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海洋廣場Vincente Guallart Architecture+ J.M.Lin Architect


都市、建築、景觀、室內等案例分享。

基隆海洋廣場Vincente Guallart Architecture+ J.M.Lin Architect

文章 » 2010 1月 12 (週二) 8:58 am



贊助商連結

基隆海洋廣場Vincente Guallart Architecture+ J.M.Lin Architect

建築師
西班牙/文森 瓜亞爾特Vincente Guallart Architecture: www.guallart.com/
台灣/林洲民 J.M.Lin Architect : www.jmlin.com.tw/

前政務委員林盛豐的努力之下舉辦2008年觀光客倍增計畫-國際競圖-「國家門戶系列-國家門戶系列(基隆、台北、中正機場、台南及高雄)。為改善台灣的觀光環境,落實「觀光生活化、生活觀光化」,在行政院提出之「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便將「觀光客倍增計畫」定為十大重點投資項目之一。期望透過各相關單位的資源整合及在地的行政資源,有效且適切的進行旅遊空間品質的改善計畫。行政院為發展國內觀光業及提昇國家形象,分別舉辦國家地景系列及國家門戶系列之國際競圖透過國際性比圖可邀得國際之建築大師為這些旅遊點及國家門戶賦予新的、國際性的意象,重塑國土空間打造美麗觀光寶島。基隆海洋廣場經費1億7千萬,提前半年完工,是最後1個提案,第1個完成的工程。

壹、 計畫緣起

   基隆港位居台灣之頭,百年來出入過無數異國船隻,帶來了世界多元的文化與新知,接受來自海洋文化的薰陶,而造就特有之海洋文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及鄰近競爭港口的竄起,基隆港由於港區腹地狹小且緊鄰市區,港務聯外運輸交通系統不便所造成海運優勢的逐漸式微,九十二年提出興建『海洋廣場』之構想作為港區轉型之發軔。
  『海洋廣場』係以基隆內港構築的開放空間為主體向外延伸,透過港區水域空間的再發展,妥善利用其豐富珍貴的水岸景觀,將基隆港轉型為觀光及親水性港口,勾勒出基隆市的城市印象。
為提昇基地設計品質,『海洋廣場』於九十二年配合觀光客倍增計畫參與門戶系列國際競圖,在國內外眾多優秀團隊中由西班牙團隊Vincente Guallart Architecture脫穎而出。此外,為擴大港濱水岸空間效益,基隆市政府已另案委託辦理『基隆火車站暨西二西三碼頭都市更新計畫先期規劃』,其將原有的『海洋廣場』單一景點,變成『西岸碼頭-海關大樓-海洋廣場-東岸碼頭』的帶狀景點,除了便利各節點之聯繫外,並有助於引入更多使用者,創造更高的開發效益。

貳、計畫範圍

  本案計畫範圍為港口最內灣處,即東一碼頭,西一碼頭,忠一路前的港內,鋪設一寬度十五至三十米的平台,向西連火車站前廣場,向東連接到東一碼頭邊公園,並以空中走廊,跨越繁忙的道路,而與週邊的綠地、公共設施、以及商業活動相連接。另設計銜接海洋廣場與西岸碼頭客中心、東岸碼頭之港濱步道,於西岸碼頭部分,在產權清楚與土地使用容許的情況下,建設重點著重於港邊開放空間、台鐵周邊環境整頓。

