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安藤的迷思

文章發表於 : 2011 8月 21 (週日) 6:39 pm
Pedro Hsieh
安藤忠雄;這位普立茲克得主建築師在台灣的風潮依然不減,由其在許多的媒體上,彷彿打上安藤忠雄就是某種保證,然而回過頭來不禁要問,究竟我們為什麼產生了這麼多的安藤迷?

混凝土材料的歷史可遠溯至羅馬帝國時期,在這歷史的長河中為什麼遠在亞洲的安藤忠雄可以塑造出如此的風格,或說是日本的文化環境使然,就像他們鑄造武士刀的精神一般,在整個營造的過程裡面呈現出我們看到結果,連歐、美先進國家的建築師一樣瞠目結舌驚艷日本人的建築施工流程所呈現的建築物,就像福特的製程到了TOYOTA就可產生稱霸美國市場的汽車。但是;我們是否真的需要一成不變的抄襲施工設計、現場管理?這不是找藉口,整個建築業仍須往精緻的品質路線前進,只是日本人在獨特文化下產生的性格與所養成的建築師,可能是任何一個國家的建築師無法模仿得來,更不是任一個營造廠可以學習得來的。

我們所應該思考的或許是如何透過在地的營造方法去做出我們所要的鋼筋混凝土構造物建築;......這是西班牙建築師Nieto Sabejano Arquitectos 的作品:
San Telmo Museum Expantion

文章發表於 : 2011 8月 22 (週一) 10:49 am
wakau
請問那是預鑄混凝土版嗎?

文章發表於 : 2011 8月 22 (週一) 12:54 pm
固齒器
看到的時候毛毛的,好像隨時有密密麻麻的蟲會鑽出來.....負面想像力太多了!唉!

文章發表於 : 2011 8月 22 (週一) 1:31 pm
Pedro Hsieh
歐洲的混凝土材料很多樣,我想那些孔洞是利用材料特性在澆注過程中形成的,不是利用人工刻意去挖。
記得當初TESCO引進許多歐洲的民生商品,最後都沒有人買,導致TESCO撤出台灣。因此在某個層面而言,生活品質是學習而來,所以再有經費而不去學習也不見得可以買得到生活品質,有錢和有品質是兩碼子的事情。
固齒器 寫:看到的時候毛毛的,好像隨時有密密麻麻的蟲會鑽出來.....負面想像力太多了!唉!

第一張圖片就可看到光線從室內透出,讓鋼筋混凝土營造出的輕盈質感,扭轉大家對鋼筋混凝土厚重的直覺印象,另外有更多的圖片:
Reapertura del Museo San Telmo de Donostia
El nuevo proyecto
↑ 以歐洲的生態環境品質,我相信在孔洞裡面一定有毛毛蟲。 :lol:

文章發表於 : 2011 8月 22 (週一) 3:05 pm
shaoyen
外牆是沖孔的鋁板不是嗎?
日本的建築系統裡面,超大型的建築公司養了很多無名建築師。另外一端是單打獨鬥的單人事務所,夾雜著一兩顆世界舞台上的明星。台灣呢?

文章發表於 : 2011 8月 22 (週一) 3:21 pm
Pedro Hsieh

文章發表於 : 2011 8月 22 (週一) 9:50 pm
kei2001
我個人的解讀是,安藤忠雄的設計裡含有一些不很明顯的禪宗哲學思想在裡面。
而這些東西讓那些泛古中國文明地區的人們(中國、韓國、台灣)感受到似曾相識的感覺,也足以引起西方人的好奇心。
像伊東豐雄的設計裡就是標準的西方人思想,與安藤忠雄的東方思想剛好是明顯的對比。

文章發表於 : 2011 8月 23 (週二) 8:07 am
SJ.chen
kei2001 寫:我個人的解讀是,安藤忠雄的設計裡含有一些不很明顯的禪宗哲學思想在裡面。
而這些東西讓那些泛古中國文明地區的人們(中國、韓國、台灣)感受到似曾相識的感覺,也足以引起西方人的好奇心。
像伊東豐雄的設計裡就是標準的西方人思想,與安藤忠雄的東方思想剛好是明顯的對比。


非黑即是白?! :?:

文章發表於 : 2011 8月 23 (週二) 10:09 am
kei2001
SJ.chen 寫:
kei2001 寫:我個人的解讀是,安藤忠雄的設計裡含有一些不很明顯的禪宗哲學思想在裡面。
而這些東西讓那些泛古中國文明地區的人們(中國、韓國、台灣)感受到似曾相識的感覺,也足以引起西方人的好奇心。
像伊東豐雄的設計裡就是標準的西方人思想,與安藤忠雄的東方思想剛好是明顯的對比。


非黑即是白?! :?:


只是個人的粗淺比較而已,不用太在乎文字上的精確程度是否達到學術期刊的認定標準。

Re: 安藤的迷思

文章發表於 : 2011 8月 31 (週三) 1:01 pm
asiafly
建議
不要在問題裡想問題

安藤的作品如讓某人產生共鳴
獲認同其背後的想法
或所經營的空間氛圍
才會對其發生意義

由原點去思考
才能檢視適不適合
認不認同
否則就是一窩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