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連結
陳明城 寫:學生這兩個月的學習心得,應很能幫助看得懂的。
花了兩個月才學會把筆放下(何必急著畫出答案)
放下筆之後才發現考的是”想”什麼,而不是畫了什麼,因此觀念的交流彌足珍貴。
當注意力集中到每個案例在想什麼、在創造什麼,而不是他的施工圖怎麼畫,這又花了快兩個月的時間。
原來我忽略這麼多,也惋惜過去走訪各地的案例時,所拍的照片盡是建築”物”…卻沒有生氣、沒有活動。
精闢而寶貴的歸納心得:o
推 !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
陳明城 寫:私塾
課上了兩年了,
以通過建築師考試設計及敷地科目為教學目的。
經由課程講解、案例解析、實際操作、評改圖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弄懂:
1. 出題老師想要什麼?
2. 題目在溝通些什麼?
3. 解題重點。
4. 建築計畫。(為什麼敷地也需要「計畫」?)
5. 案例解析。(如何經由案例獲得養份)
6. 如何呼應大、中、小及基地自身環境?
7. 準則如何訂定?如來神掌十式操練及發功。
8. 概念尋找操作與落實。
9. 配置的重要性。實虛如何衍生運用。
10. 建築手法的學習與運用。
11. 地景的重要性。
12. 地景元素的認知與熟練運用。
13. 兩點透視教學及表現法。
14. 完整圖面表現及速度控制。
15. 敷地問答題答題訣竅。
....視須要增添
至於大部份考生已能嫻熟掌握的「機能」操作則視個別程度,教習使用空間、服務空間、結構模距落柱‧‧等手法與操作。
私塾偏重如師徒制的學習與傳承,所以著重操作,每週有作業的(因人而異)。
期間並將安排八里丹下校園比圖、華山論劍等實戰操作課程。
上課時間:每週五晚7.00~10.30
每週二晚7.00~10.30(八月份開始加課)─但常搞過11.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