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練功房]01-超越法規最低標準做出更佳之設計


建築之美、建築推廣

文章Peter Tsao » 2009 6月 03 (週三) 10:11 pm



贊助商連結

llmj 寫:修改技術規則更是機車阿!!!!!!
建築師公會成員,公部門成員,還有建築技術審議委員等等之間,互相都僑不定了,
就我所知,有些進步的想法,就是在很多會議中無疾而終。

合於法令(含法律與命令),當然是最重要的事情,這是絕對無庸置疑的。
但正如llmj上述所提的現象,我們可以發現,原來法令通常只是一種見解,或是某些人的見解,而不是絕對的合理也算不上是一種絕對夠說服人的標準,尤其是技術規則這樣的東西,還不像三讀通過的法律一般有一定程度的嚴謹,(水平欄杆和間距規定真是讓我哭笑不得!…)進步的想法在會議中無疾而終,但設計者還是想著要進步阿!

雜誌中有違章的作品登上雜誌,到底是建築雜誌編輯對法令不瞭解,還是對礙人法令的不認同?還是他們認為那些沒有合於法令的建築作品可以給人歡愉或是幸福?如果「用腳投票」這樣的說法是被理解的,恐怕銷售數字已經代替大眾給我們答案了。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
Peter Tsao
 
文章: 980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3 (週二) 7:01 pm
來自: 彰化市中央路橋旁

Re: [建築師練功房]01-超越法規最低標準做出更

文章Peter Tsao » 2009 6月 03 (週三) 10:15 pm

llmj 寫:...住宅建築獎,有的圖面都包含二次施工、人工地盤,這樣指標性的作品,很多業界或是學生都會學習,因此,如果得獎的作品有違建,這樣的示範性作用,變得相當不妥當。找個時間有空時,我們來找看看哪些得獎的作品圖面有違建,一一舉發,避免大家無理頭的學習~~ :lol:
...。

住宅建築獎這個本身裡頭或是裡邊的評審先生,會不會因為這樣子而失去公信力呢?

值得深思。
Peter Tsao
 
文章: 980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3 (週二) 7:01 pm
來自: 彰化市中央路橋旁

文章3daysRain » 2009 6月 03 (週三) 10:36 pm

ck0789 寫:說來說去就是為省錢,但是不見得鐵皮屋就是違建吧!!
台中七期重劃區的違建都超豪華的!!
反而是一些合法鐵皮屋,醜得要命....
到底是合法重要還是美觀重要呢!
至於台灣違章為何比較多......有根據嗎?
原因當然值得探討...如果陽台加窗不算,應該少很多吧!法令怎麼認定也有影響!


兄臺說得沒錯,我之前發言有語病,所以特地保留下來供大家撻伐 :oops:

不過我這邊也想問一下,這些屋頂的鐵皮屋,"聽說過"合法的多還是非法的多?
我"聽說"的情況,如果是合法的,會用RC蓋完往上再加一層鐵皮
所以我會有之前的推論:「屋頂加蓋的鐵皮屋"都是"違章建築」
至於台灣違章比較多這件事,我是依循前面的結論,經由google看各國空照圖之後推論出來的

當然違章的問題很複雜,跟錢、人、城市、法規甚至教育都有關係,沒那麼容易解決
但要因此就地合理化甚至合法化,請恕我完全不能接受.....
3daysRain
 
文章: 158
註冊時間: 2008 5月 12 (週一) 12:53 am

文章sunglin » 2009 6月 04 (週四) 12:00 pm

一般來說,我們早被教育成如下的觀念:台灣的建築環境很差,法規多如牛毛,限制多所以違建一堆,台灣的建築設計也很爛.....一堆優秀建築人才不斷被浪費,然後自我放棄...............

Yes and no,
台灣建築環境差...但這是宿命原罪,使用強度和密度都這麼高的地方,各種不同性質的嚴苛限制條件下(包含資金、權利和空間量的交換等等建築才會出現),本來"建築"這個動詞在台灣就是難事。
為什麼空間被瓜分的密度會這麼高,為什麼使用強度會這麼高....怪我們過去是西方資本主義的反共前線和大後方工廠...沒事還特別會生。
中間插一段,台灣違章建築多,是因為過去發展太快,粗糙的規劃沒多久就面臨使用上的改變,只得由使用者自己改....通常房子由使用者自己搞的東西越多,就代表越低級,難民寮往往整個都是個別使用者自己搭的...所以公共設施管線等幾乎沒有。
但是快速發展給我們上一代人帶來不小的財富,他們早年曾為生存打拼,但後來什麼都沒做,什麼都不知道要做,對不好的空間品質反正也不了解,或沒感覺,但金山銀山都是他們莫名奇妙就擁有了。

但以上並不表示別的國家就比較好,只是他們早個20-30年發生,所以現在已經過去了。
那幾個世界金融中心,國際一級城市都有繁複的法規和制約條件,這就是為什麼每當特殊的大型建築出現在紐約、倫敦等大城市中心時往往都是建築大師的作品,而不是年輕新銳建築師。能解決那一脫拉庫制約條件的人非得充滿智慧、經驗,並掌握豐富的資源(ex:人力和錢)。
我們還沒有那樣厲害的建築大師,或者是,有,但太少。
這是時間的問題,當業界呼風喚雨的建築大師、政治領袖、立法者,都不再是曾經歷過過去悲慘貧困經驗、或者鄉愿地方小人為黨的人,而是在不虞匱乏的環境下經歷和被培養,並逐漸累積人的涵養和資源,那我們台灣就有機會再好一點。
梅花堅毅,但我們不是花,去當個欣賞嬌弱蘭花的人吧,再這之前,可能要先學種花。
花開是時間問題,而在這之前的等待與消磨,都是應該,或者活該。
sunglin
 
文章: 202
註冊時間: 2008 10月 29 (週三) 12:59 pm

上一頁

回到 建築專欄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