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連結
shaoyen 寫:很遺憾,我並不認同這位黃先生與該校學長的看法。
我舉伊東豐雄的仙台媒體中心為例。
為了克服樓版剪穿的問題,而在樓版與大型鋼管束交接的地方用了什麼樣的構造,是這個設計案能夠成立的重點。換個角度來說,是由樓版剪穿問題開始發展出這個概念的說法也不算過分。(附帶一句,以黃先生為代表的南藝大同學們,了解我在這裡討論的問題是什麼嗎?)
再舉我最喜愛的(我是老套,沒辦法)落水山莊來說,可說是當時劃時代的先進設計。為了讓建築物能夠懸挑在瀑布之上,建築師用了什麼樣的構造與結構手段才達成,而當時這樣規模的鋼筋混凝土懸臂結構設計有多麼異端,相信學過建築史的各位一定都相當了解。如果當初萊特是抱著黃先生這種態度的話,或許現在那個瀑布上出現的是一家格子趣?
也就是說,沒有對於建築構造與力學的了解,是不可能出現這些設計案的發想的。為了克服現實生活上的問題而展開的創意才有真正的力量。在還沒有面對現實問題之前先逃避,認為那是在設計案後期才要面對的「骯髒東西」的這種態度,我覺得教出這樣學生的教育系統是有很大問題的。
我想你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
大家其實可以想想伊東豐雄先生是
1.先想到這個空間形式 發現這個結構系統超難 所以請專業廠商 結構技師來解決這個問題?
抑或是
2.伊東豐雄的結構很強 所以 他拿到這個案子 就想要來克服樓版剪穿的問題,而在樓版與大型鋼管束交接的地方用了某某構造系統?
同樣的
萊特先生是
1.先思考混凝土懸臂的問題相當值得挑戰 所以故意作出這樣的設計?
還是
2.他對於基地涵構的認知 而發展出當代所認為無法克服的落水山莊?
建築的專業程度 絕對不會是個人所能完全承擔
在這漫長的一段過程當中
無論誰對於當中 某一個環節有興趣 而去研究
都是值得鼓勵的
以上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