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連結
這兩週讓學生從THE GETTY CENTER. RICHARD MEIER航照圖學習解析並試操作99敷地考題。

航照圖解析



30分鐘操作成果(約兩個月課程後)_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
陳明城 寫:Google時代一定要會的整理術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8192
失讀症男孩如何成為全世界最會整理資訊的男人?
Google前資訊長首度公開私房整理術,
教你輕鬆搞定資訊搜納×記憶管理×思緒整理!
台南高鐵站選購的書,書中有句:
知識不是力量,分享知識才是力量。
陳明城 寫:老師
這星期的評圖,給我很大的反省,原來我以為已經倒掉水了,可是一畫設計又裝了不少回來,似乎忘記從案例上學習到的成果.當老師說我心中的水尚未倒掉時.其實我是有點不服氣的,因為我覺得跟再早之前相比,是裝了很多新的東西進來.怎麼還是沒倒乾淨呢.
後來盯著自己的圖想了一上午,老師說的沒錯,看圖就像在看你,我看著圖又看到自己,我相信是有一些改變.但是還不夠.就像99年敷地題目上對於開放空間的處理,同學的圖簡單的幾筆便產生適合的味道,也獲得同學間的肯定,反觀自己的圖就是花了很多的力氣,想去經營出什麼味道,但是效果並不好,也沒有得到較多的肯定.就像斧鑿甚深與簡單輕鬆的對比.
同學說,那個地景與開放空間就是直接抄案例的,但我想他不是單純的抄,而是他看懂了,所以行雲流水般用的出來.也如同自己設計的五個方案,有二個被點到的頻率比較高,這二個方案設計上的想法也是來自學習過的案例上的做法,把案例上的觀念用了進來.而其餘的方案則有較多的個人意見,
老師說案例沒看懂,這也是我比較擔心的事,做案例分析有時會陷入造型的迷思,或是細部的手法,而比較沒有以一個適合的架構或觀念去解析.反而說出不適合的故事,如同拿果醬刀切牛排,一樣是切,但是結果就是細細碎碎的,看不到大觀念.
有二個例子,一個是老師及學長提到的”建築的屁股”的問題,當我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再回去看Getty Center的時候,我又看到更多的東西,大從基地外來看,小到棟與棟之間,皆有避免掉類似的問題,而我之前只覺得那是量體造型的變化,大概是設計者個人的風格美感所致,但我現在弄懂了,相信以後的造型設計一定不會產生像現在一樣的問題.
另一個是老師提到99年敷地的中央廣場入口位置的觀念,有人放東南方,也有人放西南方,而東南方較適合的理由是台灣的車行方向所致,雖然我也是放東南方,但我之前的理由是東南方的陽光比較適合,但一直覺得這個理由有點薄弱不足以支撐,聽完老師的解釋之後,才恍然大悟,這個答案就對了.
以上是比較具體的例子,我覺得還是在觀念上的比較弱.因此分析了案例,也漏了很重要的觀念,或是只找到細碎的手法,面對設計時又回淺層的思考.
○○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