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賑災,心得回顧


建築之美、建築推廣

文章archdj » 2008 7月 10 (週四) 12:55 am



贊助商連結

llmj 寫:
台灣的建築師不能互相合作,一起突破困境嗎?制度是人訂的,可以公會的力量向社會與政府發聲,才能改善執業的環境,如果在台灣遇到困難、無奈,大家都往中國發展,我們的故鄉誰來救呢?:cry:

建築師們要團結阿~


llmj大大 有機會您去參加建築師大會~~~你就可知道台灣的建築師不能互相合作的原因了

公會不同與工會
要公會多為社會大眾或建築人 多發聲出力較難吧!(但公會會為會員考慮到很好的福利啦!)
曾經有建築師跟小弟這樣說靠公會 不如找100理念相同的建築朋友組建築工會改善台灣建築環境較快吧!

我們的故鄉誰來救呢?:cry:
只能靠真正有心人來囉!
小弟最近覺得如llmj大大所提倡的 要改善建築環境請加入公務人員行列是一個好方式

想走的想高飛的 強求留下會好嗎?
就祝福想高飛的建築師們一路順風吧!
若受傷時請記得台灣隨時歡迎想高飛的建築師們回來加入救台灣 :lol: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
archdj
 
文章: 590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4 (週三) 9:00 pm

文章marx » 2008 7月 10 (週四) 6:55 am

台灣和大陸直航後距離縮短
接觸增多互相影響
大方向開放
彼此都要虛心學習

建築不管在那發生
本質都是一樣
就像醫生治病也不分國界

日前台中有一場亞洲真實研討會
此刻
大家應做好準備迎接新時代的挑戰
積極做對的事

徐建築師非常樂觀熱心
短暫四川行也給大家不少觀察心得
反而那幾所重建小學接下來的實質工作如何進行
與台灣921校園重建的比較
可以盡全力做好
給此地參考
祝福了
marx
 
文章: 49
註冊時間: 2008 6月 28 (週六) 9:11 am

文章Pedro Hsieh » 2008 7月 10 (週四) 9:00 am

archdj 寫:想走的想高飛的 強求留下會好嗎?
就祝福想高飛的建築師們一路順風吧!
若受傷時請記得台灣隨時歡迎想高飛的建築師們回來加入救台灣 :lol:

台灣對大陸的開放由來以久,從蔣經國總統的老兵探親到李登輝總統的"戒急用忍",一直到陳水扁總統的實質貿易,台灣海峽兩岸的交流時間和層面開闊,大家也應該有心得了,只是差別在心態與站在什麼角度看而已。
圖檔

原來"古"有明訓了 :lol: ,當過兵的都應該唱過:
莫等待

李士英 作詞
談 修 作曲

莫等待,莫依賴,勝利絕不會天上掉下來。
莫等待,莫依賴,敵人絕不會自己垮台。
靠天吃飯要餓死,靠人打仗要失敗,
我們不能再做夢,我們不能再發呆!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自己的道路自己開!
幹幹幹快快快,大家一起來,
快把這力量幹起來!





真心的祝福想離開的,因為對的人必須擺在對的位置上。
但是不能共苦卻如何同甘呢?
Pedro Hsieh
 
文章: 1203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0 (週六) 10:23 pm
來自: 台灣中部草地

文章Guo » 2008 7月 10 (週四) 9:21 am

雅安其實正是蔣介石當年落跑來台灣前的據點
他叫胡宗南將軍等”死守’西昌
自己和兒子先開溜來台灣
這就是蔣氏父子的帶部隊法則
別人是身先士卒
他們是落跑第一
真是’英明的領袖”
中國國土豈容得下這種敗類!
毛澤東等當然能大勝他們這種豎卒心態
Guo
 
文章: 398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28 (週三) 12:19 pm
來自: 中和(近板橋)

文章徐岩奇 » 2008 7月 10 (週四) 10:16 pm

llmj 寫:另外請教徐建築師,那建改社的社務推動,不就暫時要停擺了?


不會的
我還有一年半才過去
況且網路這麼發達, 又直航了
隨時與大家並肩作戰

樂觀, 樂觀

...
徐岩奇
 
文章: 291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9 (週一) 12:51 pm

文章L-archi » 2008 7月 11 (週五) 10:14 am

徐岩奇 寫:隨時與大家並肩作戰
樂觀, 樂觀
...


