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連結
這一次南投之旅,很幸運的跟大夥聊了很多。
360度的山城。
在水裡等火車的同時,走在車站後面的社區。高高低低的空間,人們對空間的渴望需求。神奇的讓違章懸浮在陡坡上,落下的支柱還微妙的和檳榔樹融合在一起。雖然熱,但錯綜層次的空間堆疊,創造許多陰影。家家戶戶強佔的機車停車空間,都可以變成旅人喝口水遮陽的口袋場所。這種好似不受計畫法管制的地區,有一種空間有機生長出來的感覺。第一次去車埕,下火車的同時有一種人間仙境的錯覺。人造物與自然環境好像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似的。360度的美,對面山頭的陡坡,好似畫布般襯托整個環境。整體規劃上除了保留舊火車站的歷史,比較讓我感動的是規劃上對社區的友善。可以在園區就慢慢的遊進了後頭的社區空間,相信當地居民也對於自己的環境有一定的肯定讓我覺得走到後頭也是來這裡玩的賣點之一。隨處可上去的大平台小棚架都可以是泡茶聊天的生活場景,一種放輕鬆的生活態度。
一個空間本來就一直都存在的想法。
那天走在向山遊客中心,在討論著看到什麼的同時。我說:用中間的虛空間對著日月潭的“設計“很聰明。哲瑋卻說:這個空間本來就存在。於是我們沿著蜿蜒的坡道走到屋頂平台上。當我看見了周遭的山脈和湖的關係,波波的山巒像是擁抱著日月潭的雙手,這和遊客中心的配置不謀而合。試圖想像這棟遊客中心若不存在,還原成周遭還是樹林的狀態。好像這個位置就算沒有這棟建築物也是個天然的賞湖景點。我說:好個洞悉自然的觀察力。讓我覺得真正高手“設計“好像不用多做什麼不用誇張的語法,輕輕的放在對的位子上,就對了。
這一次的圖面。
最近圖面的思路,試圖想帶一點program空間的探討,姑且先稱做為概念好了。再來從基地分析開始,假設對於基地的塗抹和份圍對應正確的話。發現這兩者有點衝突不知應該從哪邊取捨,在整合時拿捏的輕重。如同炒菜哪邊的配料要加比較多比較好吃。這好像就決策者擬定的建築計畫。但仔細想想,與其說炒一盤好菜應該說炒一盤評審喜歡的菜來當作決策計畫的目標。這好像又回到題目到底在跟你溝通什摸的邏輯之中。
好吧!又是一個很難了解別人在溝通什麼的窘境。
曹老師提到要考建築師的圖面應該要表現的專業。自己的確專業度還不夠,還沒有把學科術科整個整合在一起。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