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當代建築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

文章發表於 : 2009 12月 12 (週六) 9:28 am
當代建築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

圖、文 / 張基義 交大建築研究所


建築藝術家 - 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

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1937年出生於義大利港灣城市熱那亞的土木營建世家,其祖孫三代與親戚大多從事土木營建業,但是皮亞諾唯獨挑選與文化有密切相關的建築為其終生志業。如同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和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大師。皮亞諾清楚地瞭解經典義大利哲學和傳統,但以當代科技來解決不斷變化的建築課題。他生平第一個設計是1969年的日本大阪博覽會的義大利工業亭。這個傑出的小設計吸引了英國年輕建築師理查‧羅傑斯Richard Rogers與其合作,共同參與並贏得了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的大型國際競圖。龐畢度藝術中心的設計,將建築結構與設備管線外露並以鮮豔的色澤區分,對當時發展的"高科技建築"給予全新的定義。爾後,皮亞諾以細緻的材料特性與結合工匠的直覺,創造出一系列融合藝術、工程技術極具人文主義的完美建築。1998年獲頒普立茲克pritzker建築獎,被讚譽為一位真實的藝術鑒賞家,持續的探險解決當代建築的技術問題,並將建築推向更廣域的藝術實踐。昔日贏得法國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的義大利年輕建築師,今日已經成為全球競相邀約的建築大師。美國休斯頓Menil Collection藝術館、日本關西機場、德國柏林柏茲坦廣場開發案、新卡里多尼亞文化中心、即將興建的紐約時報總部、英國最高的超高層辦公大樓都是皮亞諾的跨國傑作。

圖檔
1. 法國巴黎龐畢度中心Centre Pompidou

圖檔
2. 日本關西機場Kansai International Airport外部

圖檔
3. 日本關西機場Kansai International Airport內部大廳

圖檔
4. 德國柏林柏茲坦廣場開發案


加州科學館:自然與環保結合最佳典範

舊金山金門公園內加州科學博物館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創建於1853年,1989年大地震嚴重受損,2005年底關閉重建。斥資4億5000萬美金重建,由義大利建築師 Renzo Piano設計,2008年9月落成啟用。災後重建的加州科學館呼應舊金山發展永續城市的概念,塑造一座美國環保建築委員會認證的白金級永續綠建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比一般建築環保70%,全球至今僅有70棟建築達到了這一標準。館內展覽主題含括地球之本、生命之源、海洋生態、水族館、天文館、熱帶雨林、非洲自然博物館等繽紛多元。令人驚喜讚嘆的生態綠屋頂Living Roof 面積2.5畝覆土260萬磅,種植了近200種加州植物,吸引昆蟲棲息。高低隆起的綠屋頂覆蓋面積高達2.5英畝,與金門公園周遭環境相互融合,節能減碳、隔熱通風進而提供下方博物館40萬平方英呎的舒適空間。冬天隔絕冷空氣的入侵,夏天維持自然通風,降低空調對電力的依賴。綠屋頂四周一環的太陽能光電版,也彌補了近三分之一的日常耗能。科學館設計以整體環境塑造為概念,高達五層樓的熱帶雨林內,參觀民眾將能見證到自由飛翔的鳥與蝴蝶繽紛飛舞。2萬5000加侖的水族館,創造活體珊瑚的海底生態,飼養超過4千條魚。以親身體驗取代教條式的展示,加州科學館為自然與環保結合提供了最佳典範。開放第一年﹐造訪觀眾即高達兩百三十萬人,科學館成為城市熱門景點。

圖檔
4. 加州科學館正立面

圖檔
5. 加州科學館建築物四周一環的太陽能光電版

圖檔
6. 加州科學館高低隆起的綠屋頂

圖檔
7. 加州科學館綠屋頂吸引昆蟲棲息

圖檔
8. 加州科學館高達五層樓的熱帶雨林

圖檔
9. 加州科學館熱帶雨林整體環境塑造

圖檔
10. 加州科學館2萬5000加侖的水族館

圖檔
12. 加州科學館活體珊瑚的海底生態


大地雕塑:瑞士伯恩保羅‧克利藝術中心 Zentrum Paul Klee

1997年開始籌備,土地捐贈者Maurice Mueller直接推薦由義大利建築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擔任這個重責大任。2005年瑞士首都伯恩 Bern的郊區完成的「大地雕塑」:保羅‧克利藝術中心,建築、藝術創作與地景融合為一體。光線、虛浮及自然是藝術家保羅克利作品中的三大元素,這也啟發了皮亞諾將建築設計成三座連續山丘狀的地景雕塑,宛如波浪起伏特殊鋼架屋頂承載整體建築立面,每一條曲線屋頂弧度各異延伸至穹蒼。建築正立面由以金屬框架與透明玻璃術構成,最高點為19公尺。連貫三座主體建築的部分被稱為“博物館街Museum Street”,免費對外開放,包含接待區、資訊區、咖啡廳、商店、圖書館…等公共區域。保羅‧克利是20世紀最多產也是全能的藝術家之一,他將不同的藝術形式相互融合,蘊含著詩一般的意涵。保羅‧克利藝術中心不僅是欣賞藝術品內在關係的地方,亦是讓人沉思的環境。除了藝術展覽之外,保羅克利藝中心還爲音樂、戲劇、舞蹈和文學提供了一個展示舞臺。

