築物之一,
2007年6月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不過根據外電報導,
這座已有37年歷史的歌劇院,
長年入不敷出。
報導引述消息來源指出,
「自歌劇院建成投入使用的第一日起,
國家盡可能地使用和利用歌劇院,
然而卻很少有政府伸出雙手為歌劇院的維修做出貢獻。」

真如同koolhass所言,
「建築聳立在地表,看似充滿野心與企圖。
建築師一方面自大、一方面卻又軟弱無力,
因為他必須依賴業主的金錢贊助,什麼都無法決定!」
zxcv
 
文章: 18
註冊時間: 2009 12月 31 (週四) 3:02 pm

文章dpd0525 » 2010 12月 02 (週四) 9:27 am

蘭陽博物館的概念主要來自對單一地景/礁石的詮釋,
這得小心,否則易掉入困境。
礁石只能以抽象的意象呈現,
現場是除了嚇人的「巨大」礁石外,
我們不太能感受出這棟建築的迷人之處,
如果還有的話,應該是「後院」那片廣場遠眺海景,
但別忘了,這裡多數是原自然地景有的。
:lol: 說道我心中想說的話了 困在岩石裡了
dpd0525
 
文章: 121
註冊時間: 2009 6月 17 (週三) 2:46 pm

文章shaoyen » 2010 12月 03 (週五) 10:19 am

其實我有點看不懂,為什麼蘭陽博物館是一棟一半沉到地下去的房子。是說蘭陽地區的未來會像這棟博物館一樣沉下去嗎?
shaoyen
 
文章: 378
註冊時間: 2008 1月 18 (週五) 5:21 pm

下一頁

回到 案例作品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