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阿玄 » 2010 12月 07 (週二) 12:25 am
我猜.......最多人做的應該是社區活動中心吧?
生活苦悶....做個SPA游泳池,解放身心......如何?
周遭房屋密集,缺乏停車場.....!!!??
......乾脆多加個公共廁所好了!!
還是設定此區容易淹水,所以就做了滯洪池?讓居民沒事可以釣釣魚?
其實我甚麼也沒做,我告訴老師,那塊地讓他荒廢個10年,就會變成一塊很好的生態教學場所!
因此留白..........
以上都是開玩笑,請勿當真~~~~~
不過,說真的,一個2~3級的都市,密集的社區,狹小的道路.....周遭小吃店,商店林立.....
那麼,這裡的居民缺的是甚麼?
或許像是德國的"市民農園"也是一個作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Vn19F8Kk1w
http://tw.myblog.yahoo.com/jw!owyDW6yCABbhH7FA7IqRjng-/article?mid=3998&next=3743&l=f&fid=18
注意!是德國的或是日本的......絕對不要做成"台灣的".....會死得很慘@@
以下轉載於:http://blog.xuite.net/gs1901/george/15703796
市民農園
生活在都市裡,每天看到的是水泥叢林、灰濛濛的天,髒兮兮的空氣,讓人直想打噴嚏。在下班、放學後,如果一塊農園,放鬆心情、親近清風明月,卸下一天的煩躁,那該有多好!
德國首都柏林,把不適合建造房屋的空地,經營成「市民農園」,供居民出租。每個出租者會擁有一百坪土地。不過,你可別以為,可以在租地上我行我素,要做甚麼就做甚麼。柏林政府有明文規定:三分之ㄧ的農園必須生產作物;24平方公尺的土地可以建木屋;其餘的耕地,全部是花園造景。因為農園的主要目的,是要供市民舒解身心,親近大自然,如果把土地都拿來建屋,不僅會干擾到其他「佃農」權益,更枉費了政府的一番苦心。
德國不僅擁有全世界最完整的農園制度,其歷史淵源也是最悠久的。從15世紀的中古時代開始,貴族在雇用園丁照顧花園之餘,會留一小塊土地給自己整理,當作休閒娛樂之用,這算是最早的「貴族休閒農園」了;直到19世紀,工業繁盛,勞工每天當「黑手」,灰頭土臉的從工廠回到家裡,心情鬱悶,不得舒解,所以當時政府開始出租土地給都市居民;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滿目瘡痍的德國徹底癱瘓,幾乎沒有生產能力,許多人,就是靠租地的作物存活下來的。這些農園變成了「救命仙丹」。近代的心理學家史威伯博士,還發現,精神病患能從種植蔬果中獲得快樂、成就感,精神慢慢回復正常。由此得知,每天親近大自然,能紓解壓力,放鬆心情。
從此,德國的市民農園風氣越來越盛。為了保障健康,所有農田只准許種植有機蔬果,不使用化肥或農藥。這真是從裡到外的健康保障!
真希望,我們國家也能發展都市農園,不要把所有的土地都改漸成公寓、辦公大樓,或者停車場。何況,我們台北這個都市森林已經夠擁擠了,再多任何一棵「水泥神木」,都負擔不起呀! 9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