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革命?還是自我救贖? 徐明松老師


建築之美、建築推廣

是革命?還是自我救贖? 徐明松老師

文章建築家 » 2007 11月 23 (週五) 11:30 am



贊助商連結

是革命?還是自我救贖? 徐明松老師

距離1981年陳定南就任宜蘭縣縣長,二十幾個年頭過去了,宜蘭縣經歷了三位六任勵精圖治的縣長。一系列的政經改革,已讓宜蘭縣躍升為全台的模範縣,其中重要的決策就是重新制定宜蘭縣都市發展主要計畫,伴隨而來的相關動能/公共空間改造,則是這波改革的主力,許許多多點狀、線狀的公共設施,點燃了台灣都市改造的新希望。儘管如此,台灣最終的改造終歸要面對居住問題,因為它才是人造地景上的主要紋理,不只事關城鄉論述中之建築形式,還有建築與「大自然」如何重新取得和諧的問題。所以九○年代初一群在地的蘭陽協會會員,就提出了如何藉由《宜蘭厝》改變蘭陽平原地景的想法,緊接著,1993年仰山基金會更成立了專案小組負責策劃推動《宜蘭厝》,從1994年第一期相關學術研討會,制定規範,甄選辦法,競圖,配對,到2000年第二期的檢討、重新再出發,前後總共配對成功十七件,作品也陸續出現在宜蘭平原地景上。

兩期之後,辦了場展覽,也記錄出版了宜蘭厝相關事宜《寧靜的地景革命》(林芳怡主編,田園城市,2003/02)一書,其中諸多反省文字還是讓人嗅出一份不安,就如文化局局長陳登欽在〈給宜蘭厝的提醒--民居真是無名的〉文中提到:「台灣專業界對『建立地方民居』的議題竟充滿了驚人的歧見,主辦單位(政府)在還沒有說服(或示範)縣民之前,得先解決想要以『創意來教化』人民的天才建築師們的尊嚴問題。而最終,這些點點滴滴對宜蘭建築特徵的摸索,夾雜著設計創意擺哪的專業爭論,變成一些論述與媒體評價,回過頭來成就『宜蘭厝』活動辦理的行政效益。有點可悲,『宜蘭厝』在人民心中可能最是『名聲透,而概念漏』的宜蘭成就。而人民不是沒有智慧,在辦的這次宜蘭厝,民眾再也不耐有關創意、專業的自戀對話,索性沉默」。或許是因為陳登欽亦是建築人的角色(畢業於東海建研所),又曾參與宜蘭縣的都市總體規劃,所以可以綜觀事情。建築師泰半不願意服膺類型或可能被「經濟」複製的住宅類型,因為英雄式地展現建築形式才是我們教育的核心價值,「社會」這個強調群體性與福利性的名詞在建築師的論述中是極端稀薄的。另外一個值得反省且相反的論題是,今天還有可能找回共同記憶的民居形式嗎?亦或只是勉強找出幾種類型,老百姓被動接受,稍不謹慎會淪為台灣許多商街招牌改造後的無聊例子。陳登欽帶點鄉愁且無奈地又說:「不提建築、不提建築師、不提設計如何,一切那麼自然,民居真是無名的」。歷史民居既然消失,就很難尋回,因為她的存在牽涉了一個時代的社會狀態與生產方式,硬生生地尋回,有可能掉入矯情之境。

宜蘭厝的推動是一種嘗試,其中仍有檢討的空間。首先是宜蘭厝大都是鄉村農舍的改造,業主畢竟為中產階級,經濟環境中上,這樣的建築不足以成為普遍推動的類型,再者是宜蘭厝屬鄉村形式,在類型上與現在混亂的都市住宅有所差距,譬如說高層公寓如何成為某種形式的宜蘭厝?三是宜蘭厝只是個別建築物的改造,無法牽動市區中凌亂的都市紋理。或許公部門應該在不過度介入房地產市場結構的狀況下,仿傚社會福利國家的作法,自任業主來開發新居住類型,藉由建立某些住宅典範的同時,也更新老舊社區,讓都市混亂的紋理重新縫合,才是正途。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
建築家
 
文章: 21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2 (週一) 1:33 am

回到 建築專欄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