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 遇然/黃昭閔-建築創作集 (南藝A)


都市、建築、景觀、室內等案例分享。

文章mysmalllamb » 2008 10月 08 (週三) 1:30 am



贊助商連結

我以前也有點排斥這樣的建築藝術創作. 不過現在蠻喜歡看你們這些紙上作品.
畢竟如果它們沒有真要蓋起來, 其他務實的事情其實都不用那麼在意, 這些空間能引起我們什麼想像都是很有價值的.

不過我也想聽你說說看: 這些建築藝術創作如何能對建築實務產生貢獻呢? 如何真實改善空間品質呢?

就算它們不行, 就算他們只是藝術品讓我們欣賞, 我也相當肯定 :)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
mysmalllamb
 
文章: 23
註冊時間: 2007 12月 13 (週四) 2:26 pm
來自: Leuven, Vlaams Brabant, België

文章archicwf » 2008 10月 08 (週三) 8:42 am

chaos47大:

依您所述

小弟推敲為

這是一個有「建築的功能」的形體卻不是「建築物」

是這樣吧?
頭像
archicwf
 
文章: 620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21 (週三) 9:37 am

文章dededa » 2008 10月 08 (週三) 3:11 pm

所以我们叫作建築藝術研究所~
不叫建築工程組也不叫環控組~
拿的不是工程碩士學位~
而是藝術碩士~


所謂的藝術就是我爽怎樣就怎樣爽~
如果有業主哪天對我们的建築有興趣了~
在來考量預算跟工法問題~
現階段你問我學弟那些問題可能也白問~
因為現在畢竟建築是一門分工的集合體~

像當初foa拿到橫濱客輪轉運中心競圖~
也是先有概念想法~
後來還是得靠日本結構技師發展出新的摺板式結構
才克服建築物外型跟大跨度問題~

如果各位對本所有興趣的話請索取2009年三月建築研究所報考簡章
裡面有說明喔~
快則3年慢則4年~自己親自去走一遭體驗看看~
三人同行有優待喔~
dededa
 
文章: 65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9 (週一) 5:32 pm

文章HSM » 2008 10月 08 (週三) 3:16 pm

小弟認為在設計案沒有被落實以前
沒有任何一樣學校的設計成果是所謂的"建築物"
也就是因此而需要做模型吧?

既然"南藝大"大部分的作品模型可以製作出來
顯然他比紙上建築(或3d虛擬)更進一步
表示在實體空間結構及構造上是可以成立的

單以「建築的功能」來論
我想你是指滿足"功能"的比重有多少
也就是設計作品表現單在「功能」的百分比有多少吧?
我想南藝的東西 有真正「建築的功能」作用的空間可能低於10%以下
如果你要討論這10%有多簡陋(或多奢侈)
你得到的只有自滿
他們想強調的重點是在那另外的90%
你把它轉化到實際建築物需要錦上添花的那5%
會是相當豐富的
HSM
 
文章: 247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0 (週六) 6:45 pm

文章L-archi » 2008 10月 08 (週三) 8:36 pm

綜合上面先進們的敘述,倒是建議在書名部分,可以加上「紙上」建築,或是其他名詞,來表達你是想談的創作過程,不是真的建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建築觀,我的建築觀是:美學與機能要能均衡,滿足人的需求。還有網頁最上面標題所示。

當然,你不需要說服我,我尊重你們的創作,不過倒是很想瞭解如同mysmalllamb所說:「你們的建築藝術創作如何能對建築實務產生貢獻呢? 如何真實改善空間品質呢? 或是有其它的目的,而不是自己爽就好?」
L-archi
 
文章: 3134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0 (週六) 10:59 am
來自: 台灣

文章chaos47 » 2008 10月 08 (週三) 9:39 pm

llmj 寫:綜合上面先進們的敘述,倒是建議在書名部分,可以加上「紙上」建築,或是其他名詞,來表達你是想談的創作過程,不是真的建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建築觀,我的建築觀是:美學與機能要能均衡,滿足人的需求。還有網頁最上面標題所示。

當然,你不需要說服我,我尊重你們的創作,不過倒是很想瞭解如同mysmalllamb所說:「你們的建築藝術創作如何能對建築實務產生貢獻呢? 如何真實改善空間品質呢? 或是有其它的目的,而不是自己爽就好?」



所以建築還沒有蓋出來之前就都應該冠上"紙上"
那台中歌劇院 伊東的作品
ZAHA在台灣夭折的競圖
舉凡競圖 或還沒施工完成的案子
一但被製版成書後都應該冠上紙上二字不成
那學校老師整天都要說
下禮拜要交紙上建築作品集
出國讀書或工作面試的建築作品集自己也要寫紙上