:D 徐建築師加油~
L-archi
 
文章: 3134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0 (週六) 10:59 am
來自: 台灣

文章徐岩奇 » 2008 9月 12 (週五) 8:46 am

新校園運動的精神、遠播大陸

----------------------------------------------------------------------------------------
震後重建 台灣溫情滿四川
2008-09-12 中國時報
【亓樂義/成都報導】
 
「孩子快,抓緊媽媽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媽媽怕你碰了頭。快,抓緊媽媽的手,讓媽媽陪你走。」
 「媽媽你別哭,淚光照亮不了我們的路,讓我們自己慢慢的走。媽媽,我會記住你和爸爸的模樣,記住我們的約定,來生一起走。」

 汶川大地震,瞬間奪走千萬生命,其中很多是學生。《孩子快,抓緊媽媽的手》,是紀念罹難孩童的一首詩,很多人聞之落淚。

 在四川災區,有太多感人的故事。有的站上了臺前,有的則默默付出。如果不親臨現場,也許不知,一些台灣的民間力量,正為災區的重建工作,做出無私的奉獻,在瓦礫中散發一股溫情。

 雅安,是大熊貓「團團」和「圓圓」來台前的暫居之地。地震當天,包括中裡鎮等多處中、小學的校舍應聲倒塌,傷亡雖小,但學童從此無校可去。
 雅安市委副書記張錦明回憶說,面對一堆殘垣斷壁,當局真不知從何下手。不久,突然來了一批台灣教授,領頭的是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所長夏鑄九,在「台灣支援四川災後重建行動聯盟」的運作下,主動承擔當地四所學校的重建工作。

 就像「天下掉下的禮物」,從設計到募款,行動聯盟一手包辦,張錦明至今都弄不清台灣這批教授何許人也,只知道他們很熱誠,有愛心,但為什麼教授也有這麼大的力量?四所學校的籌建經費五千萬人民幣,目前已經募到一千一百萬元。

 最令張錦明印象深刻的是,出錢的人總是財大氣粗,但這批台灣教授在設計校舍時,謙虛有禮,多次和當地協商,不強壓於人,兼顧本土與現代,讓受捐者有被尊重的感覺,這是重建工作最需關照的一環,「台灣人給我的感覺實在太好了。」

 張錦明說,當重建工作注入人文關懷時,受捐者就會知恩惜福。現在,當地開始思考,當校舍建成之後,不僅學生受益,更重要的是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從此有了新的起點。這也是重建工作中,台灣人留給當地最珍貴的資產。
 在什邡的洛水鎮,慈濟志工的身影,很快吸引人們的目光。震後第二天,慈濟志工進入滿目瘡痍的洛水鎮,在很短時間,慈濟提供的生活基本用品,分送二萬多戶人家,迄今六所應急式的板房教室拔地而起,未來還將籌建十所永久性學校,預計超過萬人學子受惠。

 這需要有多大的投入?慈濟志工鄭專生答得妙,「把握當下」,當地需要多少,就投入多少,善款來自全球的慈濟人。

 按慈濟「走到最前,做到最後」的精神,十所學校完成後,並不意味慈濟就此撤離,所謂「做到最後」,不是時間概念,而視當地的需要和情況而定。

 在「慈濟洛水中心幼兒園」裡,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專注聽取慈濟志工的簡報,活潑的孩童在一旁手舞足蹈,這當然是老師的刻意安排,但孩童燦爛的笑容是偽裝不了的。

 一位男孩趁老師不注意,突然跑到記者身旁,輕輕說了一聲「叔叔好」,接著害羞跑開。這是記者在災區聽到最純真的謝意。

 綿竹的富新鎮,是德陽地區的重災區之一。空曠之處,臨時帳篷放眼皆是,不遠處曾有一所小學(富新二小),在地震中倒塌無存。以生產「康師傅」方便麵聞名的「頂新集團」,目擊這裡的慘狀,決定以一千萬元人民幣重建新校舍。

 學生有了新校舍之後呢?頂新索性好人做到底,成立「持續關懷辦公室」,凡上學的小朋友遇到升學和就業困難,集團將盡力解決,把重建的戰線拉得更為寬廣。陳雲林眼睛一亮,也許他沒想到,災後重建在不同人的身上,有如此巨大的差別。很多人給錢了事,有的則深耕入土。

 目前,災區的重建工作仍在進行,飽受驚嚇的災民,逐漸恢復原有的生氣。大陸記者小徐說,大地震改變很多人的人生觀,看到外地那麼多人無私的奉獻,災民更沒有理由灰心喪志。這一刻,我為身為台灣人感到驕傲。

...
徐岩奇
 
文章: 291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9 (週一) 12:51 pm

上一頁

回到 建築專欄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