貳、 計畫內容

基隆港是相當容易親近的國際港,比鄰的火車站亦是進出基隆的門戶之一,若能藉由港區市容整體修繕與規劃,必能吸引民眾緩下腳步享受大船入港、海天相連的景緻。

一、計畫願景及目標
  結合基隆豐富的城市生活與海洋資源,透過本計畫掌握海港轉型契機,發揮港灣特色,重塑海洋門戶意象,帶動觀光產業發展創造就業機會,依據上述願景期望能達成下列目標:
(一)抒解商業及交通最瓶頸地區的都市空間壓力,並成為此地區的重要都市空間。
(二)延伸視覺空間,並增加民眾親近水域的機會。
(三)強化城市入口意象,營造城市方向感及增加自明性。
(四)將現有的都市活動相連接,提昇其品質,並成為基隆的城市特色。
二、計畫理念
(一)引進一流團隊,提升設計及工程品質。
(二)提供大量開放空間,緩衝市區狹促之視覺衝擊。
(三)以人行優先之理念,串連區內交通動線。
(四)引進產業及活動,活絡地方經濟。
三、計畫方針
(一)藉由都市大型遊憩空間與商業活動的整理及公共設施的連繫,建立港區全新與開闊的門戶意象。
(二)創造親水海洋觀景空間,提供市民活動的新據點,並提升觀光產業的競爭力。
(三)藉由良好流暢之動線系統規劃,改善遊客使用之安全性、夜間市民活動的可及性。
(四)建立多層次的步行與觀覽經驗。
(五)在機能與都市景觀意象方面,皆能提供流暢無壓力的完整人行動線規劃。
(六)提出週邊開放空間整體規劃之構想,建立開闊之海洋城市門戶意象與未來永續發展的基礎。
四、重點計畫
(一)海洋廣場
海港為本市最重要景觀資源,惟港邊目前雖有人行步道,但其寬度僅約三米,扣除街道家具及天橋出入口,部分區段連兩人並行的空間亦嫌不足,本計畫企圖藉由陸域的延伸,設置海港觀景平台,使人與海更親近,營造漫步於海洋廣場之悠閒氣氛。
透過海洋廣場(觀景平台)的規劃,拉近基隆車站與東岸廣場及周邊公園的距離,使民眾皆樂於利用步行來通過此一空間。
1. 基地範圍包括新設之海上平台與東一綠地公園。
2. 新設之海上平台寬三十公尺,面積約四九五○平方公尺,供民眾海洋觀景與舉辦大型都市活動的場地。
3. 於週邊設置若干室內空間面積,可作為觀覽、室內展示服務、簡易餐飲及商業空間等用途,戶外則應有座椅、標示、照明等設施。
(二)週邊空橋系統規劃
本計畫藉由空橋整體規劃設計,串聯火車站、小艇碼頭、文化中心、東岸廣場及東岸旅客中心等港區重要景點及公共空間。另一方面,本計畫亦企圖改善市區人行動線,串聯港區週邊景點,以步行方式飽覽市中心城市風光。
1. 空橋系統連接站前廣場、忠一路兩側之人行道、東岸廣場、田寮河廣場、文化中心廣場與東三旅客中心,並改善龐大交通流量與基地週邊高架陸橋對都市環境造成的切割與壓迫。
2. 海洋廣場利用空橋系統串聯基地週邊重要都市空間,在機能與都市景觀意象方面,皆能提供流暢無壓力的完整人行動線規劃。
(三)週邊廣場整體規劃構想
基隆市立文化中心位於田寮河岸,為全市文化藝術之核心區,藉由廣場空間的活化(文化中心前廣場、東岸廣場),加強文化中心的可親性,並配合每年例行民俗節慶活動-中元祭典及藝文活動舉辦,展現藝文特區之意象。
1. 規劃範圍包括站前廣場、東岸廣場、田寮河廣場、文化中心廣場。
2. 整體規劃基地週邊的交通運具及動線系統,作為都市設計發展之建議。
(四)東、西岸碼頭港濱步道
於基隆港東、西岸碼頭區規劃一環港濱海步道,串連『西岸碼頭—海關大樓—海洋廣場—東三旅客中心—東岸碼頭』的帶狀景點,以整體開發之觀點,提升海洋廣場設計品質及發展效益。
五、初步設計構想
  海洋廣場國際比圖結果,西班牙團隊Vincente Guallart Architecture減量、創意及面域的設計理念深獲眾評審青睞,其提出浮動式平台設計,並將各設計元素對環境影響及衝擊減至最低,對於基隆市區現有雜亂不堪的環境具有淨化效果,另東、西岸碼頭港濱步道亦有初步設計構想。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
最後由 於 2010 1月 13 (週三) 12:49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文章: 691
註冊時間: 2007 12月 20 (週四) 9:51 am

文章 » 2010 1月 12 (週二) 9:37 am

在公共工程委員會2009年花掉了583億元(可以完成343件基隆海洋廣場),缺乏整體規劃設計,盲目拼擴大內需工程進度,97年底前完成1萬5千餘件標案之發包作業,整體決標率達99.86%。有做出令人驚豔驕傲的任何工程品質嗎?

環境空間品質都需要給專業者足夠的時間規劃、設計。基隆海洋廣場與高雄世運會主場館的完成,都代表台灣也有機會做出好空間。任何理想如果沒有專業的遠見與執行的意志力,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在台灣要作對的事情都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專業與方法的問題,基隆海洋廣場的完成徹底改變基隆的城市形象,林盛豐教授、Vincente Guallart建築師、林洲民建築師您們辛苦了。
 
文章: 691
註冊時間: 2007 12月 20 (週四) 9:51 am


回到 案例作品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