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準備考試時對"反應譜"這個詞實在很難理解,後來查了一些資料,發現應該從原文來看:
Spectrum。這個字的大意應該是在特定的頻率下介質和能量的關係圖。
我對這個題目的理解來自於營建署頒布的
「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對建築人而言,比較重要的應是靜力分析法這一部分,是與我們設計作業與施工過程中的監造直接相關。整部靜力分析法規範的核心部分就是水平加速度(動力分析是否探討垂直加速度?),所以最終在求得2.2節解說中的「有效尖峰加速度(EPA)」以避免建築物在最大地震力時遭至致命的毀壞。
這本報告有較詳盡的解說:
台北盆地微分區及其相對應之微分區設計反應譜
==============================================================
耐震設計規範中有關土層放大效應(或盆地效應)之最新發展趨勢(IBC2000),藉由設計反應譜修正因子Fa 與Fv 分別將等加速度段與等速度段之硬地盤加速度反應譜係數修正為符合場址效應之工址加速度反應譜係數。針對中、長週期區段,藉由堅硬地盤與軟弱地盤之加速度反應譜係數Sa,或是直接利用在該區段為一常數之速度反應譜係數Sv,因此可知Fv 只與場址效應有關,而與震源效應以及路徑效應無關。同時,不同之地表搖晃程度,將改變地盤週期,進而改變譜加速度放大倍率。因此,整體而言,設計反應譜修正因子Fv 為地盤種類、建物週期、以及地表搖晃水準之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