圖檔
13. 瑞士保羅‧克利藝術中心宛如波浪起伏的地景

圖檔
14. 瑞士保羅‧克利藝術中心屋頂單元立面

圖檔
15. 瑞士保羅‧克利藝術中心室內博物館街Museum Street


傳統建築語彙成功現代化的建築典例:南太平洋新克里多尼亞堤堡文化中心Tjibaou Culture Center

法國殖民地新克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位於南太平洋的邊陲地帶,新克里多尼亞首都努米亞Noumea東邊的Tina半島上座落著堤堡文化中心Tjibaou Culture Center,半島一側緊鄰潟湖,另一側接續紅樹林。1998年5月4日紀念卡納克Kanak民族獨立運動領導人堤堡Jean-Marie Tjibaou逝世九週正式開幕。此文化中心的設立目的乃是為了豐富卡納克Kanak的文化傳承、鼓勵當代藝術創作以及促進文化的研究與交流。皮亞諾的建築與景觀歷經八年從設計到完工,不斷地與卡納克文化發展機構A.D.C.K.(the Agenc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Kanak Culture)、人類學家、政治家、生態學家討論協商,終究產生了令人驚豔的結果。其建築設計的概念將卡納克傳統聚落的圓弧形結構轉譯成當代複合的金屬與木構造,半裸露巨大的屋頂結構象徵著卡納克的文化生生不息的成長轉變,堤堡文化中心已經成為少數民族傳統建築語彙成功現代化的建築典例。堤堡文化中心景觀設計廣泛使用當地原生植物,建築物與景觀完全融合,室內與戶外保持好的對應關係。使參觀者參觀展覽的同時,也可以感受地景與生態之美。文化中心入口「卡納克之道」(Kanak Pathway)依循卡納克傳統設計,有別於西方的配置原則。參觀者必須沿著曲折的小徑前進,充分感受建築體與礁湖之間微妙關係後,方才發現建築物的入口,其過程隱喻卡納克人出生、死亡、再生等生命循環歷程。建築群體總共有10棟帆型建物,組構成3個村落,以屋脊相互連接,壯觀的天季線是傳統Kanak村落印象的再現。這幢建築物在形式和感覺上都是獨特的它既是現代的,但又深深根植於歷史文化之中。

圖檔
15. 南太平洋堤堡文化中心卡納克傳統聚落的圓弧形結構轉譯成當代複合的金屬與木構造

圖檔
16. 南太平洋堤堡文化中心半裸露巨大的屋頂結構象徵著卡納克的文化生生不息的成長轉變

圖檔
18. 南太平洋堤堡文化中心室內與戶外保持好的對應關係


工業港灣都市水岸空間改造:義大利熱那亞1992世界博覽會港灣再開發計畫Columbus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

義大利第一大天然良港熱那亞Genoa,城市依山傍海瀕臨亞平寧半島西北海岸的亞得裡亞海灣北側,老城區的配置宛若扇型的貝殼,晚近城市順沿海岸發展成狹長的帶狀城市。為紀念航海家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500周年,1992年5月15日至8月25日在熱那亞,以“克里斯多福‧哥倫布:船舶與海洋” 為主題舉辦世界博覽會,藉以回顧人類航海的歷史與發現,探討當代航海技術的發展和展望未來的願景。熱那亞港灣透過世界博覽會再開發計畫,成功的將工業港灣轉型成國際知名的哥倫布國際展覽場Columbus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其中包含水族館、展示館、圖書館、音樂廳、地景公園…等新的公共空間。港灣地區三層樓高400 米長的棉花倉庫,被精巧改建成圖書館與音樂廳。碼頭上修建的水族館和以帆柱起重機為意象的公共藝術,這種都市設計沒有大規模的破壞原始工業港灣粗獷的空間特質;反而賦予嶄新的生活機能,創造一個全新的都市連結,將歷史港灣區與當代城市發展緊密連結。歷史港灣區的舊倉庫、鐵路、港口關稅壁壘和高速公路等都市基礎建設造成破碎的都市結構,在這次的都市開心手術中成功的被串接縫合。都市水岸空間改造轉型成功,熱那亞的偉大建築家:倫佐‧皮亞諾功不可沒。八年後2004年,熱那亞又獲遴選為歐洲文化首都,皮亞諾發跡於港灣區由倉庫改建的建築工作室也舉辦皮亞諾特展,彰顯城市發展與具有創意的建築家息息相關。港灣地區最引人注目的是,皮亞諾設計將帆柱起重機懸吊一座造型特異的帳棚式的展場。懸吊在吊桿頂端的是一座圓桶型的觀光電梯,特殊的造型已經成為城市的地標。