建築並不等於建築物
就跟藝術不等於藝術品一樣

為何建築藝術要對建築實務(它有比較偉大嗎?)產生貢獻
那試問建築實務(建築物)要如何能對建築藝術產生貢獻呢?
改善真實空間品質~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改善空間
不一定要建築實務專業人員或建築師才能改善

自己的作品~自己都不爽了別人也不會爽
在沒有業主 沒有經費壓力下
各位會做出一個讓自己不爽的作品嗎
如果有這種人 那他真的很概念!
頭像
chaos47
 
文章: 20
註冊時間: 2008 9月 13 (週六) 3:27 pm

個人看法

文章Bra » 2008 10月 09 (週四) 4:49 am

讀完整篇的感觸滿大的,以前上課聽很許多老師談藝術價值或藝術觀,
有老師舉例過,也許國外一個大學讀經濟的學生他們藝術觀念,
甚至超越了國內專攻藝術的碩士生以上的學生,因為他們從小就接觸就會閱讀,
他們仍有判斷其價值觀的存在,這不是貶低國內教育的素質,
而是一個專業廚師的孩子,每天都吃父親所烹煮的料理,他能不比一般能挑嘴嗎?

看到archicwf提起建築落實的八個問題,就好像你去看畫抽象畫家的展覽,
你會狐疑的在內心喊著這我好像會畫......,或這能算是藝術嘛?
於是觀者本身並沒有建構自身對藝術認知的價值觀,不是嗎?
然後不談創作的思維,而在釐清用什麼筆畫?顏料?畫布大小?媒材的配合?......
:?

談到建築的功能,東京鐵塔也不具真正的機能,但它能不承載建築背後的意義或是意象而存在嗎?
它受歡迎的程度不見得比許多坐落在東京的大師級建築來的差。
曾在某文章聽聞某日本建築師在台灣教學的短篇感想,他說日本學生對感覺和空間的想像,
是有他的準確和巧妙的掌握,而台灣學生容易在過多分析上失去對模型投射其內涵的準確性,
我必須說我在黃昭閔作品本身,反而看到他所形容日本學生做設計的感覺,
對於空間品質的手法和氣氛處理拿捏是精準的,
整個視覺印象也是難能可貴的,某些曲面和縫隙與光的處理,我認為也滿好的。

只是我並不認同做爽這件事,做爽背後依然有堅持作品本身的態度,
在精采呈現後才能用爽來看待來來形容它。(希望作者本身是後者)

我相信好的設計才提升好的工程技術能力,
伊東豐雄不就是如此再每一個案子中由設計挑戰工程嗎?
當然它有他背後團隊給予他能力挑戰,但我們應該鼓勵創作的實驗性和思維,
而不是導向另一個政治立場般才是。(這是小弟我個人一點觀感,如有牴觸請見諒) :)
Bra
 
文章: 2
註冊時間: 2008 10月 08 (週三) 10:55 pm

文章marx » 2008 10月 09 (週四) 7:43 am

形而上者謂之道 形而下者謂之器

建築存在於二者之間

人們常因自身的習性而忘記了天性的寬闊能動

在知識和物質形式的框框裡畫地自限

我們的教育在這部分還有很大的空間調整

專業的問題就更得自我惕勵與時俱進了
marx
 
文章: 49
註冊時間: 2008 6月 28 (週六) 9:11 am

文章archicwf » 2008 10月 09 (週四) 8:37 am

建築
是一連串行為實踐的成果

不管藝術、實務還是拉拉匝匝
沒有辦法實踐

......那只是夢想

當然對於「實踐」的定義各有不同
成於書本、成於實體......或成於內心

小弟認為
不管怎樣當踏入業界之後

如果樓主仍能依憑所展現的成果而為

我真的很佩服
我也相當期待著能有生之年台灣能出現這樣的「建築」
(我是用「建築」,而不是「建築物」)

不然去當藝術家也不錯

又不用蓋章負責




再虛心請教一個很大的小問題

「建築藝術」到底是?

或者應該是

「藝術建築」?
頭像
archicwf
 
文章: 620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21 (週三) 9:37 am

文章archicwf » 2008 10月 09 (週四) 8:46 am

補段話

建築
是一個團隊一起努力而成的結果呈現

建築、結構、土木、電機、空調、消防、景觀、材料.....還有一堆不寫了

絕對不是建築人自憑想像而成
頭像
archicwf
 
文章: 620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21 (週三) 9:37 am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案例作品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