圖檔
19. 義大利熱那亞港灣再開發哥倫布國際展覽場特殊的造型已經成為城市的地標

圖檔
20. 義大利熱那亞港灣再開發日本藝術家新宮晉設計風動的公共藝術

圖檔
21. 義大利熱那亞港灣再開發水族館

圖檔
22. 皮亞諾的建築工作室舉辦皮亞諾特展

圖檔
23. 皮亞諾設計的熱那亞地鐵車站


神奇的曲面狀預鑄凝土散光器:美國休士頓曼尼收藏博物館Menil Collection Gallery

座落於休士頓郊寧靜住宅區中的曼尼收藏博物館,由曼尼基金會Menil Foundation, Inc. 所管理,典藏上古、拜佔庭式、中世紀、部落與二十世紀超現實主義藝術為主,對抗百科全書式的傳統博物館。此作品是義大利皮亞諾建築師於1987年完成的作品,也是他設計完成龐畢度藝術中心之後的重要代表作。灰色的松木板疊砌出402 X 142英尺模距化的長方型外牆,最引人注目的是吊掛於鋼結構上曲面狀的預鑄凝土散光器。此一如飛機翅膀優雅曲面造型的散光器,是皮亞諾與結構大師Peter Rice合作的創新發明,不但將自然的光源神奇的漫射於展示廳內,更彰顯了清晰的結構與科技的美感。展廳內以高聳的天花導入自然光源、純白的牆面、松木染黑的地板,營造出美術館純淨的空間氛圍。內庭熱帶雨林式的植栽,透過展廳內的落地玻璃與自然天光,形成熱帶島嶼文化展示品絕佳的背景。1995年皮亞諾又在同一社區完成另一構造精準無比的Twombly Gallery超小型畫廊,一座展示抽象、圖畫、雕塑和文字元素的當代畫廊,自然光均勻擴散的一個完美的屋頂系統是此畫廊特別的建築特色。

圖檔
23. 美國休士頓曼尼收藏博物館建築外觀

圖檔
24. 美國休士頓曼尼收藏博物館內部展示

圖檔
26. 美國休士頓曼尼收藏博物館神奇的曲面狀預鑄凝土散光器


附註:
1 建築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網址http://www.rpbw.com
2 龐畢度藝術與中心網址http://www.centrepompidou.fr
3 加州科學館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http://www.calacademy.org/
4 保羅•克利藝術中心網址http:// www.paulkleezentrum.ch
5 堤堡文化中心網址http://www.adck.nc
6 休士頓曼尼收藏博物館網址http://www.menil.org

謝謝張老師_

文章發表於 : 2009 12月 12 (週六) 11:09 am
陳明城
謝謝基義老師_

依我這些年的教學經驗__
臺灣的學生_泛指多校系、所的學生〈這樣應可避免對號入座的困擾... :oops: 〉不看建築作品〈遑論解析案例了!〉不識同屬地球村的建築師同業....

雖張樞老師__〈又一位張老師〉在其大作_圖‧說‧建築__特別專論__如何解讀建築案例__

謝謝基義老師不厭其煩地在站上Po文介紹建築大師_案例__

讓許多學子與我都能同饗佳宴__謝謝

真是佛心來著~~~

文章發表於 : 2009 12月 12 (週六) 9:31 pm
湛盧
話說~兩位前輩~~
你們的教學熱情還真是~~~有夠過剩~~~~
不像學校的老師~~
只會用嘴評圖~~連想要個草圖都被罵~~~
認識你們真好~~~~

文章發表於 : 2009 12月 13 (週日) 12:08 am
固齒器
據說,以前陳老師不是這樣的~~聽站上前輩說的。噓~要小聲點喔

文章發表於 : 2009 12月 13 (週日) 10:15 am
網路上還有建築同好願意看不嫌棄,我就會持續與大家分享當代建築之美。

文章發表於 : 2009 12月 13 (週日) 11:35 am
hara
張 寫:網路上還有建築同好願意看不嫌棄,我就會持續與大家分享當代建築之美。


最近看安藤的自傳有提到
他自學建築的方法中
其中一招就是買到一本柯比意的作品集
然後"很用力"的研讀與描圖
在腦海中不斷建構這些「建築」與「空間」的案例
其能力也因此快速成長

認識好建築,是一種享受
透過張老師無私的分享
引介世界上許多優秀建築家的經典案例
就如同好多不同專精的"師傅"在你面前排排站
就看建築人如何跟對好師傅,耕耘出好建築了

謝謝張老師的作品分享

文章發表於 : 2009 12月 15 (週二) 11:03 pm
andreas
不材能在這裏欣賞到老師貼的建築作品,
不論國內外案例都有很多的收穫,
都有要去體驗的衝動.
因為我相信現場的空間體驗一定更能感受到建築師的意念.
PIANO 東京 MAISON HERMES 的設計
也令人驚嘆不已
在狹長又窄的基地
由特製玻璃磚與鋼構為構材
在東京街頭的轉角
彷彿城市的燈籠
讓人眼睛不由自主打量
實在精采

文章發表於 : 2009 12月 26 (週六) 10:40 am
hara
照片連結好像都看不到了耶 :cry:

文章發表於 : 2009 12月 26 (週六) 11:53 am
已重貼,謝謝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